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赛光 卞小曼 邢富臣 周海 徐健 王晨焱 刘宏
毁损肺是由于结核、反复肺部细菌或真菌感染、矽肺、广泛支气管扩张等原因导致肺组织广泛性破坏,使患者肺功能不可逆性丧失,且毁损状态的肺病灶内藏有多达109个微生物[1],这可成为感染源,导致患者反复感染,临床上常表现为久治不愈且反复发作。此外,毁损肺患者经常伴有咯血症状,甚至有些表现为大咯血,一些病例内科保守治疗及介入栓塞治疗效果不佳,需外科手术行毁损肺切除。既往毁损肺的外科手术切除,基本选择开胸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且术后恢复慢,随着胸腔镜技术及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有学者对胸腔镜下毁损肺切除进行了报道[2-3],但是由于毁损肺会导致胸膜增厚及胸腔粘连,且患者肺门淋巴结往往伴有肿大和钙化,其手术难度大,术中分离困难,经常会导致中转开胸,因此毁损肺一直是外科手术的难题[4-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我院收治有明显症状的毁损肺患者,经单孔胸腔镜、单操作孔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外科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因毁损肺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 岁;②术前评估心肺功能可耐受手术;③经典型的临床症状及胸部 CT 证实毁损肺诊断;④咯血病人术前经气管镜证实出血来自毁损部位,且不存在支气管结核;⑤术后病理支持毁损肺诊断。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②既往有胸部手术史;③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哮喘、慢阻肺、肺恶性肿瘤等)。所有患者的内科治疗计划均由我院结核科及感染科联合制定,外科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9.0±16.0)岁;平均BMI为(20.8±4.6)kg/m2;平均病程为(11.8±15.8)年;平均手术时间为(261.2±77.0)min;平均出血量为(361.6±398.2) mL。
患者健侧卧位,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静脉麻醉,在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做一长2.5 cm切口为操作孔,置入切口保护套,胸腔镜探查,若无胸腔粘连或粘连疏松,则尝试仅一个切口完成手术,此为单孔胸腔镜手术;若胸腔粘连严重,则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置入鞘卡作观察孔,用手指钝性打通操作孔和观察孔之间的胸腔间隙,观察孔放入胸腔镜,根据术中胸膜粘连和病变情况自主切换操作孔及观察孔,此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首先电凝分离操作孔周围粘连,逐渐扩大至整个胸腔。肺叶切除过程中先易后难,选择容易处理的血管或支气管进行游离,并利用腔镜下切割闭合器切断,最后对不易处理的部分游离。如肺门存在肿大且钙化淋巴结,导致肺门冻结,强行分离存在大出血可能,则选择将主操作孔延长至15 cm,胸腔镜辅助下继续手术,必要时心包内处理肺动、静脉。对存在明显增厚的纤维板患者,加做纤维板剥除术,尤其注意对余肺脏层纤维板的剥除,小心钝性分离,粘连严重的部位电凝切除,脏层纤维板剥除必需彻底,然后处理壁层纤维板,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出血情况,必要时及时输血治疗。术前半小时常规使用抗生素,手术超3 h追加使用抗生素,术中尽量保证完整切除毁损肺叶,避免感染性病灶破损污染胸腔,术后用温盐水反复冲洗胸腔,放置1~2根引流管(见图1)。
图1 右上肺毁损患者手术资料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病因、术前症状、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漏气情况、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随访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和症状改善情况。病程定义为从第一次确诊相关病因至手术前的时间间隔。
19例患者详细资料(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
19例患者中,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毁损肺8例(42.1%);因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曲霉菌至毁损肺5例(26.3%);因支气管扩张病致毁损肺2例(10.5%);因肺曲菌病致毁损肺2例(10.5%);因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曲霉菌感染致毁损肺1例(5.3%);因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至毁损肺1例5.3%)。术前存在咯血有19例(100%),其中有5例患者曾行1次以上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有咳嗽症状18例(94.7%);有脓痰症状7例(36.8%);有呼吸困难症状5例(26.3%);有盗汗症状3例(15.7%);有发热症状2例(10.5%);有胸痛症状1例(5.3%)。
患者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5.3%);胸腔出血1例(5.3%);胸腔感染1例(5.3%);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8%(3/19),无非计划再手术及死亡病例。
患者术后肺漏气≥ 5天的6例,占比31.6%;平均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15.8±11.4)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22.2±17.7)天;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满1年,日常生活恢复正常,无咯血复发。
毁损肺病灶存在厚壁,且内部脉管系统破坏,CD4+T和CD8+T细胞无法进入,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无法发挥作用[7],另外厚壁阻碍抗痨药物的渗透,又会导致耐药菌的发生和发展[1,7],内科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毁损的肺病灶作为感染源持续存在,会使正常的肺组织反复感染并慢性纤维化,导致病灶进展甚至产生咯血、支气管胸膜瘘等症状。本研究中19例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复咯血,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其中有5例患者行1次以上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只获得了暂时的缓解,后续相继再次出血反复咯血。在这些情况下,早期手术切除可去除坏死和无活性肺组织中存在的病菌,缓解咯血症状,并防止疾病进展,同时降低耐药的可能性[7]。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日常生活均恢复正常,无咯血复发,说明手术是毁损肺的有效治疗手段。
