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娟娟
(庆阳市人民医院ICU,甘肃 庆阳 745000)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救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严重、重症休克、大型手术术后患者等主要场所,其集急救、护理和医疗等为一体,由于ICU接收的患者病情相对严重、疾病类型复杂,疾病发展速度快,临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操作风险和工作任务量增加明显,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水平及护理管理等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生命安全。但是,常规护理管理期间更加重视临床时间操作及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由于该方面内容相对抽象,且枯燥无味,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导致护理人员学习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受到影响,无法获得理想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因此,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对策特别重要。PDCA循环管理模式指的是计划阶段、实施阶段、评估阶段和反思阶段,以科室实际状况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对策,不仅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掌握、了解更多专业知识,同时可对其专业技能进行培养,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针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32例在职护理人员,所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年龄20~50(35.68±1.26)岁;文化水平为中专5 例,大专8 例,本科3 例;观察组年龄21~59(34.96±2.35)岁;文化水平为中专4例,大专8例,本科4例。两组患者年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0.05)。
纳入标准:(1)取得职业资格证和护士资格证者;(2)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3)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和流程。
排除标准:(1)中途选择退出;(2)本院进修者和实习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以本院ICU护理实践操作注意事项、有关规章制度和专业理论知识等为依据,详细介绍相关内容,目的是帮助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有关知识,使其更加重视护理流程的安全性,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等。
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1)计划阶段(P)。为保证ICU日常护理工作开展顺利,管理人员需要以有关规章制度为依据,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再结合互联网技术等方法,不断整理、收集关于ICU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和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拓展和更新,定期邀请专业人员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培训,并对其临床实践操作训练进行指导,该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掌握、获取更多专业知识,且对于工作人员临床操作专业性及规范性的提高有利。(2)护理管理执行阶段(D)。为调动、激发护理人员ICU有关知识学习热情、积极性等,管理人员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时,可结合不同宣教方法,包括视频、音频、知识手册、图片等,其对于护理人员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度和理解度的提高有利,而且能够让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护理注意事项,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等。(3)护理管理评估阶段(C)。护理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以ICU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和专科知识为依据,综合评定护理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有关内容,并组织护理人员考核,统一汇总考核结果及成绩等。(4)护理管理反思阶段(A)。归纳、总结临床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护理考核内容,选择其中相对典型的问题,定期开展会议,由所有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1)观察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包括消毒隔离、护理措施落实、护理安全和急救物品管理,每项指标的最高分为10分,分值与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表现为正相关。(2)观察专业成绩评分,指标有应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5分为最高分,分值与护理人员能力呈正比;观察护理人员实践技能操作与专业理论知识,每项考核的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低,表示实践操作技能越差,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越少。(3)观察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状况,指标有护理记录合格、体温单合格和医嘱单合格。(4)观察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指标有外在满意、一般满意和内在满意,最高分为100分,评分区间分别是80~100分、60~79分、<60分,分值与护理满意度表现为正相关。(5)观察病房管理标准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房管理效果越好,反之说明病房管理效果不佳。
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对比(±s,分)
观察组专业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专业成绩比较(±s,分)
观察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状况比较[n(%)]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对比(±s,分)
管理前,两组病房管理标准评分差异较小(>0.05);管理后,观察组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0.05),见表5。
表5 两组病房管理标准评分比较(±s,分)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同时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之卫生系统改革的需求,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取代了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常规护理管理期间,有些管理人员并未加强对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及热情的关注,导致其护理服务质量受到影响,主观能动性降低,临床管理效果与预期标准不符。因此,规范、全面、合理的护理管理特别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消毒隔离、护理措施落实、护理安全、急救物品管理评分、实践操作、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和逻辑思维评分方面,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可见,同传统护理管理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明显,而且能够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丰富理论知识。原因如下:为帮助护理人员掌握、了解更多实践操作和专业知识,要求管理人员以科室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内容为依据,邀请有关专家,进一步优化、拓展管理内容,共同制定规范、合理的管理方案。护理管理期间,通过知识手册、视频、音频等多种方法,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等,该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和获取更多理论实践操作及专业知识,且可以对其发散性思维及应急事件处理能力进行培养,临床护理期间,通过辩证性思维展开思考,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本次结果显示,外在满意、一般满意和内在满意度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由此可见,PDCA循环管理较常规护理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原因为护理管理过程中,为及时了解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等掌握状况,要求管理人员以科室具体状况和管理内容为依据,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考核,同时,归纳、总结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期间出现的问题,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以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反思自身,并进行针对性调整,其对于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及专业性的提高。
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优点如下。(1)通过循环方法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串联起来,共同协作和管理,具有推动作用;(2)每次循环结束后,通过对上次循环质量和效果总结,然后制定新的循环方案,通过不断实施、改进方法,有助于提高管理质量;(3)每次PDCA循环管理后,都需要归纳、总结,并设置新目标,然后展开下一次循环,通过连续循环方法,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等。临床护理管理期间,通过PDCA循环管理,让每位护理人员根据PDCA循环,有方案的制定护理对策,并让其全面落实,及早检查循环管理效果,明确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处理,以便更好的展开下次PDCA循环,经过多次循环管理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次结果显示,护理记录合格、体温单合格和医嘱单合格率方面,观察组(100.00%、93.75%、100.00%)较对照组(75.00%、62.50%、75.00%)高,由此可见,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患者护理文书合格率提高。ICU护理管理过程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护理质量提高,尽可能的保证护理安全,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的提高。PDCA循环管理模式汲取了常规护理管理中的优势,归纳、总结失败经验,每次PDCA循环管理过程中,通过分析上次循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对策,并在下次PDCA循环中融入新出现的护理质量问题,从整体上促进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提高。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强化医院学习和培训,增加护理人员学习机会,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考试合格率等。结果还显示,病房管理标准评分方面,观察组管理后较对照组高,由此可见,通过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病房管理效果。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质量控制目标,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可使护理人员问题处理能力的提高。PDCA循环管理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解决、处理问题,一起承担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尽管PDCA循环管理分为四个阶段,但是依然伴有渗透和交叉现象,衔接紧密,并未将每个阶段单独划分出来,将护理质量管理的系统性及连续性充分发挥了出来,产生良性循环,可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现阶段,部分护理管理人员将其他管理模式与PDCA循环管理结合在一起,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及护理服务质量,且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推动医院发展。PDCA循环管理实施期间,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护理期间准确执行护理方法,同时分析、考察护理效果,不断完善护理管理方案。经本次研究发现,PDCA循环管理在ICU管理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尽可能的完善护理工作内容,确保护理管理开展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专业成绩、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的提高,且能够改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提高病房管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