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王挺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邪气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疫病是外感疫疠邪气所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易引起大流行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的统称,疫病有多种,但都具有急性发热过程这一共同特征。据此,前人多将疫病称为瘟疫或温疫,将其隶属于温病的范畴。因此加强温病患者的临床干预强度,对患者展开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护理服务已基本完善,近十年来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但临床关于该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仍较为单一,仍缺乏精细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干预模式尚待完善。中医五行音乐是一种基于循证理念的音乐心理疗法,强调针对疾病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音乐进行刺激,以达到调理患者脏腑之气与情绪,达到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中医五行音乐辨证施乐对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探讨辨证施乐对患者睡眠和情绪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1月 至2022年1月本院呼吸科60 例肺脾气虚型风温病、肺热病和其它温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干预,30例)与研究组(接受常规心理干预联合中医五行音乐辨证施乐干预,3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各17/12例;年龄45~68(55.32±3.45)岁;体重指数18~27(22.35±1.26)kg/m;疾病类型为感染性肺炎16例(53.33%)、支气管哮喘10例(33.33%)、其他4 例(13.33%)。研究组男女患者各16/14例;年龄46~69(55.30±3.38)岁;体重指数19~28(22.51±1.40)kg/m;疾病类型为风温病15例(50.00%)、肺热病9 例(30.00%)、其他温病6 例(20.00%)。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纳入标准:(1)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症候诊断标准》中肺脾气虚型风温病辩证标准为满足≥4项症状(咳嗽 、气短、乏力、纳呆、食少、胃脘胀满、自汗)且满足舌脉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2)均在本院接受治疗与心理干预的患者;(3)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1)合并认知或精神障碍;(2)患者既往已确诊心理或精神疾病,需接受专业心理治疗;(3)听觉功能损伤或丧失,无法正常辨别音乐内容;(4)存在意识障碍或昏迷,不满足辨证施乐干预指证;(5)合并神经功能损伤。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向患者普及温病的相关知识,对存在恐惧、焦虑情绪的患者展开心理疏导,陪伴患者诊断、检查以及治疗,积极与患者交流轻松愉快的话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鼓励患者治疗期间放松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谨遵医嘱接受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心理干预基础上联合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进行辨证施乐干预。(1)曲目选择:所有曲目均为中国传统音乐,根据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病情特点,选用宫、商调曲目补益患者肺、脾,其中宫调对应曲目有《秋湖月夜》《鸟投林》《黄庭骄阳》《姑苏行》《渔舟唱晚》等,商调对应曲目有《阳春白雪》《柳青娘》《闲居吟》《夕阳箫鼓》《平湖秋月》《蕉窗夜雨》《阳关三叠》《翠湖春晓》《鸟投林》等。(2)播放方法:将提前下载或录入的音乐采用CD或MP3随身听的形式进行播放,播放时保证患者处于相对安静的环境下,环境声音30 dB以下,然后指导患者佩戴入耳式耳机进行音乐聆听,耳机音量以患者可听清楚音乐但又不觉吵闹为宜,音乐聆听前应对患者进行基本指导,告知患者音乐聆听的目的与方法,叮嘱患者音乐聆听时应放松身心,仔细感受音乐意境。(3)播放时间。中医五行音乐治疗时间集中为上午8:00~8:30、晚上20:00~20:30共两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连续聆听时间为30 min,每天聆听总时长为1小时,治疗6次/周,连续治疗2周,共12次。
比较两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生活质量量表(SF-3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依从性。具体包括:(1)情绪指标,包括干预前后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的HAMA、HAD、HAMD评分,其中HAMA、HAD均为14个条目,HAMD为17个条目,三量表的分值均与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程度呈正相关。(2)生活质量,包括干预前后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的PSQI与SF-36 评分;其中PSQI 18个条目,总分0~21分,分值与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睡眠质量呈负相关;SF-36为36个条目,分值与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3)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干预前后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的胃脘胀满、咳嗽气短、体倦乏力、纳呆食少、自汗等症状评分,根据患者症状由轻到重程度依次给予0分(无症状)到4分(严重)。(4)治疗依从性。差为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拒绝检查、治疗或拒不配合医嘱等行为,导致相关治疗或检查项目延迟或变更;良为患者虽出现拒绝检查、治疗或拒不配合医嘱等行为,但经医护人员或家属干预后及时终止,未导致相关治疗或检查项目延迟与变更;优为治疗全过程患者均配合良好,无不遵医行为发生;依从优秀率=优例数/总数×100%。
干预后,研究组的HAMA、HAD、HAMD低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MA、HAD、HAMD比较(±s,分)
干预后,研究组的PSQI低于对照组,SF-36 高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SQI、SF-36比较(±s,分)
干预后,研究组的胃脘胀满、咳嗽气短、体倦乏力、纳呆食少、自汗积分低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研究组的依从优秀率(80.00%比50.00%)高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中医温病范畴较为宽泛,外感温邪所致的各种热病均属于中医温病,主要包括现代医学常见的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过敏性紫癜、湿热痢疾、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温病主要包括以肺卫证候为初起表现的“温热型温病”以及以湿热氤氲为初起表现的“湿热型温病”两大类,这类疾病起病有快有慢,但均会导致患者阳气耗损,且病势缠绵易反复,因此极易对患者情绪产生影响,降低患者依从性。中医五行音乐是一种基于循证理念的音乐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对五音与五脏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指出心通徵音、肝通角音、脾通宫音、肾通羽音、肺通商音,因此中医五行音乐疗法不只是简单的通过音乐律动刺激患者身心与感知觉,而且认为“乐”具有“药”的作用,所以对于音乐类型的选择也具有较高要求。中医理论将人的情绪归为喜、怒、恐、思、悲,同时认为五脏之气能够对应生化这五种情绪,因此选择符合临床疾病患者病情的音乐能够调理五脏之气从而缓解负性情绪,缓解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目前临床尚未见关于中医五行音乐辩证施乐在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中的详细报道,本研究基于此展开分析,探讨辩证施乐对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情绪与睡眠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医五行音乐辩证施乐心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HAMA、HAD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中医五行音乐辩证施乐在改善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情绪方面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理干预措施,与薛琴芬等的研究对应。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的PSQI、SF-36、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依从优秀率(80.00%比50.00%)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五行音乐辩证施乐能够进一步改善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睡眠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分析原因,这是由于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中医五行音乐应分属于音乐疗法的一种,是一种利用听、演奏、律动等音乐手段对患者身心进行感知觉刺激,从而达到增强患者身心健康、舒缓情绪与消除心理障碍等目的的心理治疗方式。但中医五行音乐又与现代音乐疗法具有一定差异,其中主要体现在中医五行音乐具有更加严格且规范的辨证施乐标准,中医理论认为人情绪(喜、怒、恐、思、悲)的产生与脏腑之气相对应,脏腑受损、气机运化失调则会导致人产生对应的负性情绪,更加注重音乐曲调与患者病情之间的对应关系,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肺、脾虚弱,因此选择具有补益患者肺、脾作用的宫、商调曲目能够契合患者实际病情,调理肺、脾两脏的气机运转,缓解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睡眠与生活质量。最后,本研究受经费、研究时间及人员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未能纳入更多临床温病患者进行长周期的观察与研究,这可能造成本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际间存在偏差,导致中医五行音乐辩证施乐心理干预在温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被低估了,仍需要通过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中医五行音乐辨证施乐在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肺脾气虚型温病患者睡眠与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