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 苏仲生 王明
(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 平凉 744699)
我国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病人比较多,并且此疾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患有,也不受性别的限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患者股骨头血供中断或损伤所导致的股骨头病变,目前临床中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髋关节损伤、股骨颈骨折等相关因素有关,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骨组织营养血流减少,或出现静脉阻塞造成股骨局部血供障碍,容易引发股骨组织缺血性坏死。研究表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滥用激素、酗酒和创伤等因素有关。患者在发病早期表现为血管受损,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出现骨髓组织受损,骨细胞坏死。患者一旦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后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开始时是间断性疼痛,随着病情的进展,发展到持续性疼痛,会导致出现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不及时导致患者出现跛行或者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中,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式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主要采用X线、CT和磁共振方法进行检查,但是X线检查受限制较多,因此CT与磁共振检查方式的优越性逐渐凸显,并受到广大患者青睐。
利用CT检查,图像分辨率更好,同时还可以对患者进行任意位置重建,大大降低了影像结构重叠的情况,可以多角度进行观察,另外在CT视野下可以观察到股骨头病变的表面现象。磁共振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而受到很多患者和医学工作者的青睐。另外在诊断过程中其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灶用时比较短,位置也比较准确,对患者不会造成创伤性,同时还可在断层上对坏死部位进行观察。为明确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本研究选择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入选的6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探究并分析CT与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将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入选的6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其中男性32例,女性33例,年龄31~69(42.56±2.85)岁,患病时间2~8(5.23±1.37个月。病史:19例患者存在外伤史、22例患者存在大剂量激素使用史、18例患者存在长期酗酒史、6例患者没有明显的病史。
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存在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等相关症状的患者;(3)精神正常,能够有效配合检查和交流;(4)所有患者均研究内均知情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2)近期接受手术患者;(3)合并其他血管疾病和组织疾病患者;(4)出现精神异常或其他骨科疾病患者。
CT诊断:采用64排螺旋CT(Optima,型号660)进行检测,患者取仰卧位,采用CT连续扫描对患者股骨头下端位至髋臼上缘位置进行扫描,并控制扫描参数,设置电压为120 千伏,电流为220~300 mA,层厚数值3.0 mm,不设置层距。
磁共振诊断:采用美国GE公司1.5T超导磁共振(型号Brivo MR355),并将扫描参数设置为5 mm层厚,1.0 mm层距距离。对患者进行常规序列扫描,即受检部位横断面T1WI以及PDWI、T2WI三种,受检部分冠状位置的T1WI以及PDWI横轴位的T1WI以及T2WI。
临床中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四期:Ⅰ期通过X线检查无异常表现;Ⅱ期出现局部硬化或者囊性病变,但是没有形成皮下透明症状;Ⅲ期股骨头软骨位置出现新月症状;Ⅳ期患者软骨出现明显的凹塌现象,股骨头明显扁状改变,同时髋骨明显狭窄。
CT诊断标准:早期股骨头坏死CT检测成像出现内簇状形态或条带状硬化影,硬化影密度比较高,但是边界较为模糊;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检测为股骨头上缘位置出现硬化,周边存在圆形区域,或有小部分气体存在。
磁共振检测标准:患者股骨头前方上缘位置出现一长条影带,T1W1和T2W1信号均显示为低信号,或外低内高并行的两条信号线。I期和II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影像学表现在骨髓腔或中央信号正常,周边信号低,但是当患者股骨头存在硬化的时候,其外形会出现异常变化;Ⅲ期Ⅳ期股骨头坏死晚期阶段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坏死变化、囊性变和骨刺,部分患者在股骨关节处出现炎症现象,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65例患者经CT确诊患者检出率为72.31%(47/65),磁共振诊断检出率为92.31%(60/65),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0.05),见表1。
表1 CT和磁共振诊断检出率对比[n(%)]
CT检出的47例患者有1例患者诊断显示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期,其余46例均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检测中,早期股骨头坏患者中有20例患者CT显像呈现出骨小梁星芒形状,结构显著变粗,其硬化区域硬度明显较高,22例患者没有出现骨小梁星芒形状结构,但是有骨硬化现象存在。有4例患者出现新月征,并且伴有轻微的关节截面凹陷现象。1例患者诊断为股骨碎裂,CT表现为股骨头不完整,关节面塌陷。
