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师德养成的实践路径
——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10-09 08:45郜红晶
山东高等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陇南全科师范生

田 广,颉 静,郜红晶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高质量乡村小学教师是高质量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乡村小学教师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承载着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将“坚持师德为先”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1]地方师范院校作为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的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强师计划”的时代语境下,如何“强”师德培养,如何创新师德教育方式,激发师范生师德养成的内生动力,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高质量小学全科教师,是亟需破解的难题。本文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陇南师专)本土化培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探索出发,试图阐释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师德的养成之道。

一、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师德培养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以下简称“师德”)是教师从教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认知等,从不同侧面反映职业道德的本质与规律。[2]21师德是教师从业的职业操守,是从事教师的根本,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师德的形成不仅仅靠教师入职以后通过教学活动慢慢积累形成,也包括教师在其接受师范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提炼出来。通过对小学全科教师师德进行培育,使师范生具有家国情怀、乡土情怀,乐于从教,热爱乡村教育事业,认同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工作的价值;培育师范生关爱关心乡村小学儿童的成长,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特殊困难学生的需求,热爱乡村儿童的优良品质,努力作乡村小学儿童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培育师范生爱岗敬业,热爱乡村教育,研究乡村教育,服务乡村教育的情怀;培育师范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发挥乡村教师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乡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培养造就一批乡村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的高质量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开展师德养成教育是重中之重。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作为提升师范生思想政治素养、坚守职业道德和涵养敬业精神的实践路径,引导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承担教书育人责任,做一名甘愿奉献于乡村教育事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师德养成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师范生升华职业理想与信念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在面向乡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过程中,要将加强师德养成作为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始终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全过程,全方位落实师德养成教育。

要真正培养造就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本土化”乡村小学全科教师,一方面需要具备高尚的从业理想以及信念;另一方面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从业技巧。其中,高尚的从业理想与信念至关重要。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3]师范生只有充分理解乡村小学工作的意义,热爱乡村小学教育事业,热爱乡村小学儿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与信念,才能在面对乡村小学艰苦的工作环境、特殊繁重的工作任务时,甘于付出、矢志不移地坚守教育岗位,潜心教书育人。

(二)有利于师范生厚植乡村教育情怀

师德践行能力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首要能力,包含遵守师德规范、涵养教育情怀两方面,强调师范生师德养成上知行合一,从知、情、意、行等几个方面引导师范生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涵养教育情怀主要包括职业认同、关爱学生、用心从教、自身修养等内容,在面向乡村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过程中,厚植师范生教育情怀,是首要任务也是核心内容。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只有对乡村形成强烈的职业认同,才能真正实现“下得去、留得住”。在师德养成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师范生的使命感,使师范生勇于担当。引导教师立足乡村大地,做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4]

(三)有利于培养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

当前,乡村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教师队伍质量不强,优质师资“引进难、留不住”问题仍旧突出。以师德师风为第一评价标准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还有待提升。其中,在师德师风培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职前师范生培养的师德养成教育缺位,职后教师的师德培训专业化不足。[5]加强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在重视师德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体验和自我内省,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和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师范生知、情、意、行的有机转化,养成高尚师德和职业认同。

要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应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和乡村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的高质量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其中,开展师德养成教育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的前提也是基础。

三、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师德养成体系的构成

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结合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特质,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构建起了“做学合一”的师德养成体系,见表1。通过《入学教育》《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小学教育学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促使学生将师德内化于心;通过师德讲堂、德育实践、教育见习、实习等,促使学生将师德外化于行,能够为人师表,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渗透于师范生师德养成全过程,以传承中华师道,涵养教育情怀,做到知行合一。

表1 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做学合一”师德养成体系

四、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师德养成的实施路径

(一)通过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范生的师德信仰

1.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基于我国数千年来的优秀文明积淀形成的,同时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洗礼过程中实现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础。这些优秀文化包含: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伦理道德、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这些是涵养师范生精神生活及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师范生成长和发展的思想之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更好地根植于师范生的道德观念中,使之成为师范生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论述就对教学过程中师德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

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以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范生师德培养全过程。如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经典文化演讲比赛、优秀经典歌曲唱响竞赛、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三笔字”竞赛活动。培养师范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在传统文化中让学生吸收师德之源。

2.以红色革命文化铸魂师德

红色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持一心只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勇于为实现革命理想牺牲一切的精神,逐步升华为以此为主体的革命精神。红色革命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新发展,要求师范生领会红色文化,要吸收英雄先烈的精神,以国家民族的兴旺为己任,聚力为国育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教师又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只有教师把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和国家的发展、名族的复兴紧紧相连,才能向革命先烈一样,养成舍己而报国的高尚师德。

陇南具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有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两当兵变纪念馆,有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长征都经过陇南,二、四方面军在陇南发动了“洮岷西固战役”、“成徽两康战役”。这些红色基地是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资源,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不断挖掘、统整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编写红色文化读本,利用时间节点让小学全科师范生到陇南红色革命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缅怀历史,向革命先辈学习,从思想上严于律己,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沁润师范生的思想。

(二)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培育师范生的师德信念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作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模块。”[6]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专门载体,也是最重要的育人载体。[7]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不同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以培育师德。

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以课程教学为着力点,将师范生师德教育细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培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优化师德培养内容,将新理念融入到师德培育工作中,包含:其一,仁爱之心;其二,学识扎实;其三,道德情操;其四,理想信念。在思政等课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在专业课程中通过课程思政,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将各个学科中对培育师德有益的地方进行提炼,在学科授课过程中将职业价值与信念进行传递;在法规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们树立法制观念,养成依法执教、依法履职的教育思想和思维方式。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大学校园里有着更为广阔的实施空间和影响力。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会影响师范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高校培养师范生师德不可忽视的隐性课程。[8]通过开展以师德讲堂、社团活动、德育培训等形式的“全科师范生师德养成”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氛围。

