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思考

2022-10-10 09:19孙秋野高嘉文黄雨佳钱本华
高教学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工科教师队伍思政

孙秋野,高嘉文,黄雨佳,钱本华

(1.东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 110819;2.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沈阳 110819)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推力。高校打造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应尽之义,也是应负之责。高校必须站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和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面对我国学生人数最多的工科专业,如何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实现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问题。

工科是以科学原理阐释、工程技术应用等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体内容,也是我国第一大学科,拥有最多的专业和师生。以我国工科较为典型的两个工程技术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其诞生的原因是我国一次能源和电力负荷的不均衡,西电东送带来的长距离输电问题一直是我国电力工业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从2005 年国家同意启动特高压工作,到2020 年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基本形成,我国成为世界首个也是唯一成功掌握并应用特高压技术的国家,从零起步到世界领先的特高压技术成为了“中国名片”。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特高压技术为跨国、跨区域输电提供技术支持,在建设全球能源新体系中唱响“中国声音”。特高压输电技术为我国的能源输送搭起了桥梁,而5G 技术则为我国的网络信息建造了高速公路。2019 年是我国5G 技术的商用元年,同时也是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一年。从2013 年至今,我国共通过21 项5G 标准立项,在世界5G 标准立项中起到巨大作用,可以说5G 技术具有深刻的“中国烙印”。

不难看出,高新的科学技术与国家属性是密不可分的,这意味着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不仅是要求,更是需求,其中不乏各类思政元素等待被挖掘,因此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亟需讨论。关键是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中持续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以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与精神塑造为抓手,推动课程思政广覆盖,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重任。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首先离不开课程设计,其基本要求是各个环节都有其特点但彼此之间却又相辅相成,同时思政元素融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其次,课程思政还应与教师队伍契合。课程思政改革要求高校所有教师都必须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切实担起育人职责,把教书与育人结合在一起。最后,课程思政要在教辅手段上进行创新,需在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中,创新学习方式,寓教于乐,让思政活起来,深入学生心中。

本文以工科专业为课程思政建设样例,从课程设计、教师队伍和教辅手段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如何润物无声地在工科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

一、做好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考虑到工科专业课程有着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如何在其中巧妙又不生硬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课程分解为绪论、知识讲授、课堂互动、课程实验及课程综合设计5 个环节,各个教学环节都各具特色,在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方面,着重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知晓学科历史、洞悉学科未来和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特点、预测本学科发展趋势、感悟中国科技领域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满足不同的思政目标要求,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要求与教学环节的对应关系

绪论环节一般有着引言、简介、概论和导入的性质,相比于专业知识的教学环节更易于融入思政元素。工科的绪论通过讲述学科背景知识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奋斗精神。

知识讲授环节是工科专业课程的核心环节,以令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主,辅以时事热点,对照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不同工科专业的知识点都能够映射出不同的人生道理,将专业知识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进而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课堂互动环节能够有效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态,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互动过程中,不仅教师和学生可一同领会科学家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一同挖掘学科背后的历史典故、奇闻轶事,将学生培养为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的全方位人才。

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高校工科实验课是高校培为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理论课的重点、难点通过实验的方式呈现,充分调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增长知识见识;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与设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多人实验中彼此沟通,同心协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工科综合课程设计,即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课程实践的方式,将二者一体化、系统化,使学生在具备良好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兼顾一定的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人才。通过在课程设计中挖掘隐性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将爱国豪情转变成为国奉献;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复兴紧密关联。同时,课程设计对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与实验环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抓好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

