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主动活动方案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2022-10-09 08:01:42周方管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4期

周方 管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外科,江苏 南京 210029)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肺部疾病的主要方式,该手术通常被运用于肺部疾病中,完成手术后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的恢复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还需要积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服务。早期主动活动方案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将其运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可以在早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因此,本文主要从2020年6~12月和2021年1~6月两个时间段分别抽选100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对比,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早期主动活动方案护理,旨在探究分析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采取早期主动活动方案护理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2020年6~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抽选100例为对照组;从2021年1~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抽选100例为实验组,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均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2)患者年龄>18岁;(3)已经麻醉苏醒,且意识清楚。

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2)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插管方式选择双腔气管插管。完成手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体位调节、基础护理、环境护理等。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主动活动方案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呼吸功能锻炼。首先,缩唇呼吸训练。要求患者选择平卧体位,将双手放在胸下边缘位置,然后放松全身,利用鼻腔进行吸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缓慢鼓起腹部,尽力吸取空气后,停留三秒左右,然后缓慢地将气体吐出,同时配合缩唇呼吸姿势,在患者完成手术后,进行多次训练,帮助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其次,腹式呼吸锻炼法。体位选择半卧体位,在进行训练时,要求患者将腹部的肌肉放松,双膝半弯曲,双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然后缓慢地用鼻子吸气,放在腹部的手可以感觉到腹部明显往上抬起,放在胸部的手保持在原位,帮助抑制胸廓的运动。呼气的时候,收缩腹肌,完成腹式呼吸。最后,深呼吸排痰训练。体位选择半卧体位,帮助有效的减少深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拉扯感和疼痛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三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咳嗽、屏气,利用咳嗽引起的胸部振动来将肺部和呼吸道中的痰液排出。如果患者的痰液比较黏稠不利于排除,则可以采取雾化吸入治疗来稀释痰液,帮助更好地排痰。

(2)肢体功能锻炼。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尽早且准确的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结合当前的病情以及治疗过程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方案。具体内容要涵盖床上端坐练习,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床边端坐,要求患者的双下肢下垂在床边端坐,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同时配合关节活动,按摩等,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3)早期下床活动。主要包括:床边站立,要求两名护理人员搀扶患者双上肢和腰部,辅助患者站立,稳定好重心,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床边踱步,患者下肢自行踱步,时间保持5分钟左右;床边踏步,选择医疗踏步机进行训练,调节好相关参数,患者训练过程中,需要有人在旁边指导和监督。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功能、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观察指标,其中呼吸功能主要为呼吸频率;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 s用力呼气量(FEV)、血氧饱和度等;生活质量评分以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测定,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拔管时间、术后开始步行50米时间、首次排痰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并发症包括呼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没有差异性(>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s)]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功能、肺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FVC、FEV、血氧饱和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FVC、FEV、血氧饱和度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功能、肺功能比较(±s)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不大(>0.05);护理后,实验组以上指标的得分较对照组高(<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2.4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拔管时间、术后开始步行50米时间、首次排痰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低(<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s)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7.00%(<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肺叶切除术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常被用来治疗肺部占位性病变,或者因为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肺部疾病等,再加上微创技术的发展,通常会辅助胸腔镜,此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比较小,降低术中以及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患者恢复。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各类手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同时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除了做好手术治疗之外,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通过选择相应的护理干预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常规的护理模式中,针对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内容比较少,导致患者恢复比较慢,并发症也相对较多。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可以将早期主动活动方案护理服务引入到患者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人员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早期主动活动,更好地活动关节,锻炼呼吸功能,患者的恢复速度也会更快。因此,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采取早期主动活动方案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收集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200例来开展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早期主动活动方案护理服务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呼吸频率明显更低,FVC、FEV、血氧饱和度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拔管时间、术后开始步行50米时间、首次排痰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更少,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表明采取早期主动活动方案护理服务干预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生活质量,缩短拔管时间、术后开始步行50米时间、首次排痰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效果更好。分析原因是:早期主动活动在干预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熟练整个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掌握康复锻炼的方法以及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对其进行详细的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疗效。该研究结果与丁君蓉等在早期主动活动方案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采取早期主动活动方案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手术安全性高,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