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乳癖消丸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效果

2022-10-09 08:01:30鲁礼科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4期

鲁礼科

(津市市中医医院,湖南 常德 415400)

乳腺小叶增生作为女 性常见乳房疾病,疾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首位,属于良性疾病。临床救治方案选择时,西医主张手术救治,但女性患者对于手术方案的接受度不高,多选择药物保守治疗,而西医药物治疗下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中医救治以内治法、外治法、特色方法为主,而纯中药制剂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疾病救治中的效果探讨较少。乳癖消丸因其疏肝理气、散瘀止痛功效符合乳腺小叶增生疾病救治原则,此次研究即分析乳癖消丸用于乳腺小叶增生救治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2240例为此次观察对象,病患纳入时间自2014年1~12月,按救治方式作分组处理,行常规西药治疗的1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10~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 岁、60 岁以上患者分别为7 例、314 例、560 例、124例、94例、21例;单侧乳胀、双侧乳胀患者分别为721例、399例,病程时间为3~9(5.36±1.05)个月。行乳癖消丸治疗的1120例患者视为研究组,其中10~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患者分别为6例、315例、563例、121例、95例、20例;单侧乳胀、双侧乳胀患者分别为730例、390例,病程时间区间为3~10(5.41±1.0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纳入标准:(1)经B超、乳房X线、红外线热图像甚至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小叶增生;(2)患者均存在乳腺疼痛,且呈周期性;(3)经查可见机体单侧/双侧乳房存在1枚/多枚扁平肿块,边界模糊,但与周围组织不黏连,乳腺肿块呈条索状、片状或颗粒状;(4)患者存在乳房胀痛、局部触诊有包块。

排除标准:(1)经查为乳腺癌、乳腺纤维癌、乳腺导管瘤、乳腺炎或其他疾病所致乳房胀痛;(2)生理性乳房疼痛,如经期前轻度乳房疼痛、无肿块乳痛、青春期乳痛;(3)于认知、沟通、精神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异常;(4)于其他脏器方面,存在明显病变;(5)病例资料不完整,或中途停止用药。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即5 mg甲基睾丸素(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53,规格5 mg×100片)口服,3次/d,100 mg维生素E(青岛双鲸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086,规格0.1 g×60粒)口服,3次/d,持续治疗3个月。

研究组行乳癖消丸治疗,乳癖消丸药方为柴胡10 g、白芍10 g、赤芍10 g、甘草10 g、王不留行10 g、桔核10 g、仙茅10 g、鹿角片10 g、当归10 g、瓜蒌10 g、制乳香10 g、制没药10 g、山茨菇10 g、淫羊藿10 g、天冬20 g,研末炼蜜为丸。10 g/次,3次/d,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以肿块、乳痛消失,且停药后3个月未见疾病复发,视为显效;以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且乳痛消失,视为有效;以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之内,乳痛减轻/肿块缩小1/2以上,且乳痛未减轻,视为好转;以患者较治疗前,肿块增大,或单纯乳痛缓解但未见肿块缩小,视为无效。以显效、有效、好转患者例数之和视为总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血流动力学项目值变化,即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其卵巢间质血流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项目值变化,即以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检测黄体生成素(L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乳房肿块直径大小、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其中疼痛感以视觉模拟分析法(VAS)评定,患者疼痛感越严重,分值越高;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作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越佳,则分值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25%高于对照组92.05%(<0.05),见表1。

表1 两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血流动力学项目值变化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I、EDV值高于对照组,PI、PSV值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血流动力学项目值变化比较(±s)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项目值变化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H、FSH、P值高于对照组,E值低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项目值变化比较(±s)

2.4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乳房肿块直径大小、患者生活质量变化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分值低于对照组,乳房肿块直径小于对照组,SF-36分值高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乳房肿块直径大小、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比较(±s)

3 讨论

乳腺小叶增生为女性最常见乳房疾病的一种,该疾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首位。据统计,育龄妇女中,乳腺小叶增生疾病发病率为50%,而乳腺门诊中,乳腺增生患者占比高于70%,其中30~48岁这一年龄段居发病高位。乳腺小叶增生疾病确诊后,患者因缺乏疾病认知,对自身疾病较为担忧,存在一定的不良情绪。而西医治疗主张手术救治,但部分女性为追求乳房外观美观而拒绝手术治疗,西医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而中医救治乳腺小叶增生主要方式有三种,即内治法、外治法、特色方法,其中内治法即辩证分型论治,按月经周期治疗经验方法治,外治法分为中药外敷、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法,而特色方法包括中药乳罩法、小针刀乳腺病治疗仪、熏蒸等方法。其实乳腺小叶增生为常见病、多发病,且属于良性疾病,即乳腺腺体组织生长活跃,形成了结节或块状结构,无需过度担忧,甚至过度医疗,临床可通过科学、合理的用药,以确保疾病救治效果。此次试验即通过对比西药药物治疗、纯中药治疗对乳腺小叶增生,以探究中药处方于乳腺小叶增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有效率达95%以上,且于术后卵巢血流动力学、血清性激素、疼痛感、乳房肿块直径大小、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效果更佳,较常规西药治疗有显著差异(<0.05)。分析原因可知,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生多与机体内分泌紊乱相关,如卵巢分泌功能失调、孕激素不足、雌激素分泌过多等。而于中医范畴,乳腺小叶增生属“乳癖”,多因思虑伤脾、郁怒伤肝、痰凝成核、气滞血瘀聚于乳络所致,而血瘀、痰凝、脾虚、肝郁为主要病机。乳癖消丸药方为柴胡、白芍、赤芍、甘草、王不留行、桔核、仙茅、鹿角片、当归、瓜蒌、制乳香、制没药、山茨菇、淫羊藿、天冬。其中制乳香有活血祛瘀、调气功效,尤其对于因气血阻滞所致胀痛有良好效果;制没药有散瘀功效;当归可活血祛瘀;赤芍有调理冲任、补气健脾、活血化瘀功效,可促机体乳房血液循环;白芍、柴胡、瓜蒌有疏肝理气功效,且能调节机体内分泌、免疫功能;甘草有柔肝平肝、酸甘化阴效果;王不留行有活血通经、利尿通淋、下乳消肿效果;桔核有破气消积功效,仙茅能补肾助阳、益精血、行血消肿、强筋骨;鹿角片可补肾阳、行血消肿、强筋骨;山茨菇可归经、祛风散寒、活血解毒;淫羊藿可治腰酸腿疼、四肢麻木、神经衰弱;天冬主治阴虚发热、消渴。以上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散瘀止痛功效。

综上所述,乳癖消丸用于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同时,对改善患者卵巢血流动力学、血清性激素、生活质量状况,以及缓解疼痛感、促乳房肿块直径减小,均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