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巧好 图:南越王博物院、定州市博物馆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这些诗句,描述的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生产的瓷器。
宋金时期,定窑成为北方地区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窑场,由此成为了宋代宫廷御用以及贵族供奉佛陀之首选。目前所见的定瓷,主要为传世品和考古出土文物,其中,定州北宋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定瓷堪称宋代定瓷的标准器,不仅质坚、器美,是宋代定瓷的代表之作,还反映了北宋香火鼎盛、茶风盛行的社会面貌。
1969年,河北定州市先后发掘了两座宋代塔基,分别是五号塔基(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塔基)和六号塔基(净众院舍利塔塔基),两座塔基地宫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定瓷器类丰富、品质卓绝。
静志寺塔基位于定州贡院院内,地宫呈不规则方形,四壁均有壁画,出土了600余件文物,有金、银、玉、石、瓷、木、玻璃及丝织品,其中,瓷器115件。这批瓷器多采用贴塑、划花、刻花、印花等装饰手法,胎质细腻、造型端庄、釉色柔和,器类极为丰富,其中,净瓶、炉、盒等器类造型丰富、极具美感,地宫中还出土了瓷海螺、黄釉鹦鹉壶等形态逼真的定瓷。
净众院塔基地宫位于定县城西南侧。该塔基地宫呈不规则方形,穹窿顶,共出土银器、瓷器、玻璃器、石刻等共106件,其中,瓷器55件,有盒、罐、瓶、壶、净瓶等多种。这个塔基年代稍后,出土定瓷制作工艺更加精巧,釉色也更加莹润。装饰多采用刻花、印花手法,器型较为高大,花纹也较复杂。
这170件出自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地宫的定窑白瓷,基本是北宋早期定窑瓷器,胎质坚硬、釉质莹润,釉色呈正白或白中微闪黄色,堪称定瓷中的极品。从器物类型来看,定州地宫出土定瓷可分为佛教用器和日用器,前者如炉、净瓶、舍利容器等,后者多为盘、碗、罐、盒、壶等。
佛教地宫主要有佛舍利地宫和高僧舍利地宫,舍利塔基地宫在埋舍利的同时,常舍入法器、经卷和财宝等为供养物品,此外,塔的地上部分也有器物奉纳,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塔身毁坏,地宫则由于深藏地下而得以完好保存。静志寺、净众院两塔基出土了较多带“官”字款的高品质定瓷,推测是官府在窑场订烧后舍入地宫供奉佛陀。地宫出土定窑的底部常见墨书,记载了供奉人的姓名、施舍的钱财和时间,体现了当时定州上层人士信佛、敬佛的虔诚。
两个塔基地宫出土的定瓷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佛教用瓷,可分为供奉器、舍利容器和法器三种,其中,供奉器主要是净瓶和香炉。这些瓷器为典型佛教器具,在造型和功能上明显区别于普通定瓷。作为佛前贡品,这批佛教用器在纹饰、釉色和工艺上达到了当时定瓷烧制的顶峰。
图2 :白釉“官”款花瓣形盘(底部“官”字铭)五代至北宋 1969年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佛塔落成后,往往会在佛塔外围或地宫内举行隆重的供养仪式,仪式中供养物须按照一定次序进献,而地宫中出土的器物则为供养品,除了供养食品、涂香、燃香外,还有一类器具是舍利容器。静志寺出土“官”字款白釉双蝶纹花口盘盘底中心和白釉盒盖内均有墨书“供养舍利”字样;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了一件铭文最长的定窑瓷器——白釉刻字舍利瓶,该瓶腹部刻有行书题记“舍利主僧□□两瓶舍利……”13行共58字。从墨书和铭刻可知,这些定瓷是信徒专门定制施入地宫用于盛放舍利之用的供养器。在这些有文字标记为舍利供养器的定瓷外,地宫还出土了不少瓷盒或瓶被认为也是用于盛装舍利之用。
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了一件形制独特的白釉波浪纹法螺,通长19.3cm、口款8.4cm,造型仿天然海螺,壳为螺旋状,中心耸起锥形体,呈喇叭口。法螺尾端有吹孔,发音洪亮,螺侧有圆孔可调节音量和节奏。整器釉白质坚,通体饰波浪纹。这件极为罕见、造型逼真的法螺与共出的五钴铃同为佛教法器。法螺是佛教吉祥物“八宝”之一,这件瓷质法螺根据寺庙中真实法螺仿制而成,采用陶瓷捏塑的技法,艺术造诣高超,且具有一定实用性,是象征佛法传播的法器,在地宫众多器物中地位超然。
