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的现状梳理、问题评析与机制优化

2022-10-09 07:19:54杨珣梁华红丽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25期
关键词:定额管理新工艺定额

杨珣梁 华红丽 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

一、引言

工程定额不仅是工程成本核算的基础,也是工程造价确定的参考,还是工程经营考核的依据,加强工程定额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工程行业已经进行了深度的信息化变革,基本上实现了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互联网+工程”成为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互联网+工程”不仅实现了数据在线化,改变了传统工程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实现了数据深度挖掘,促进了“沉睡”数据的有效挖掘和“隐性”数据的高效使用。聚焦工程行业本身,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与研究,如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嵌入使用;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践;在工程项目评估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应用效果。

回顾已有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主要是工程项目管理、实施与评估,也有学者尝试探究了工程企业定额管理,但研究视角没有脱离静态的定额管理,鲜有涉及定额动态管理研究。因此,本研究尝试“互联网+”思维与定额动态管理相结合,阐述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的必要性,梳理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的基本现状,评析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互联网+”视角下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的管理机制。

二、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加强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竞争现象凸显,工程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工程企业只有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质增效,才能获取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从工程企业工作全流程来看,施工方案确定环节,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分析,融合工程定额管理,确定相对成本较低的方案;项目内部工序定价环节,需要立足企业实践经营状况,融入工程定额管理,设定合理的工序单价;项目分包环节,需要结合市场行情变化,嵌入工程定额管理,制定科学的分包机制;项目实施环节,需要遵循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借助工程定额管理,做好项目监督管理。

第二,加强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迎合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需要。工程行业的现代化技术嵌入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已全面融入工程项目实践,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工程企业的运营绩效,促进了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显著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促进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然而,当前定额静态管理无法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需求,特别是定额静态管理下定额编制滞后,无法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效用。因此,有必要开展工程企业的定额动态管理,有效发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功能效用。

三、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现状梳理

定额动态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于互联网平台程序化定额管理工作,实现定额互联网化、动态化、便民化的动态管理过程。梳理工程企业的定额动态管理,基本上形成了查阅定额、咨询定额、反馈定额、编制定额、发布定额于一体的动态管理机制。

查阅定额方面。定额动态管理平台可以互联互通信息数据,提高定额使用人员传递信息的便捷性与便利性,减少繁杂的纸质定额,增加简洁的电子定额,从而形成海量的电子数据,使用人员只需要通过数据库搜索功能就可以获取需要的查询定额,大大减轻了工作负担。在查询定额时,工程企业基本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定额动态管理,也开发了附带离线数据库的移动端APP,还针对性定制了专属定额数据库,不仅保障了有网络状态下的高效查询,也保证了无网络状态下的精准查询。

咨询定额方面。定额动态管理平台可以搭建互动交流渠道,增强咨询定额人员与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沟通,咨询定额人员不需要前往造价管理部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咨询定额问题,大大提高了咨询效率。在咨询定额时,工程企业基本上通过定额动态管理平台详细展示了咨询定额步骤、格式,并且附带了详细操作步骤的视频,指引咨询人员准确描述问题,提高咨询效率。

反馈定额方面。定额动态管理平台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组建虚拟群邀请利益相关方同时到场,各方在线上进行陈述和提交佐证材料,方便各方申请解释。在反馈定额时,工程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使用者实名化,使用者在提交认证问题时必须采取实名制,并且承诺佐证材料的真实性,确保反馈定额的有溯可追,提高反馈定额质量,同时优化定额解释流程,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化智能化分类归类佐证材料,提高了反馈定额效率。

编制定额方面。定额动态管理平台可以成立专项组织,召集相关企事业单位定向编制定额,随时进行编制定额补充,并且编制定额补充相对比较零散、效率高。在编制定额时,工程企业基本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激励奖励机制,既对参与编制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给予必要奖励,也对宣传编制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给予相应激励,以此保障编制定额的全面性。

发布定额方面。定额动态管理平台可以成立专栏专刊,定期发布定额动态调整,常态化展示反馈意见,系统化展示管理动态,在发布定额时,工程企业基本上形成了及时有效的培训机制,不仅要及时告知使用方定额调整计划与调整实施,也要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研讨班,宣传贯彻补充定额。

四、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问题评析

随着工程造价的国际化接洽、市场化改革、信息化加持和法治化监督,我国工程企业的定额动态管理呈现出需求不匹配性和市场不适应性的现象,尤其表现为定额编制方法创新水平不高、定额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不高、定额要素价格市场变动响应度不高、定额消耗量新技术新工艺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第一,定额编制方法创新水平不高。当前,工程定额编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转变静态编制为动态编制,但整体上的定额编制方法仍然沿袭传统的定额测定方法,在编制原依据、编制程序、编制过程、编制反馈等方面存在不合时宜的问题,比如,编制依据仍然是以工程计划与规划为主,灵活性不够;编制程序仍然是人力对物力的统计与整合,针对性不足;编制过程仍然依附工程实践进展,统筹性不够;编制反馈仍然以单向反馈为主,互动性不够。

