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伟,刘金晶,郑文洁
白塞综合征(Behcet syndrome,B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口腔及生殖器阿弗他溃疡(aphthous ulcer,AU)、眼部病变为主要表现,皮肤、消化道、心血管、关节、神经系统等多组织器官均可受累。其中口腔及生殖器溃疡是BS最常见和特征性表现,也是该病主要诊断依据,口腔溃疡多为首发症状。患者黏膜病变呈个体差异性,严重者溃疡多发且深大,疼痛剧烈,愈合周期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言语和进食,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心理负担。临床上常选用沙利度胺、秋水仙碱治疗黏膜溃疡,但部分患者对秋水仙碱无效,且沙利度胺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病变、致畸、月经紊乱等多种不良反应。美国FDA已批准阿普斯特治疗BS相关口腔溃疡,而国内暂无该药。作为沙利度胺的二代衍生物,仅国外少数个案报道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对难治性BS皮肤黏膜病变有效。现将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应用来那度胺成功治疗2例BS顽固性粘膜受累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女,33岁,因“反复口腔溃疡10余年,外阴溃疡3个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断BS,辅助检查: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自身抗体、胃镜及胸部CT均无异常。应用沙利度胺25~50 mg/晚联合秋水仙碱0.5~1 mg/d,溃疡一度缓解,后仍间断出现口咽部及外生殖器疼痛、溃疡。后因秋水仙碱不耐受(腹泻)停药,沙利度胺应用期间有头晕、便秘、体重显著增加。2020年4月始症状反复加重,加用羟氯喹0.2 g,每天2次,复方倍他米松肌注2次,溃疡持续无缓解。2020年10月改用来那度胺10 mg/d单药治疗,1月后复诊喉镜示咽后黏膜未见溃疡,查体无外阴溃疡。患者曾因经济原因短期换用沙利度胺无效,2020年12月再次来那度胺5 mg/d治疗。至2021年8月回访,均未发作咽部、外阴溃疡,单发口腔溃疡(约每2~3个月1次)。目前来那度胺每3天10 mg,服药期间无头晕、便秘、手足麻木等不适。
患者女,37岁,2017年因反复口腔及生殖器(阴道壁、宫颈)溃疡于北京协和医院诊为BS,曾应用沙利度胺25~50 mg/晚联合秋水仙碱0.5~1.0 mg/d,溃疡一度好转(发作频率及溃疡面减小,且无新发溃疡)。尝试药物减量后患者于2019年5月再发口腔3处溃疡及阴道壁、宫颈溃疡。药物治疗3年期间宫颈糜烂/溃疡持续未完全愈合,间断口腔溃疡,并出现月经紊乱。2020年10月应用来那度胺隔日10 mg联合秋水仙碱,服药1个月后复查原有宫颈溃疡较前减少,无新发溃疡。患者来那度胺逐渐减量为每3天10 mg后长期维持,其阴道壁、宫颈溃疡已愈。至2021年8月患者均未发作口腔及生殖器溃疡,服药期间无头晕、便秘、周围神经病变、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
BS皮肤黏膜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及日常生活,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目前针对口腔及生殖器溃疡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及系统用药,如局部应用类固醇、麻醉剂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硫唑嘌呤、沙利度胺等,上述疗效不佳者,可考虑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干扰素-α。国内沙利度胺、秋水仙碱为常用选择,鉴于患者对药物不耐受、部分无效或药物多种相关不良反应,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较于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神经毒性和生殖毒性明显降低,且活性显著提高。该药能够抑制前炎症因子TNF-α,IL- 1、IL- 6、IL- 12的产生,并上调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抗炎症因子IL- 10的水平。TNF-α分泌下调尤其显著,降幅为沙利度胺的50 000倍。此外,来那度胺对T细胞共刺激导致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 2)分泌增加,进而刺激克隆性T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已有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剂能刺激细胞毒性CD8和辅助CD4细胞。同时来那度胺也可以降低ICAM- 1、VCAM- 1和E-选择素等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
国外来那度胺用于BS治疗多为病例非盲性初步研究和个案报道,仅3篇报道,多用于治疗顽固性BS(对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秋水仙碱、沙利度胺等效果不佳,或药物不耐受),均实现口腔及生殖器溃疡持续完全缓解(表1)。本组2例均符合2014年BS国际诊断标准(ICBD),BS诊断明确。临床上主要为顽固性口腔、生殖器溃疡,均因沙利度胺、秋水仙碱部分有效、药物不耐受或不良反应而换用来那度胺;换药后患者黏膜溃疡症状迅速改善,后持续缓解。提示来那度胺对黏膜溃疡有良好的治疗反应。所选两病例应用来那度胺后均未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表1)。
表1 来那度胺治疗BS顽固性溃疡个案报道汇总
综上,来那度胺对BS复发性口腔溃疡和生殖器溃疡有效,其药物安全性好。但目前研究病例较少,尚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