《师说》中,韩愈指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所以说“传道”中的“道”并不仅是具体的知识,更是道德要求、价值要求和人塑造的精神。而传道的前提是明道、信道,何为道,为师者必先明、必自明、必真信和必坚定,方能以正向的价值观塑造学生。教师扎实的业务能力和深厚的政治理论修养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授课教师应始终坚持做到教学和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首先教师要扎根于专业领域,将课程高契合度地结合科技生产最前沿,传递给学生用以科技报国的知识,不断更迭理论,做到科研反哺教学;其次教师要做好授课方法的创新,以大数据摸查学生的关注点,将思政元素春风化雨地植入学生心底,搭建智能化思政模型,随着授课程度的推进,模型结果阶段性反馈给授课团队参考调整。以工科专业中的电气类学科为例,结合电气类专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形成自己的精神支柱与内核。同时,电力国际合作已成为我国技术发展的响亮名片,展现了中国标准、中国创造及中国行动顺应世界需求、践行世界大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唯科技马首是瞻的世界,科技创新是强国的支撑,为更好地坚守道路自信、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必须要远眺前行的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名电气专业学生,更应了解到中国的清洁能源发电,如风能、太阳能等,已取得重大突破,大大提高了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教育。同时教师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学术道德规范训练,提醒学生遵纪守法,不要背离科学研究精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要将创新精神作为有力武器,才能更好地为国奉献、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国家发展。

首先要保证教师队伍的生存与发展,教师需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对知识的敏感性,给人启迪。无论是新课程课改,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2030”,均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先于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队伍不断汲取更新知识,才能保证教育的活力与先进。

其次要提高教师基本素质,能够知行合一,举一反三,拥有良好的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履行好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职责,才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同时,在育人体系中,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领课程思政为目标,搭建对口工科专业落地落实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建设模型,以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两个基本维度,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绘制出多元评价体现课程思政效果的成绩画像,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和推广模型。除此之外,还应充实教师队伍力量,能够融会贯通,合理、有效地将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科学发现中许多灵感和直觉来源于人文和艺术,若教师能实现多学科间的交融,对“授业”是有利的,如中国电机、无线电和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顾毓琇,还是世界著名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左手娴熟于人文,右手精通数理。这种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互补与交融,不仅能增加教学丰富性,还可大大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最后要优化思政队伍结构,师德建设是关键,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细抓实抓好,高校思政教师要时刻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好正确的权力观,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赤诚奉献。作为一支理想的思政教师队伍,其教师应具备心怀家国天下、热爱教书育人、钻研专业知识和紧跟时代潮流的素质及榜样示范、交流平等、知识专业和方式灵活的特性,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从而真正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除了工科专业课的教师队伍之外,高校要有一支执行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把好思政课教师的入口关、培训关和考核关,切实承担职责,担负使命。要有一支研究力强的科研队伍,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一支引导力强的辅导员队伍,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三、找好工科课程思政的教辅手段

工科专业的教材篇幅和教师精力都是有限的,思政内容不能过于细致地展开,因此书本教辅资料的价值得以体现,同时办好高校思政教育要寓教于乐,夯实高校青年的学习内容和把学习阵地创建好,不断丰富工作抓手,创新学习方式,与开展各类活动讲堂相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深入学生心中。

一方面,教辅资料的编写要兼顾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不同高校的工科学科特色和文化都不尽相同,不同学历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编写工科专业教辅材料十分重要。基于多样性的考虑,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教材各章节重点难点解析,以枚举、框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抓住学习要点,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与延展,了解到其与国家需求、实际工程应用的关联,激发学生的爱国豪情;二是学科发展史的汇总,从历史看发展,从未来明责任,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比相关工科专业知识的实力定位,将家国情怀与科技前沿相结合;三是知识拓展及工程应用,解决书本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将工科知识付诸实践,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引导学生认识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乃国之利器。

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教辅手段与电子资源的融合愈发紧密。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中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辅手段,为了强化书中知识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践行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云平台、雨课堂等方式,打造具有高校自身工科特色的大学生讲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模式,强化师生互动,开拓学生视野,提供相关知识的PPT,便于应用;通过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跟踪学科当下热点,介绍国际最新前沿技术,激发学生投身科研,报效国家的信念;通过电脑端、手机端互联网等在网络平台开展师生互动环节,并将信息推送至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QQ 群等新媒体平台,从科学精神、科研伦理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爱国豪情,引导学生对科学心驰神往,对科研心存底线。

四、结束语

工科作为我国高校学生基数最大的学科,其课程思政的融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也是必然。课程思政与传统的思政课程的核心内容都是育人,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体现的是对工科高校育人本质的深化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要求。本文基于工科专业的学科特性,从教学设计、教师队伍和教辅手段三个方面出发,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提供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工科教师队伍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