1.开展陇师校史文化教育

对师德养成教育从学生进校到毕业一以贯之。在入学辅导时,组织开展师范生“师德第一课”系列活动,强化对师范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构建高尚的职业理念。特别是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陇南师专的前身是成县师范,成县师范成立在救亡图存的年代,成县师范成立后,“西北联大”、“战时教师服务团”和本地外出求学回乡的部分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到校任教,有的担任学校领导工作。他们是一批有抱负,有才华、思想先进、热心教育的生力军。他们以忧国亡身的豪迈气概,满腔热忱地向学生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政治主张,传播民族、民主、解放等进步思想。用校史资源教育全科师范生,传承陇师红色文化,追寻陇师先烈足迹,发扬陇师红色革命精神,服务于西北乡村教育的担当和责任。

2.校园师德文化熏陶师德

积极组织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师德征文比赛、师德主题演讲、乡村教书育人校园情景剧等;开展师德主题展板活动,选取优秀教育家生平事迹,与师德有关的经典语录,以及振奋人心的名人语录,发掘乡村教师师德先进典型,弘扬当代乡村教师风采。建设名人师德故事长廊、师德文化展览室,修建教育家的雕塑,营造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

3.师德大讲堂开展榜样教育

培育师范生热爱乡村小学教育事业,具有扎根乡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使命感。聘请优秀的乡村小学校长给师范生作报告,讲治校办学的理念,启迪师范生治校思想。特别是邀请扎根乡村多年的老师到学校进行讲座,将自己的从业初心以及从业经历进行讲述,使师范生切实体会感人的情感。一名师德崇高的老师,就是师范生学习的灯塔,[9]通过开设师德大讲堂,宣传热爱乡村小学教育、扎根乡村小学教育、爱岗敬业的新时代优秀乡村小学教师形象。通过分享校友张军燕、陈庭东、陈媛等被中国教育报报道的年轻优秀小学全科师范毕业生的乡村教育生活、教书育人的心得等,以鲜活的案例,激发师范生投身乡村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信念。

(四)通过推进师德实践教育激发师范生的师德践行动力

知行合一既是师德教育的基本取向,也是提升师德素养的价值载体。[10]积极将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德性,是师德养成的关键。[11]对师范生进行师德培育,除了加强对师范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要重视师范生在师德实践中涵养师德,它是加深师范生对教师职业体验,将师德理论内化为师德品质,最终形成道德行为转变的关键,是促进知行合一的重要途经。

1.基层学校教育实践,留守儿童站爱心支教

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与周边农村学校签订协同育人机制,周边农村学校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以及班级德育教育活动等,这种育人机制让师范生很好地体验到扎根农村教育教师的这种情怀,以及奉献精神等。特别是对小学全科师范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乡村学校参与教育活动,让师范生感受职业使命感、荣誉感,以及社会的责任感,养成从教意愿、教育情怀和师德品质。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也产生了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或上代监护,监护人本身文化基础差,加之认知不能与时俱进,上代监护往往是爷爷奶奶,使得代沟明显,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社会不同层面的关注。陇南师专小教专业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到当地留守儿童站给这些孩子开展一些作业的辅导,举行一些交流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利于培养师范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2.福利院、残疾人基地进行爱心养成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研究发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够真正被孩子所接纳。从这个角度说,成功地教育必须是充满爱的教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充满爱并且善于传递爱,让孩子们感受到爱。陇南师专全科教育小教专业在师德养成教育方面,让学生组建小分队到社区颐养院开展社工服务,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环境,利用自己的艺术特长给这些老人演节目,给老人们带去生活上的帮助,带去快乐。到残疾人基地帮助残疾人劳动,解决一些残疾人不能做的事情。师范生通过亲身体验尊重之爱、同情之爱、奉献之爱等的表达,加深他们对爱的理解,使师范生在这种爱心体验实践中植下善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德性。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实践爱、散播爱。

(五)构建综合化的师德养成评价方式

师德养成教育评价是师德培育成效检验的基础以及前提,能够起到三个方面的效果:其一,目标导向;其二,反向约束;其三,正向激励。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师德培育工作。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师德评价纳入师范生师德考核评价中。在课程教学评价中注重对学生师德认知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隐性课程师德评价,如让学生在师德大讲堂听了优秀师德标兵的感人事迹报告后撰写心得体会,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感受。注重对师范生师德行为表现评价,使他们在研习、实习以及见习等教育实践中全面投身于课堂教学、班团管理、教育反思中。构建师德实践记录袋,将学生社团实践以及校外社会活动、残疾人基地爱心服务,参与留守儿童站支教活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记录与考核。

构建全员参与的评价体系,对师范生师德的评价要大处谋划、细处着手,教师除了在课程教学中对师范生师德方面评价,辅导员、班主任要对学生师德方面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要将之纳入奖学金评定,建立学生师德记录袋,学院领导及宿舍楼管参与学生日常师德行为的监督。同时建立师范生师德考核奖惩机制,将师德纳入考核项目,对于优秀的同学进行加分,对于违规的同学进行扣分。让他们体会到师德的重要性,使他们形成时时刻刻遵守师德的习惯,从而提升其师德水平。

总之,师德养成是师范生自我改造、自我内省的重要过程,有赖于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改革和管理实践的优化完善。对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相融合,不断改进师德养成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发挥全员参与师德养成教育的整合效应,提升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陇南全科师范生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