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一 图:文景艺术
当提及佛与花,你脑中呈现的画面是什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拈花一笑”?
其实,佛与花自古就有渊源。东方花道源自佛教,起始于魏晋时期的佛前供花。龙门石窟中就有不少“持花上佛”的造像:或是姿态曼妙的佛飞天手持鲜花,飘于空中;或是众人手持莲花,依次供奉……唐代周昉在长安圣光寺曾画过一幅水月观音。画中一轮满月,将观音团团围住,周围有片竹林,观音休憩于此,隐入一种“想”的自在中。可见植物是心念的外化,植物具备了超出植物本身的“话语”。我们常以花供佛,怡情养性,宇宙间最深奥的道理也藏于这一花一叶之间。而后,进入现当代的文化潮流,器物、造像、花道被赋予更多象征意义。最近在深圳,有一群人以自然草木之活力,造像之神性,器物之清赏,与空间造境,在美学上碰撞出不一样的审美感。置身其中,器物、观者和自然融为一体,雅趣横生,禅意尽现。
夏日的景空间,门外花木繁盛,疏竹掩映。沿着白石小路,信步深入,五感瞬间被“想|信仰美学综合艺术展”氛围捕获,沉浸其中,心情随之愉悦,精神随之庄严。
与一般将展品隐于暗室中不同,策展团队将器物和造像解脱出来,以春夏秋冬四时故事为展陈理念,将花艺与展品展陈于自然的光线和气氛中。
《刹那见永恒》作品以姿态柔美的柳枝建构起线条框架,放置三色绚丽的曼陀罗于其间作为视觉中心,再饰以皎洁的昙花。在给观者“刹那即永恒”的哲思之外,亦展现出大势至菩萨的光明与智慧,而苍劲有力的树枝基座衬托了大势至菩萨的威德,更使人心生敬畏。
作品名:刹那见永恒器物:明代 三彩大势至菩萨坐像尺寸:高 36.8 cm花材:柳枝、树枝、曼陀罗(彼岸花)、昙花主题:光明 智慧
作品名:万木春器物:明代 京作夹夹纻狮犼观音尺寸:高 115 cm花材:蒲葵叶、枯藤、绣球主题:气势 仁慈
作品名:竹林间器物:晚唐—五代 绿釉狮子坐像尺寸:高14.5 cm 长 12 cm 宽 8.9 cm花材:竹 竹叶主题:威严 沉穆
作品《万木春》中枯藤自下向上缠绕,拔节生长,与长青的蒲葵叶自内向外的发散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动态平衡。以无序生长的枯藤打破蒲葵的有序排列,更显张扬奔放的不凡气势。几株绣球点缀其中,色泽清雅的小花又为作品增添了几分柔和的仁慈。寓意佛法如春风化雨,枯木逢春,亦与植物枯荣传递的精神相得益彰。
《竹林间》两片竹子交叉放置形成前后关系,中间空隙处伸出一枝竹叶,整体造型外刚内柔。竹具有修长笔挺、根深叶茂的特质,衬托出绿釉狮子威严沉稳的神态及昂首挺拔的姿态。弯曲的竹叶与狮子卷曲的鬃毛相互呼应,又为沉穆的氛围增加一丝动感。满施绿釉的狮子与万古长青的竹子相结合陈列,栩栩如生的狮子在竹林间呼之欲出。不仅颜色巧妙呼应,又象征着佛教中护法狮子不变的浩然正气。
《锵锵三人行》中这尊造像集合了关二爷、周仓、关平三大武将,三人皆身着铠甲,外披文袍,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看似随意、无序堆放的干枯莲蓬,实则暗藏玄机:或倒立放置凸显茎干的笔挺,或斜向放置展现茎干的锐利,又或是朝前放置流露出逼人的气势,无不衬托出三大武将的英明神武。而象征着圣洁和永恒的干莲蓬则喻示着他们忠心耿耿、至情至义的精神万世长存,他们金戈铁马、骁勇善战的故事源远流长。
作品名:锵锵三人行器物:清早 京作木胎髹漆关公一组尺寸:总高 24 cm 人物高 19 cm(中) 15.5 cm (左右)花材:干莲蓬主题:金戈铁马 气宇轩昂
作品名:雪山苦行器物:元代 木胎髹漆雪山大士尺寸:高 17 cm花材:竹根 相思豆主题:净心 禅定
作品《雪山苦行》以倒立的竹根为基底,将密实深长的根须置于顶部,营造出冬日枝条萧疏、凄清孤寂的景象。描绘出雪山大士因目睹众生疾苦,弃皇权入雪山,净心苦行时所面对的环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竹子的坚忍不拔和竹根的坚定不移,讲述雪山大士在六年间静坐思维,以致骨瘦嶙峋却仍怀矢志不渝之心。底部衬以烈焰般的相思豆,似凛冽寒冬中燃起的熊熊希望,此点睛之笔昭示着雪山大士经受苦行的考验,最终修成正果。
所谓“一花百态,一蕊千情”,中国古人尊崇自然,视花木皆为有情之物。在诸多经典之中,也提到了不少供佛花材。而木造像以木为质,木质以温,木性为刚直而木纹曲柔,且木性表面吸光不刺眼,这是君子中庸有节之雅。来自人间天地的草木,天然地解构了佛像的严肃。从造像与花艺的此番造境中,我们感受到四季的流变,以及造像承载着精神境界的象征和外化。
安一佛,置一木,空间有限,而意境无限
古朴有力的造像,让空间顿觉沉稳内敛