香炉是重要的佛教供养器,是信徒在供养佛陀时的燃香器具。香炉由熏炉演变而来,一般而言,熏炉多指有盖的燃香器具,而香炉则包括了有盖和无盖的燃香器具。在定州两座塔基地宫中,发现了两类造型别具一格的定窑香炉,一类是腹部有模印贴花装饰的白釉双耳炉,另一类是白釉五足熏炉。
静志寺塔基地宫共出土了10多件精巧别致的白釉双耳炉(图1),这类香炉的特点是肩部或腹部有模印贴花装饰,或在上腹部对称堆贴10个模印兽面,或在肩部对称堆贴16尊模印佛像。这件白釉墨书款贴像炉,呈钵形,敛口、鼓腹下内收,圈足,口部对称贴附两个环形高耳,围绕炉口部共堆塑16尊佛像,佛像双手合十,做站立状。
图1 :白釉墨书款贴像炉 五代至北宋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另有一类白釉五足熏炉(图3)造型更为别致复杂,这件展出的熏炉通高24.3cm、炉口径16.3cm、盖径17.6cm,出自静志寺塔基地宫,其器型仿金银器,分盖和炉两部分。炉盖为盔形,上有受花宝珠式炉顶,盖面上部有6个圆形烟孔交错排列。炉身盘口、宽沿、斜直璧、平底;腹饰弦纹两周,附5个兽面衔环足,兽足踏环形平托。这种多足形熏炉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成为典型的香炉造型之一,多为有盖金属器,器足有三、四、五、六等数量,地宫所出定窑白釉五足熏炉借鉴了唐、五代金银器熏炉的造型,且与晚唐越窑青釉褐彩五足熏炉造型相似,可见定窑瓷器兼容创新的特点。
图3 :白釉圆托五足熏炉 五代至北宋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净瓶也常作军持,是佛教僧侣饮水或净水所用的盛水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净瓶源于印度,南北朝时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净瓶有银、铜、陶瓷等不同材质,金属材质的净瓶多为实用器,而陶瓷净瓶则多专用于供奉。定州塔基地宫共出土了20余件白釉净瓶,其中通高60.9cm的刻花莲瓣纹龙首大净瓶为定窑净瓶之最。
南越王博物院“发现定窑”展出的定窑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图4)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是这一时期定瓷净瓶的代表之作。整器通体采用了刻花的装饰手法,细长颈、圆肩、鼓腹、圈足。瓶颈中部出相轮状圆盘,圆盘上饰弦纹;肩部刻有三重覆莲纹;龙首形短流,龙贴塑双目,双耳及角,张口,上唇尖翘向上;矮圈足稍外撇,瓶腹刻仰覆莲瓣纹。此外,还展出了多件白釉小净瓶,这类定瓷部分有“官”字铭,纹饰简洁、造型隽秀,体现了佛教用瓷的特点。此外,两座地宫还分别出土了绿釉和三彩净瓶,其中,绿釉波浪纹净瓶出自静志寺塔基地宫,三彩刻莲纹净瓶出自净众院塔基地宫,体现了定窑釉色的多样以及佛教贡瓷的丰富。
图4 :白釉刻莲纹龙首净瓶 五代至北宋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宋代定州地宫出土的众多定瓷中,不仅有专门的佛教用具,还有一些与北宋早期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器物。这些器物或为仿造水果造型的瓷盒,或为体现饮茶之风的茶具,或是别致优雅的瓷瓶,这些精致定瓷作为佛前贡品,一方面体现了上层阶级选用顶级器具供奉佛陀的虔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北宋时期雅致之风在士人阶层颇为流行。
定州两座塔基出土的定瓷中,以盘、碗、洗等为代表的生活器具出土数量较少,这类瓷器造型简洁,纹饰素雅,具有一定实用功能。
静志寺出土的白釉刻莲纹“孟”字款碗(图5)高7.3cm、口径21.9cm、足径9cm,外壁刻三重莲瓣纹,莲瓣层叠、呈浮雕效果,碗底刻有“孟”字,应为供奉此器的施主姓氏。莲花纹随佛教传入中国而流行,定州塔基出土的定瓷常见莲花纹,可见定瓷对佛教文化的吸收。
