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 大连市儿童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12 )
肱骨髁上骨折通常在10岁左右的儿童患者中较为常见,一般为外力损伤所致,其原因在于小儿的肘关节较为脆弱,骨松质较多,容易造成骨折[1]。临床上常通过手术对患儿的关节进行稳定、对畸形进行纠正。研究表明,肱骨髁上骨折在术后容易出现肘内翻、神经损伤以及缺血性痉挛等并发症状,其预后效果较差[2]。为此,在术后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儿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常规护理当中,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往往未能得到及时疏导,且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疼痛感受通常不会予以针对性的缓解方式。随着医学模式逐渐发生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干预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该模式相较常规护理更为系统全面,护理体验更佳。本文就整体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入院时间均为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8例患儿)和观察组(48例患儿)。纳入标准:经MRI影像学检查符合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局部出现严重肿胀,皮下有瘀斑;患处出现畸形,有异常活动或骨擦音出现;肘关节出现功能障碍。排除标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25例,女23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为(8.72±1.34)岁;骨折呈弯曲型12例,伸直型36例。观察组患儿中,有男性24例,女24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为(8.53±1.52)岁;骨折呈弯曲型11例,伸直型37例。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告知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对患儿的康复、饮食进行指导,定期对患儿的创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出院后的患儿实施定期随访,以电话或微信等方式询问患儿恢复情况并如实记录。观察组患儿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患儿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肘关节康复训练、饮食指导等方面,具体护理方案如下:(1)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语气与患儿对话,用患儿能理解的话来描述疾病,表现出对患儿关心关爱,通过与患儿的互动了解患儿的喜好,准备患儿喜欢的小玩具,以游戏的方式让患儿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帮助患儿缓解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使患儿能够积极接受治疗。(2)对患儿进行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给患儿造成疼痛感,同时应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并告知患儿积极接受治疗能尽快愈合伤口,加快恢复的速度,以促使患儿配合治疗。指导患儿及其家属平时多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患肢肿胀情况以及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缓解疼痛症状。(3)对患儿饮食进行护理。患儿本身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发生骨折后,由于骨骼愈合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应告知患儿家属均衡饮食营养的重要性,在患儿的饮食上指导家属以高钙、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有助于促进新生骨骼生长。患儿在骨折后由于活动受到限制,胃肠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往往会出现便秘、腹胀等症状,通过多吃水果、蔬菜等食物可对此症状进行缓解。(4)指导患儿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在术后早期阶段,可指导患儿通过握拳、抓捏等活动方式锻炼其手指、手腕关节,采取向前方、侧方、背部伸展等方式使腕关节得到锻炼。7天后可开展对肩部的锻炼,21天后可进行肘关节旋前、旋后以及屈伸等肘关节训练。训练程度应循序渐进且以患儿所能承受的范围(不会在训练时产生疼痛感)为适宜。(5)对患儿进行出院指导。嘱咐患儿按时进行复诊,注意出院后的功能锻炼、饮食均衡等,并定期采取电话或微信等方式对患儿进行随访,对患儿恢复的情况进行询问并做好记录。
3 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儿肘关节功能在护理干预前后的评分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患儿进行评定,包括运动功能(20分)、日常活动(25分)、疼痛(45分)以及稳定性(10分)等内容,总分值为100分,肘关节功能越好分值越高。(2)比较2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发症情况包括肘内翻、神经损伤、缺血性痉挛等内容。
5 结果
5.1 2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对比:经比较,护理干预前2组患儿各项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儿各项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各项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2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对比分,n=48)
5.2 2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经比较,观察组患儿出现肘内翻、神经损伤、缺血性痉挛等并发症状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2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n,%)
肱骨髁上骨折多因外力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损伤,其骨折类型主要有屈曲型、伸直型以及粉碎型[3]。由于肱骨髁上骨折的位置结构较为特殊,术后极易引发肘内翻、缺血性痉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状,因此,术后选取适当的护理方式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创口愈合以及更好地恢复骨折部位功能、改善预后等有着重要意义[4]。目前,随着医护模式转变,整体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当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是目前较为系统、全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该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护理过程有目的有计划,通过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整合患儿基础的病情数据,对患儿及其家属展开进一步的沟通和指导,以提供给患儿更为完整的护理服务[5]。
整体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对患儿的心理、疼痛、饮食、功能训练等方面进行护理,来达到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的效果。其整体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各种不良情绪,缓解其恐惧、焦虑等心理,通过心理调节、鼓励激励等方式让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6]。疼痛护理主要通过采用小玩具或与患儿共同观看其喜爱的动画片等方式将患儿的注意力进行转移,以此对患儿疼痛感进行缓解;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动作,以轻缓柔和的方式避免增加患儿的疼痛感。在饮食调节方面,指导患儿家属注重饮食均衡,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高钙营养类食物可促进骨骼生长愈合,适量的水果蔬菜不仅能补充各种维生素,还能有效预防长时间活动受限造成的胃肠不适症状[7]。术后可通过循序渐进地对患儿肘关节展开功能恢复训练,以达到促使患儿恢复肘关节功能的目的,此外,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对患儿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还能有效防止出现肘内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状[8]。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通过整体护理干预后,肘关节功能中运动功能、日常活动、疼痛、稳定性等方面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骨折部位功能恢复。观察组患儿出现肘内翻、神经损伤、缺血性痉挛等并发症状的概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表明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较好。常规护理模式往往仅针对患者的机体状况进行护理,缺乏人文关怀,相比之下,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护理过程更全面更系统。整体护理干预通过对患儿采取心理干预来调节情绪、还能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等措施,护理全程给予患儿关怀,最大程度地促进患儿术后恢复[9-10]。
综上所述,采用整体护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肘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