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效果分析

2022-10-09 08:01:40张红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4期

张红莉

(海安市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由呼吸内科发展而来的科室,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临床对科室及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吸内科医生不仅需要治疗呼吸内科疾病,还应具备相关危重症的治疗能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疗疾病范围较广,不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内科疾病,还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哮喘引起的呼吸衰竭等情况,这对科室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科室患者疾病的复杂性,尤其对于危重症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其需长期卧床恢复,常伴有身体机能下降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整体状态,不利于预后恢复。因此针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需结合患者实际需求,配合科学护理服务,在护理模式选择方面可重视系统且规范的管理模式,以此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机体状况恢复。本文从海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中选择70例,随机分两组,分析了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70例,随机分两组,各35例。

纳入标准:(1)符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相关标准患者;(2)临床资料完整患者;(3)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患者;(2)既往精神病史患者;(3)既往肢体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定期查房,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定期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上报医生处理;(2)强化气道湿化干预,护理人员做好气道湿化管理工作,根据痰液黏稠度评估患者气道湿润程度,若患者痰液黏稠,容易黏附在内壁上,导致痰液排出不畅,甚至会引起气道阻塞,导致肺部感染,因此需要使用主动加湿装置,做好痰液稀释工作;(3)消毒隔离管理,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遵医嘱更换导管,对于伴有感染情况患者,进行痰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同时加强口腔护理,每天漱口3~5次,可使用氯己定漱口水。

基础干预同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创建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护士长组织创建护理小组,全部组员均具有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护理经验,并根据其学历、职称、资历和技能等进行评估,划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护士,全部组员参加责任制整体护理培训工作,培训后组织考核工作,考核通过后入组工作。

(2)明确岗位职责。对科室情况和病区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制定护理方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明确各级护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具体职责如下:①责任组长。组长分管一个小组,负责排班、全体责任制定和护理一切相关工作,推行APN排班模式,尽量减少交接班次数,护士长提前做好排班工作,确定各个大组分管床位情况,责任组长在根据组员及病区患者情况,做好每天床位分管工作,要求护理人员提前15 min到达病房;同时做好护理计划制定工作,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处理,并定期向护士长汇报工作,兼顾团队协调工作的开展;②责任护士。在组长监督下,执行本组管辖范围内患者的治疗、抢救及护理工作,工作中注重观察患者具体情况,做好记录工作,定期向组长汇报工作;③辅助护士。主要负责临床用药配置,完成输液任务,并在护士长、责任组长等指导下参与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并完成责任组织分配的具体护理任务;④护士。具体工作开展中由当班高年资护理人员带领,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真实需求,将患者合理需求反馈给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

(3)责任整体护理的实施。按照培训及护理计划开展工作,根据病患情况合理分组,平均分配床位,护理小组由责任组长带领,每天对本组负责的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①责任组长参与危重症患者治疗工作,遵医嘱配合治疗工作开展,营养支持干预,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每天评估患者疾病状态,做好指导工作,同时责任组长对小组成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注重安全管理;②强化护理管理工作,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和护士共同完成患者护理工作,具体包括如下方面。a.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家属说明患者病情转归情况,介绍预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说明治疗优势,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定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状态,开展一对一讲解工作;b.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态度温和,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拉近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同时在交流中评估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心理疏导,若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护理人员在查房时多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可适当与患者说话,家属探访时可为患者读书、读报;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向其介绍转移注意力和放松心情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c.生活干预。为患者营造舒适环境,保证室内温度在22 ℃~24 ℃内,湿度以55%~65%为宜,定期通风换气,并做好消毒工作,日常饮食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给予患者易消化食物,对于无法经口进食患者,需要进行鼻饲干预,合理控制鼻饲喂养量,观察患者在喂养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情况;待恢复经口进食后,禁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给予患者易消化食物,并遵照“少食多餐”原则进食。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比较,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水肿、感染性休克、下肢深静脉血栓;(2)护理满意度,使用调查问卷方式,患者出院前填写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情况,卷面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根据得分划分3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对应得分分别为91~100分、61~90分和0~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3)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比较,主要包括护理质量评分中服务态度、主动性、工作能力、病区管理、沟通、健康宣教,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质量越高;(4)呼吸功能检测比较,包括呼吸次数、氧合指数,于护理前1 d和护理结束后1周评估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对照组年龄37~68岁;观察组年龄38~6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原始疾病类型组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中服务态度、主动性、工作能力、病区管理、沟通、健康宣教得分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2.5 呼吸次数和氧合指数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呼吸次数、氧合指数组间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呼吸次数、氧合指数均大于护理前(<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呼吸次数和氧合指数比较(±s)

3 讨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通常患者治疗周期长,且治疗过程烦琐,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若控制不当甚至会加重病情,增加患者负担,且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身体机能处于衰退趋势,均不利于患者预后状态恢复。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临床应重视护理工作的开展,但是随着医疗模式的创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原有呼吸内科相比,发展趋势及侧重点发生变化,整个科室工作更加系统且全面,同时复杂性明显升高,对护理干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临床应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创新护理干预模式,其中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但相关研究较少,需做进一步探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后观察组呼吸次数、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断被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重视岗位分配,护理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确保护理工作系统进行,同时护理内容具有整体性和规范性,应用价值较高。针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由专业团队开展,根据科室护理人员情况,结合病房及患者具体情况,将护理人员划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和护士,并对其职责进行细化,保证护理人员明确自身工作内容,避免由于主观疏忽或怠慢影响工作进展;同时根据护理人员资质和业务能力划分具体岗位,确保护理工作高质量进行,且利于护理人员成长;此外,护理工作内容更为系统和完善,在强化基础干预的同时,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生活干预着手,完善整个护理方案,从疾病干预到身心调整,确保护理方案的整体性,更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中,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功能状态恢复,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