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服务趋势下涉密地质资料安全保障思考

2022-10-08 10:13福建省196地质大队罗玉红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8期
关键词:社会化资料信息

文/福建省196地质大队 罗玉红

地质资料是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声像等多种形式的原始资料的集合,在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提供可行性决策支持,是地质部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重要依托,对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质资料是专业性强、成本高、信息隐含价值量大的信息门类。原国土资源部2017年曾颁布《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突出强调地质资料的安全管理与社会服务两方面内容,也反映出地质资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比其他行业的资料档案,地质资料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涉密特征和安全保障上,地质勘测涉及国土资源的测量,具有极高精度和比例尺的地质地图,这些资料涵盖国家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工农商业布局等方面的信息,还包括通信、电力、油气管网、军事设施等战略性部门和保密单位的信息,这些单位受到重点保护,地质资料信息的安全实际上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信息资料的集合,和其他档案信息一样,地质资料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并不是收集或保管,其价值的衡量依然要考虑广泛利用,服务于人和社会,这也是践行信息社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共建共享”理念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利用好地质资料,发挥其信息价值与知识价值,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及安全保障问题成为当前地质资料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业务难题。

一、地质资料服务的时代新变化

和其他信息密集型行业一样,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发展,地质资料在电子化与网络化建设中呈现海量增长、信息结构复杂、需求个性化等共性特征,导致以地质资料为对象开展的信息服务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地质服务社会化特征。地质资料服务最基础的形式是以地质资料馆为主体,在独立的物理空间阅览室内提供纸质或电子地质资料的公共查阅服务;服务能力较强的机构能够针对客户的信息需求,对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进行筛选、清洗、汇编或深度的三次编研加工,使信息价值得到挖掘,为用户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支持。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普及,使地质资料服务突破了时空界限,通过网站、移动端APP、公众号或小程序等新媒体工具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形式;泛在的互联网也使地质服务不再墨守成规,突破了行业壁垒,在公共文化宣传、科普教育、资政、智慧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发挥地质资料的信息价值,初步具有社会化服务的特点。信息化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地质服务有了时效性特征。在过去,地质资料只强调客观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够重视时效性。在信息社会,无论是应急需要还是个性化需要,都对地质服务的时效性提出具体的要求,地质资料在收集、归档和脱密后要及时发布或提供信息服务,这样才能满足公众需求。从以上几方面的变化中可以发现,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下,地质服务开始适应信息社会共建共享的时代特征,调整地质服务的姿态,除了满足行业内的需求外,也开始面向社会及公众提供服务。这种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本质上是地质服务开始呈现社会化服务的特征:从过去的服务供给制“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转变为服务需求制“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二)用户需求总量扩张、类型多样。信息社会,用户对一切信息来源的需求都呈现着有目的或无目的的增长,具体体现在数量、时效、广度、深度四个层次上:1.从数量上来讲,从PC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每一个网络渗透的高速期,都是信息服务模式的一次创新迭代升级期,进而推动着用户对各类信息资料的意识觉醒与需求扩张,这种用户对信息量上的需求演化特征也体现在地质资料领域,在移动互联网阶段,地质资料的需求呈现更大的增长。2.从时效性来讲,信息化与网络化使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时滞消除了,用户对时效性的诉求也从“回复即可”转变为“即问即答”,这对地质资料服务水平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加大了地质资料单位的工作强度和难度。3.从广度来讲,近些年除了传统的地勘上下游的水利、工业、矿山等传统行业外,科研、环境资源、工程建设、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企业成为新兴需求的主体,并且民营和私人部门的增速要明显高于国有企事业单位,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反映出地质资料类型的多元化。4.从深度来讲,公众主体不再满足于标准化的地质资料借阅服务,更需要聚合性、深加工、个性化的定制型资料服务。此外,在服务产品形式上也要专业脱敏,使非专业人士能够通俗易懂地理解内容。结合来看,归功于信息社会的大时代背景,地质资料服务受益于信息技术在效率、信息形式和产品结果上的质变,其信息服务产品和对象也日益多元化,从而使地质资料服务具有显著的社会化服务的特征。