磁共振检测结果显示,65例患者有60例患者被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1例患者为股骨头坏死Ⅲ期。磁共振影像学对40例患者股骨头前侧上缘存在局限性质的现象以及片状阴影,且出现“双线征”。患者表现为T1W1低信号,T2W1低信号。另有19例患者磁共振影像显示出条索状,且呈现高低混合信号,患者检测出现新月征。在病变股骨头内呈现出长T1、短T2信号的现象。1例患者显示股骨头塌陷不完整。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而且不受性别的影响,此疾病具体的致病机理还没有完全的研究清楚,但有很多报告表明,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或存在骨盆髋骨外伤史、饮酒的人出现缺血性坏死的概率要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关节面组织出现血液供应障碍。如果患者没有重视,会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疼痛,甚至可能导致出现残疾。股骨是全身最长的垂直性骨头,而且也是最粗的骨体,股骨头血液供应容易受到压力和地心引力的影响。由于髋关节的特殊性,无法有效消除内源性致病因子,从而容易导致微循环瘀滞和栓塞情况发生。从宏观分析来看,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有学者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静脉回流受阻和微血管栓塞的有很大的关系。临床中,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主要采取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但是由于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而且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在检查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从而导致患者病情持续发展,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要想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及早诊断是关键的一步。
目前,手术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手术的创伤性比较大、操作比较复杂,且费用比较昂贵,致使一些患者和家庭无法接受。所以,要寻求一种特异性高、准确性高、灵敏高且便于操作的诊断技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诊断。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检查方法也越来越多。通过采用X线可以确定患者病变范围,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且费用比较低。当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处于中晚期时,因为股骨头明显塌陷、较为严重的变形,可经X线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来。而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显示相关症状。有研究指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X线的检查正确率低于20%,所以X线明显不适用于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进行诊断。临床中,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多采用核磁共振方法进行。由于非创伤性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较为困难,而且患者无明显症状,通过采取CT检测方法,其空间较高,且密度分辨率比较高,可以避免X线影像结构相互重叠,在股骨头坏死观察生存在一定作用,检查人员可以观测到患者股骨头坏死情况,通过分析影像和骨密度,以及股骨头皮质厚薄,可以进行有效诊断。
本研究探究并分析CT与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效果,结果显示:经CT检测有47例患者被诊断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72.31%(47/65),CT检出的47例患者有1例患者诊断显示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期,其余46例均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检测中,早期股骨头坏患者中有20例患者CT显像呈现出骨小梁星芒形状,结构显著变粗,其硬化区域硬度明显较高,22例患者没有出现骨小梁星芒形状结构,但是有骨硬化现象存在。有4例患者出现新月征,并且伴有轻微的关节截面凹陷现象。1例患者诊断为股骨碎裂,CT表现为股骨头不完整,关节面塌陷。这表明,通过采取CT检测方式能够准确判断股骨头类骨质改变情况。通过采用CT扫描还能够发现股骨头早期病变情况,分析股骨头骨密结构和囊性改变程度,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分析,有利于早期诊断。CT检测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出现股骨头坏死灶的情况检出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于I期患者无法有效显示,即使患者已经发展到Ⅱ期,其病灶显示仍然会出现显示不清的现象。而且CT检查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辐射损伤,一些患者无法接受。
磁共振是一种生物分子磁自旋成像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射频脉冲后产生信号,并通过探测器将信号转换成图像。检查人员可以通过图像分析患者坏死部位,清晰的观察患者坏死组织学变化情况。而且,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关节中通常有少量的积液存在,磁共振对关节积液的面感性很高。研究表明,当患者在发生股骨头坏死后3~5天就可以通过磁共振方法进行有效诊断。而且磁共振的诊断能够有效对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诊断。本研究磁共振结果显示磁共振检测结果显示,65例患者有60例患者被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92.31%(60/65)。其中1例患者为股骨头坏死Ⅲ期。其余5例患者显示正常。磁共振影像学对40例患者股骨头前侧上缘存在局限性质的现象以及片状阴影,且出现“双线征”。患者表现为T1W1、T2W1双低信号。另有19例患者磁共振影像显示出条索状,且信号呈现高低混合现象,患者检测出现新月征,上缘位置表现为低信号区域。在病变股骨头内呈现出长T1、短T2信号的现象。1例患者显示股骨头碎裂不完整。由此可见,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磁共振诊断方法可以有效显示患者缺血坏死最早的特征表现。但是磁共振在检测方面,其空间分辨率低于CT检测方式,而且由于检测费用比较高,无法在一些经济贫困的地区得到普及。本研究65例患者磁共振检出率92.31%(60/65)明显高于CT检出率72.31%(47/65),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磁共振诊断效果较为理想,检出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