在极具设计感的现代空间里,点缀着字画、器物、花艺,配以不同风格特点的木造像,灯光投射时,光与影在每一帧眉目的神情和流云般的衣带里起承转合。造像古朴有力的气韵,无形中让这个空间变得更沉稳更内敛,让人身处其中不知不觉心正气和。
在器物、观者和自然和谐共融中,空间顿时有了层次与生命。这种艺术巧思与非凡的空间陈设美学绝非无凭无据地为所欲为,而是客观考量后的审慎创作。
“我们这次有幸与佛像堂、世界画廊联展,请来了很多精彩的造像和几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从时间、空间和概念框架等多重方向拓展了艺术的边界,这是第一重维度;新锐花艺师刘春寒和Christina Zou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陈展概念,用植物花艺搭建展品、自然及观者融为一体的氛围,这是第二重维度;我们还请到了中国新锐时尚摄影师任欣羽作为我们的展览视觉顾问,她为展览掌镜,拍摄了一组四季大片:春水初漾花满华枝的春天、竹林间摇曳不尽之思的夏天、枯荷交错中驰想奔腾的秋天、琉璃白雪枯枝堆叠的冬日世界,均让人观而有想。从展览作品到花艺作品,再到摄影作品,我们从‘想’这个主题出发,做了三重维度的演绎。”策展人卿饶说道。
此外,传统器物与当代花艺的碰撞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尚气息。
用当代艺术去表达传统东方文化之气韵,正是新锐花艺师刘春寒作品中极具标志性的个人特色。她善于在新的材料里探索植物的无尽可能,内里传达出的,依然是一眼可见的东方文化。时尚摄影师任欣羽此次的加盟,将多年拍摄人物的时尚触觉运用于造像本身,如此众缘和合,作品似乎每个细节都有灵魂,正如她本人身上的东方特质。任欣羽很认可一句话:“我们尊重古典,但不因循古典。我们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她心里最完美的组合就是通过具有东方神韵的故事起源和部分视觉元素,用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来阐述。这正是我们在这一隅空间造境中能感受到的气场。
我们所观之“物”,必不可囿于所见之“相”。这些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们是超越五感,跨越时空的载体,以精粹凝练的审美讯息,使观者在刹那间升腾起万千心念,扩宽边界的器物和陈设,以承载那张狂恣肆的幻想。
挂一画,摆一案,安一佛,置一木,空间有限,而意境无限。此举转化了普罗大众认知中有关造像的刻板印象,让造像拥有接纳日常生活的亲近感。它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器物美学,它更多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变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这种审美风潮,我们或许可以用“气氛美学”一词来加以描述。
“气氛”这个概念很常见,生活中往往会以愉悦的、庄重的、寂静的来形容;但它又很陌生,无形、模糊,让人难以琢磨。德国哲学家、美学家格尔诺特·伯梅将“气氛”(Atmosphere)上升为美学概念和新美学认知的核心对象。关于“气氛美学”的塑造早已贯穿我们的生活。
置身空间之中,在各个朝代造像之间穿梭自如,心随之平息了波澜。不由地想起当年采访“佛像堂”詹氏姐弟时提到的一段话:“佛像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可以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它是美的缩影,完全可以把它当成室内雕塑去陈设,并与屋内家具相呼应,它会散发出自己的气场。每当我看到这些雕塑,感觉整个人都安静了下来。”
树木无心,而有音声。造像、器物与花艺创意塑造的精神空间,让我们得以从多个维度去发现艺术之美、生活之美,自然就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日益浮躁和疲惫,自然而然地亟待渴求一种优雅舒缓、熨帖人心的生活方式,以平复我们浮躁的心相、雅致我们忙碌的生活。禅宗强调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当“物”获得一个使命,用以传递“心”的觉悟时,它便超越了物的范畴。在此番造像与花艺的造境清赏中,我们观看者,穿透“物”的表象,靠“心”的觉悟,得以明心见性。或许这正是闹市中的我们一直艳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