二、地质资料涉密与社会化服务的矛盾

信息化时代,社会对地质资料信息需求的增长不得不面对一个客观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地质资料的涉密属性、科学处理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保障问题,这关系到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开展进程:通常一份地质资料卷宗中,只要一个细节涉密,则全卷都需要做定密处理,在过去粗放管理的条件下,会出现大量地质资料大面积被一刀切定密的情况,这就导致用户能够接触到的地质资料非常少,其社会化服务有名无实,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地质资料进行定密和安全保障,是关系到涉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开展和效果的先决问题。

三、正确认识地质资料的涉密性

切实推进涉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开展,绕不开地质资料的涉密与定密,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对国土资源类资料、测绘类、海洋类及其他资料的定密原则都做了具体的原则约定,在涉及重力资料、地形地质图等专业性极强的资料方面都曾作出定密原则,这些资料都是国家战略性的高度机密,地质资料执行涉密保密规则是地质资料工作的重点,也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具体体现。

贯彻与执行好地质资料的涉密工作,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地质部门的考核评价标准,但是在具体的定密、解密业务细节上,制度与管理粗放问题表现得十分明显:

(一)在地质资料的定密环节方面。按照《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条例暂行规定》和《保密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执行的是“谁产生谁定密”的原则,资料密级的最终确定由地质资料的产生部门确定,而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涉及的地质部门单位众多,不少基层单位的涉密意识并不强,存在许多疏漏:定密不严、定密一刀切、标识错误、涉密泄露等定密不规范、保密不严格的情形时有发生;

(二)在涉密地质资料的业务流程方面。大量主体参与到地质勘测活动中,特别是新工具产生的新形式的地质资料,哪些资料应该汇交?如何汇交?汇交标准怎么样?资料谁来定密?如何定密?涉密资料谁来保管?如何保管?如何监督?诸多环节都没有明文规定和具体的操作流程。

(三)在涉密地质资料的利用方面。每个单位都有一套基于自身工作实践的服务指南,主管机构未能制订统一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标准,缺少标准导致同一系统下不同单位、不同地域之间的社会化信息服务难以评估:有些资料有的单位可以借阅,换一个单位则不可以借阅;同一类型的资料在不同单位有不一样的涉密等级,这种地质资料涉密条件不一、服务标准不一的情况给地质资料的定密工作和社会化服务带来很多困难。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地质资料的涉密性规定并非模糊不清的,恰恰相反,其关于地质资料涉密相关的定密、解密的原则与规定在很早前就有明文可供参考。但是,地质资料涉密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特别是安全保障管理方面。另外,这些管理规章的时效性没有紧跟社会发展趋势特征,无论是基本制度还是业务规章及操作手册流程都缺少与信息时代相匹配,从而导致涉密地质资料与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四、科学处理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保障

从具体的工作实践经验出发,科学处理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保障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从机制入手,解决涉密地质资料机制时效性差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从技术入手,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推手,搭建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保障系统建设,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为涉密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打好基础,铺好前路。

