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德望
县域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基于财政部制定且全国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这一核心而建立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是预算管理的主要载体,用以助推各项预算管理制度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规范各层级预算管理的基本运作程序、核心控制规则、相关管理要素和数据标准,实现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在总体目标、基本规则、数据校准等方面高度一致。
实行县域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与补齐短板。在已基本确立的现代预算制度基础上,明确重点支出预算安排的基本规范、切实硬化预算约束、构建管理规范等,以增强县域财政可持续性。
县级预算管理各环节应以预算项目为基本单元,预算支出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适时制定中央到地方财政预算指标能够准确动态反映的制度办法。二是合理制定县域预算指标变更或是变动的复式会计记账法,以此精准反映出预算指标的相关动态情况。三是建立县级政府与各部门预算调整之间足以紧密衔接的制度安排。
在全国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基于项目信息数据的整合来统一各类财政数据标准,对县域财政的各项数据动态与系统管理,从而实现对其财政数据的有效管控。
依据预算管理的新要求,对县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持续升级,在提升核心系统自身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一体化系统与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各地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等对接,以形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其他外围系统的相互补充和制约。
以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为首要基础,对县域内各级预算数据采取集中式管理,同时将相关数据信息上传至财政部全国预算管理数据汇总系统,以达到全国范围内的预算数据集中和动态分析效果。
目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系统处于推行但未广泛有效运用的阶段,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预算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管理系统流于形式、预算刚性约束机制不全、预算编制管理欠规范、预算系统业务与财务不一致、系统外进行会计核算、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当前,县域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关注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要求县级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统一预算分配权,以全面提高县域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透明度。
一是高度重视平台运用,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将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加强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注重多个预算阶段的有效衔接。在此基础上,建构以项目库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做到预算项目充分评估和论证,预算支出要以预算项目的形式进入项目库。对跨年度的预算项目,应完善分年度预算安排制度并合理分解,县域财政部门可按照每年实际支出分年度合理规划,促进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一体化平台已日益得到广泛使用,但“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对此,需建立一套事前、事中、事后涵盖整个预算过程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是加强对资金预算的全面管理,单位自有资金、非财政性资金应同样列入年初预算,项目资金预算要做到科学、精准,并严格按程序进行论证、审核、报批。二是增强对预算资金支出的刚性约束,即资金支出执行需严格根据预算控制,凡支出须经由一体化系统办理。具体落实到县域财政部门日常工作中,需严加管控预算单位资金预算指标,合理规划资金支付,坚决杜绝无预算、超预算使用等混乱现象。三是强化预算支出的绩效管理,加强预算绩效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绩效运行监控,评估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及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四是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落实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将其纳入绩效考核或下年度预算安排。
一体化平台是由基础信息数据管理、项目库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等多部分组合而成,系统内部之间数据上应相互统一且相互制约,一旦出现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智能化的系统可实现自动与自主预警,以提示数据校准与核对。
一体化平台运用时间短,加上各地参数不一致,系统设置在初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因而要加大对一体化平台使用的调研力度,不断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与外部系统、地方系统、内部各系统的有效衔接,形成系统功能日趋完善、系统使用更加便捷、系统控制更加科学、系统监督更加高效的运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