图5 :白釉刻莲纹“孟”字款碗 五代至北宋1969年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白釉“官”款花瓣形蝉纹盘(图6)在静志寺塔基地宫中共出土了6件,盘底部均刻有“官”字,其中2件有墨书。此类瓷盘呈六曲花形敞口,斜腹略鼓,平底。内底满划2只展翅的蝉纹,蝉间饰卷云纹,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这种瓷盘为仿金银器器型,口沿无釉,地宫出土的另一件白釉“官”款金装口盘口沿采用“金银扣”进行装饰,以环状鎏金银片包套在口沿处,既能掩饰定瓷芒口的缺陷,也更添瓷器的华丽。
图6 :白釉“官”款花瓣形蝉纹盘 五代至北宋1969年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发现定窑”展出了造型相近的两款白釉“官”款洗子,其中一件为敞口、宽平沿外折,弧腹下收成平底,圈足外撇,胎质细腻、器壁较厚,釉色如玉,简洁素雅。圈足底部刻有行书“官”字。
唐宋僧人喜好饮茶,禅与茶紧密相关,而茶具更是佛前供奉必不可缺之物,因此,两座地宫出土定瓷中也有不少茶器精品,主要为杯、盏托、壶、瓶等。
宋代的饮茶习惯与现在大不相同,要先将茶叶制成“茶饼”储存,待到喝茶时,再将茶饼碾成碎末,经沸水冲泡成茶汤,这就要求饮茶前需先在茶臼处放入茶饼,用碾具细细碾碎,再过筛成茶末。静志寺地宫出土了一件白釉龟形器便与碾茶有关,其造型仿龟状,头、尾、四足捏塑而成。该器常被认为是一件陈设摆件,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龟腹处的十字花纹并非装饰纹样,而是碾茶之用,这件白釉龟可与曲阳涧瓷村出土的白釉茶臼配套使用。此说有一定依据,不过该器的装饰意义远超实际作用,应是一件经艺术夸张后创作而成的定瓷茶具。
用于饮茶的瓷杯也在地宫中有所发现。地宫中出土了几件白釉柳斗杯,柳斗杯最初是指柳条编织而成用来汲水的罐形器具,仿柳斗杯的器具材质有金、银、陶、瓷等。这件白釉柳斗杯(图7)呈敞口、短颈、圆鼓腹下收,底部内凹,杯口装饰宽带弦纹,其腹部及底满印柳条编织的纹路,腹部两侧模仿柳斗提手装饰有同心圆形纹饰。整器造型、纹饰自然,体现了返璞归真的宋人雅趣。关于柳斗杯的功用,有观点认为其造型与当时的茶盏相近,应主要用作茶具之用。
图7 :定窑白釉柳斗杯 五代至北宋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此外,“发现定窑”展出了另一件定州市博物馆收藏的花瓣口划花盏托(图8),托盘高足,足部呈花口,釉色莹润、素雅简洁,与静志寺出土盏托有异曲同工之妙。盏托又称茶托子、茶舟,是宋人点茶必不可少的茶具。
图8 :花瓣口划花盏托 北宋 定州市博物馆藏
瓶或壶是宋人饮茶时用于注水的器具,两座地宫出土了不少白釉长颈瓶,瓶身多刻印有莲瓣纹。这件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定窑白釉莲纹长颈瓶(图9),尖唇、侈口、细长颈、圆折肩、圆鼓腹,腹壁较直,其颈部饰凸弦纹两道,肩腹之间刻划凹凸弦纹,肩部刻缠枝花纹,腹部用浮雕法刻三重仰莲纹。净众院塔基地宫还出土了白釉喇叭口瓶和白釉云纹小口短颈瓶等瓷瓶,或口沿、或瓶颈、或纹饰各有千秋,一种器型、多样形态,可见定瓷器类之丰富。
图9 :定窑白釉莲纹长颈瓶 五代至北宋1969年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摄影:欧阳威
两座塔基还出土了不少瓷盒、瓷罐,其造型多模仿水果、植物,如桃形、石榴形瓷盒(图10)模仿水果的造型,白釉花蒂钮盖罐、白釉墨书款瓜棱罐等瓷罐也模仿了花朵、瓜果的造型,颇有返璞归真的自然趣味。
图10 :白釉榴形盒 五代至北宋1969年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定州市博物馆藏
北宋建立后,在上层阶级的支持下,佛教舍利塔随之兴盛,静志寺塔和净众院塔因此而兴。随着佛教活动的开展,大量当时最为顶级的精品供奉于佛前,素雅高洁的定窑瓷器被选定后施入地宫,而后随着佛塔的崩塌而尘封千年。千年后,当地宫重启,这批光彩夺目的定瓷由此重现人间、惊艳世人,这些定瓷不仅体现了北宋早期人们礼佛、敬佛的社会背景,还以类型丰富、技艺高超的瓷器群定格住了这一时期定瓷百花齐放的烧制工艺。作为闻名天下的白瓷,定瓷与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宗教活动息息相关,通过这批极品定瓷,今人可穿越时空,见证这一时期浮屠林立的社会面貌,品味宋人禅茶一味的生活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