(一)涉密地质资料安全机制更新。机制问题是一套系统或体系良性运作的根本,包括规章制度、标准规范、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规章制度的集合,只有改变涉密地质资料安全机制落后、时效性差的问题,才能确保地质资料的涉密、定密、解密工作有据可依:1.从制度建设来讲,要及时更新相关制度,使其与社会、经济发展进度相匹配。针对出现的新工具、新介质、新模式,要及时跟踪并加以规范,形成行业内各企业借鉴的标准,从而避免规章一刀切不考虑实际经济情况的问题;制度在与经济社会相匹配的同时,也要对存量规章做好查漏补缺,避免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制度漏洞,从而将地质资料公物私用,谋取经济利益。要做好权限管理,避免基层岗位成为资料盗用的安全问题高发区,要让制度成为工作自觉。2.从标准规范来讲,地质部门从上到下要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和涉密安全标准,特别是针对新技术、新资料介质,要跟进时代趋势做好规划,避免个别单位先行先试,自行制订企业标准,从而导致标准格式五花八门、管理混乱的情形,只有从起点、源头做好标准规范,才能保证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实现社会化服务搭建基础条件。3.从人的角度来讲,地质资料无论是收集归档还是保管利用,相关工作人员都处于业务工作的核心,充实人才队伍、做好专业技能、信息素养、安全意识的培训是常规性工作,尤其要加强涉密意识的监察与培训,涉密地质资料的岗位人员必须由政治信仰坚定、品行端正、生活和工作作风严谨、责任心和荣辱观强的人员担任,由于这些人员的工作内容是与涉密资料打交道,是涉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安全性管理的关键岗位和核心环节,所以必须重点培养与维护。在定岗前,除了基本的背景和人格审查外,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定期沟通与巡查,避免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出现道德风险。另外,要想发挥业务人员在涉密地质资料安全保障中的核心关键作用,要将人才培养的奖惩机制作为重点,对于安全意识强、锐意创新的勤奋者进行鼓励;对于漠视、破坏涉密地质资料安全性的问题要给予惩罚,特别是对于损坏地质单位声誉和危及国家秘密与财产安全的行为,要予以坚决打击,给予纪律处分,甚至一票否决的惩戒,只有明奖惩,才能充分调动一线业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归属感与成就感。

(二)搭建资料数据安全保障系统。资料泄露、损毁或人为篡改、盗用等问题可以利用新一代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来提升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保障,利用存取权限管理、管用分离的云平台建设、资料数据标签、日志管理等方法来切实完善安全保障工作。首先,要严格权限设计,地质资料的调用权限与其工作岗位的级别没有关系,而与接触涉密资料的位置密切相关,比如:不少上级单位的领导涉密权限不能高于涉密资料库房人员的权限级别,要根据岗位职责与工作性质内容对信息系统的权限做细化设计,严格区分核心涉密、涉密和一般人员的权限等级;其次,落实日志系统,涉密地质资料从定密收集开始到保管利用环节,任何事件和任何人员以这些资料为对象进行的活动必须有详尽的活动日志作为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地点、操作人、权限授权人、授权文件等,以备事后可查、可追溯,所有人的行为及使用的设备必须留有痕迹,这是安全保障最重要的系统设计;最后,优化系统网管建设,在互联网环境下,要做到涉密保管系统与万维网脱网,做到物理和虚拟双层隔离,从而杜绝黑客的侵入破坏。另外,由于网络和各类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地质资料的泄密变得更加隐蔽和难以察觉,通过拍照、复制传递,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制作大量备份的复制件用以传播,一旦泄露将极难管控。电子资料是安全问题管控的重点,所以,在涉密计算机及系统的空间下,禁止任何电子设备进入,更不能携带任何无线硬件设备,成为窃密和泄密的工具和通道。以上是从地质企业内部来加强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保障工作,做好安全保障建设才能为推行社会化服务建立基础。此外,社会化服务是面向公众与社会的,仅靠地质企业远远不够,有些企业在资料申请过程中并不清楚地质资料的涉密规定,保密安全意识淡薄,甚至触犯法律法规。因此,地质企业和主管部门需要加强保密宣传、普法宣传,提高所有成员和社会公众的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以预防促进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

五、结语

让地质资料活跃起来,让其中的信息价值得到重估与利用,是地质资料社会化信息服务的任务目标,也是公共服务、经济建设等领域对地质资料信息的时代诉求,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正确认识地质资料的涉密特征、科学处理涉密地质资料的安全保障问题,从具体业务实践来看,制度层面的更新优化与技术层面的层层防护,能够促使地质企业内部有效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然而,实现信息社会化服务的目标离不开社会成员信息素养、安全意识的提高及共同努力,只有上下一心,长期坚持,才能为下一步社会化共享利用与建设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升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水平,为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社会化资料信息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第三方高考
资料哪去了/等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