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新赟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甘肃张掖 734099)
近几年来,在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为了保证真实情境下小学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学校课程系统要以此为基础予以支持。2020 年3 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推出,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应责无旁贷地落实和贯彻《意见》中的指示,开展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起源于十六世纪,而劳动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重点在于弘扬劳动精神,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树立崇尚劳动的意识,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品德。教师要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创造性地接受劳动。小学是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实施劳动教育,要将小学日常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
新中国的劳动教育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49 年至1976 年,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体力劳动;1981 年至1998 年,主要关注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1999 年至2015 年,开始关注劳动教育,关注劳动技术素养,希望通过劳动技术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2015 年至今,劳动教育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劳动教育的关注点也在发生变化,这从侧面说明劳动教育在与时俱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亟待转型,劳动教育也要有所转变。
小学是一个人重要的启蒙阶段,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诚实劳动的观念意识,帮助小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现阶段的小学生大都缺乏劳动意识,因此将劳动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是当前劳动教育的关键,也是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发展的重点。
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劳动人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不断去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成为劳动者,去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通过活动意识到个人完成的劳动不足以支撑社会发展,只有具备多技能的人才,才是时代需要的人才,也是新时代需要的劳动人才。对社会发展而言,劳动教育不是教学形式上的变化,而是社会架构、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带给每个人的要求也有所变化。
在小学教育阶段,让小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劳动教学,可以改进和创新劳动教学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提高劳动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劳动课程实现劳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不仅在体力方面进行劳动教育,在脑力、智能等方面也展开了教育,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不断钻研和发展的劳动技能。
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弱,现阶段在小学阶段实施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家长和教师不太重视,学校、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薄弱,学生家长多数不愿意支持和配合。很多家长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以文化课培养为重点,没有多余的精力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学校看重升学率,家长看重成绩,全然忽视了劳动教育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存在错误认知,这是当前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无法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有些地方,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一切事务全由学校和家长代劳,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劳动教育。
小学生每周的学习时间有限,劳动教育的实施必然会占用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所以,劳动教育往往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缺失,多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教学;劳动教育课时不够,由于劳动教育周期长,学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支持劳动课程;有关教材及基地的供应不足,很多学校的劳动课程甚至没有专门的教材。一些学校专职劳动教育的教师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专业性不强,对劳动课程重视不足;在课程安排方面,许多学校不单独安排劳动教育课,没有具体的教学安排,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全面地学习有关劳动教育的知识,无法有效培养和提升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得不到重视,没有师生主动参与其中,劳动教育教师不够专业,劳动教育课程缺乏吸引力,这些是小学劳动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学校没有完善的教学计划,没有相应的评价导向体系,导致很多学校要么不开课,或者开了课也没有完善的评估标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只是采用简单无趣的劳动形式,如打扫卫生、参加值日等。劳动场所比较固定,大都局限于教室和课堂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小学生思维敏捷,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索各种新奇的事物。从这一点出发,小学劳动教师可以开展项目化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索意识,让学生发现劳动课的有趣之处,从而喜欢上这门课程,通过劳动课程培养和提升劳动意识。
首先,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只有生活常见的场景,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劳动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从而唤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其次,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可以燃起学生生活的希望,使学生在简单的事物中找到动手的乐趣,从而培养在生活中探索劳动技术的意识。
比如小学劳动教育可以利用课堂实施简单的劳动教育,如开展“认识纸杯”的教学活动,将教学目的设置成“发现纸杯的秘密”。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纸杯设计装饰物品,通过纸杯的简单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纸杯设计中,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五颜六色的一次性纸杯,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纸杯,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一说自己对纸杯的印象,在生活中都是怎么样使用的。当学生观察完不同颜色、不同类型的纸杯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纸杯的性质,知道纸杯多变、易操作的性质,了解纸杯的性能,知道纸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纸杯进行美化设计,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纸杯进行二次设计,可以在纸杯上描绘自己喜爱的图案,并用各种图案的纸杯做手工艺品,运用剪刀、彩纸、双面胶等物品,去挖掘纸杯的新妙处。最后,在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之后,教师要让他们讲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么设计,并评估学生设计的作品,最终推选出最佳作品。
小学生热爱劳动,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动手,还需要延伸到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改变传统的劳动教育意识,教师要在劳动课堂上进行有效引导,家长也要支持学校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劳动知识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通过课堂灌输和生活化延伸,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获得家长的支持。小学劳动教师在劳动教育课堂中引入学生的真实生活,利用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的劳动教育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自觉喜欢上这门课程,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从而有效实现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
比如为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开展“巧手变变变”的项目学习,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直观美感”。第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学习讨论,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来教会学生分类的技巧,教师将各种各样的废品一一进行展示,包括易拉罐、塑料瓶、废纸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环保教育的目标。学完基础知识之后,教师接着就要让学生动手制作,可以将废旧的矿泉水瓶子制作成花瓶,用易拉罐做帆船,用旧纸杯做灯笼,等等。这种贴近生活的奇思妙想,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树立“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劳动课堂中既动手又动脑,在体验中展示才华,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丰富了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教师要将生活化的劳动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并养成节约、环保的良好美德。
小学劳动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要在课外加以实践。现阶段很多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往往备受宠爱,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项目化学习对小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教育,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劳动的重要意义,通过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明白“劳动是最光荣的”的理念。为了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教师还要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小学劳动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教学基础,积极进行劳动课堂的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努力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劳动教育相结合的作用下,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在课外开展劳动教学,可以从家庭劳动开始,如组织“学会叠衣服”的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把家里的外套、羽绒服、短袖、T 恤等衣物拿出来,学习怎么叠衣服。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图片和视频认识各种各样的衣服,借助图片和操作视频来学习不同衣服的叠法。学生要在家长的帮助下,掌握叠衣服的生活小技能,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不断研讨、实践,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使学生养成爱收拾、爱整洁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劳动教育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实际动手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劳动水平与实践能力,构建不同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在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劳动教育课程,并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当前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中,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劳动教育的受教者、受益者,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效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劳动水平与实践能力,从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机制,突破理论测试“一刀切”的现象。
改革评价制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组成“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平时的劳动;对待劳动课的态度;家务劳动。这种“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评估学生的劳动意识,还能评估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使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别样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以勤劳的双手美化、创造生活,最终培养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锤炼他们的生活技能,在小学劳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真实情境下的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教师要通过创造简单真实环境、劳动教学生活化、创新教学形式和改革评价制度等形式,开展劳动课程的教学工作,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