毁损肺开胸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既往研究中已得到证实[8-9],但大切口也存在着创伤大、术后疼痛重、恢复时间长等问题[10]。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上已广泛且成熟的应用[11],但其在毁损肺治疗中的效果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胸腔镜治疗毁损肺,微创手术率为52.6%,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316±78 min)相比[4],本研究平均手术时间(261.2±77.0 min)明显缩短;即使是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切口也是有优势的,创伤小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暴露开放手术的盲区,因此以往认为胸膜严重粘连是胸腔镜手术的禁忌,但我们的体会是胸腔镜手术创伤的同时视野更佳,反而会缩短手术时间。
有研究表明[12],结核性病变、肺脓肿、失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4 h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中有14例患者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13例手术时间≥4 h;有2例术中出血量≥1000 mL,均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安全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5.3%),经支气管镜证实瘘口在左下肺背段支气管闭合端,瘘口大小约3 mm,经CT引导下胸腔闭式引流成功置管至瘘口处,加以抗感染及营养治疗于术后2月治愈;术后胸腔出血1例(5.3%),经止血治疗、补液及输血后于术后第2天好转;胸腔感染1例(5.3.%)经胸腔冲洗引流及抗感染后好转;无非计划再手术及死亡病例,部分病例及时的中转开胸,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5.8%,低于开放手术[4]报道的并发症发生率(18.6%);平均出血量(361.6±398.2) mL,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的(1240±43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22.2天,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的39天。因此胸腔镜技术治疗毁损肺安全、有效且可靠,降低术中出血量的同时,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这可能也得益于我们的围术期管理。
通过术前制定合理的抗结核或抗感染方案,并提前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3];糖尿病患者控制空腹血糖7~10 mmol/L[14];术前通过心电图及肺功能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术前常规给予3~5天的雾化治疗,并要求患者练习腹式呼吸、准确的咳嗽咳痰方法及呼吸训练器锻炼;加强营养治疗,使患者血清白蛋白维持在35 g/L以上,对NRS2002评分≥3分的非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术前10~14天的口服营养补充[15];术前需充分备血。
根据我们的经验,手术的第一步是松解粘连并探查胸膜腔,肺的完全游离对于评估胸腔镜切除的可行性至关重要[16],但对于胸膜胼胝样粘连,特别是胸顶部位粘连的患者,首先处理肺门尤为重要,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肺萎陷后,游离下肺韧带及纵隔胸膜,然后对肺门结构进行细致的解剖和分离,识别支气管、肺静脉、肺动脉和肺门周围淋巴结。由于慢性炎和反复且持续的感染,肺门淋巴结肿大和钙化在这些患者中很常见[17],但淋巴结的切除并不总是必要的,精细解剖肺门淋巴结,可增加肺门血管的暴露,使血管游离更安全。当肺门的肿大且钙化淋巴结导致肺门冻结,强行分离存在大出血可能比较大时,则及时并主动选择将主操作孔延长至15 cm,胸腔镜辅助下继续手术。首先应根据难易程度对肺门结构进行钝性分离和离断,一般情况下先进行肺动脉的游离,安全起见,可先游离出肺动脉主干并留置双股7号线做预阻断处理,必要时可通过打开心包处理,这使得在发生肺动脉破裂出血时能及时且有效控制,减少出血量。由于这类患者因长期慢性炎症,肺动脉分支多数因炎性反应而变的脆弱,极易撕裂出血,所以肺动脉游离时需要倍加小心,轻柔。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均使用腔镜下的切割闭合器进行处理,细的动、静脉分支可以通过慕斯线结扎并离断,在不影响后续操作的情况下可使用Hem-o-lok结扎。支气管需尽量游离至其开口处,避免过长的支气管残端,结核性淋巴结可能会破裂或穿孔到支气管中,手术时需切除,可降低术后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正常的淋巴结可保留,避免过度裸化,防止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残端可用4-0抗菌薇乔间断缝合加固并用心包或纵隔组织覆盖,结束后将支气管残端浸入水下以检查是否漏气。标本需置入取物袋与正常组织隔绝后取出,充分止血后置入28F 胸管1~2根,建议使用抗菌薇乔逐层间断缝合切口,可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术后需加强抗感染及规范抗结核治疗;注意控制液体平衡,可适量出超,高龄患者术后间断少量使用美托洛尔、地高辛和呋塞米,以减少术后急性肺水肿和心律失常[17];无怀疑胸腔出血的情况下无需预防性使用止血药物;督促患者加强咳嗽咳痰,必要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指导患者尽早离床活动,呼吸训练器锻炼肺功能;术后常规给予4~5天的10 cm H2O的胸腔负压治疗可有效促进肺复张[18];加强术后营养治疗,首选口服营养制剂,必要时可鼻饲补充肠内营养;通常在术后第1天复查胸部X片,第7天复查胸部CT,根据影像学结果对胸腔引流管进行必要的调整或重新放置。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是毁损肺的有效治疗手段,通过胸腔镜技术行毁损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完全使用胸腔镜完成手术不应成为目的,确保手术的安全需放在首要地位,当胸腔镜手术困难时,需及时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同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且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