第二,定额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不高。当前,工程定额编制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与数字化,但离实践应用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工程定额编制基本上应用了相关信息化软件,但是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软件资源应用库;工程定额编制基本上构建了相关数字化数据库,但是没有建立起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大数据中心平台;工程定额基本上实现了信息采集的大数据化,但没有做到数据信息的关联挖掘;工程定额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存储的智能化,但是没有做到数据信息的互通共享。

第三,定额要素价格市场变动响应度不高。当前,工程定额基本上建立起了要素市场价格的跟踪、监控、分析和发布机制,但是跟随市场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够。比如,工程定额过程中对要素价格的信息收集渠道多样化不够,要素价格信息收集不全;工程定额过程中对要素价格的跟踪手段单一,要素价格的了解不完整;工程定额过程中对要素价格的信息发布不及时,要素价格的把握不准确;工程定额过程中对要素价格的计算方式不科学,要素价格的响应不合理。

第四,定额消耗量新技术新工艺匹配度不高。当前,工程项目基本上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采用了新技术和新工艺,但是对应的定额编制不能匹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需要,特别是定额消耗量与新技术新工艺匹配度不高。比如,工程定额过程中一手资料和一手数据收集存在滞后性,工程定额过程中编制时间局限和编制手段单一,工程定额过程中管理机制不完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均可能导致定额消耗量不匹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五、工程企业定额动态管理机制优化

互联网新技术与工程企业定额管理工作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和政策所向,工程企业应在互联网应用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定额管理工作的转型,探索“互联网+”定额动态管理机制,“互联网+”定额动态管理机制包括动态化管理流程和动态化模块设计两个方面。见图1。

图1 “互联网+”定额动态管理机制

(一)“互联网+”定额动态管理机制要求动态化管理流程

“互联网+”定额动态管理平台流程是针对原有定额编制流程的互联网化,既保存了原有编制流程的连贯性,也发挥了网络化的系统性、便捷性、交互性。“互联网+”定额动态管理平台主要针对定额使用者、管理员、定额编制人员进行流程再造。

第一,定额使用者将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按照不同的内容性质进行汇总,按照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归类,最后通过规定的信息传导渠道,提交给定额管理单位的定额主管人员。

第二,定额管理员依据定额管理实践对反馈意见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工作需要和工作实际状态筛选有价值的反馈意见,并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纳入工料机,汇总归类后,再将调整后的编制任务分配给相关定额编制人员。

第三,定额编制人员按照定额编制任务,按照规定的任务严谨的进行编制,并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编制定额,再将新的编制定额反馈给定额管理员,最后由定额管理员征求相关意见,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互联网+”定额动态管理机制要求动态化模块设计

“互联网+”定额动态管理平台模块是针对原有定额功能模块的互联网化,既要求保存原有模块的功能性,也要求现有模块的网络化。“互联网+”定额动态管理平台主要针对定额使用者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定额编制人员模块进行功能再造。

第一,定额使用者功能模块设计。定额使用者功能包括查看定额明细、评价定额、定额使用咨询反馈和工料机使用反馈四个方面。定额使用者只需要在网络平台注册登录,就可以进行精准查询、动态评价和结果反馈,有效提高定额质量,同时,定额使用者还可以申请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后则能够参与定额修编和定额问题咨询解答,显著提高定额效率。

第二,后台管理功能模块设计。后台管理功能包括定额编制人员管理、工料机库管理、定额编制任务管理和定额发布管理四个部分。通过定额编制人员管理实现编制人员的资格审核,通过工料机库管理实现工料机数据信息的使用、反馈与发布,通过定额编制任务管理实现新任务的再分配,通过定额发布管理实现定额审核的网络化。

第三,定额编制人员功能模块设计。定额编制人员功能包括完成定额编制任务和定额咨询答疑两个部分。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注册后,造价管理部门依据申请人员相关工作经历和业绩进行考核,确定定额编制人员,并组建编制人员修编定额;另一方面,定额使用者反馈问题后,定额管理员依据问题性质安排合适的定额编制人员进行答疑。

猜你喜欢
定额管理新工艺定额
公立医院零修工程预算与定额库编制问题探讨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压裂新工艺的技术分析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6:28
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定额管理的实践研究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丙炔氟草胺合成新工艺
世界农药(2019年3期)2019-09-10 07:04:12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
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5
全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中州建设(2017年7期)2017-07-07 13:35:12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