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指导
——以罗丹的《吻》为例

2022-10-08 09:21:52何宇清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6期
关键词:罗丹美术作品教育工作者

何宇清

(安徽教育出版社 安徽合肥 230601)

美育是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美术欣赏则是进行美育最普遍、最直接的方式。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来说,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时,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认识,认真研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美并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观。

一、美术欣赏的作用

在学生身心成长的过程中,美术欣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美的内涵,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方式。

美术作品包罗万象,涵盖自然风景、人间百态、战争与和平、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各类艺术题材。欣赏不同题材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得到不同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自然风景题材作品可以让学生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世俗题材作品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人间百态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和赞颂人民的勤劳;战争与和平题材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广大民众对和平的渴望;神话传说、宗教故事题材作品可以反映国家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脉络流转。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学生流连于作者用艺术语言构成的感情世界里。对一个作品的深度赏析,则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蕴:通过创作背景和作者成长经历的了解,学生可以了解到作品的主题;通过对艺术创作技巧的分析,学生可以发现作品的特点……

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

(一)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艺术作品

我们该怎样去欣赏一件艺术作品,这是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赏析作品,感受艺术品之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赏析作品的外在美,我们还要了解作品的种类、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经历、创作语言、作品特点。以罗丹的作品《吻》为例,首先要告诉学生作者和作品的一些信息: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现代雕塑的开山大师。他的作品富有激情,真实深邃,影响深远。在罗丹的作品中,《吻》是观众最为喜爱的。现存的《吻》有两种版本。一是大理石材质,真人大小,乃1888年法国政府定制,历经十年于1898年制作完成,现藏于巴黎罗丹博物馆。另一种是青铜材质,1898年由巴布迪安首次翻铸,此后又被翻铸多次。其次,介绍作品的题材:《吻》描写的是但丁《神曲》中保罗与弗朗切斯卡的爱情悲剧。

(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想象对欣赏美术作品非常重要,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是对脑海中的表象进行主观再创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既能让美术作品在头脑中“活”起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把抽象形象转化成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进一步感受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由此可见,观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和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

还以罗丹的《吻》为例,雕塑下部是未经塑造的石料底托,作品仿佛没有完成。这也几乎是罗丹所有作品的特征。作者一方面用石头的粗糙以反衬作品的曼妙,另一方面赋予了作品生命,作品仿佛是以从无机体中“生长”出的,给人充分想象的空间。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感知作品传递的情感和主题;通过想象,我们可以再现艺术作品展示的场景,进而可以深入了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艺术观念和思想精神。

(三)注重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知识学问有如金字塔,要铺下一个很宽广笨重的基础,才可以逐渐砌成一个尖顶出来。要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审美品位,必须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广博的知识是发散思维的前提,掌握的知识越多,理解就越深。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文学、历史、艺术、心理学、社会学等来完善知识架构,拓展知识领域与范围,加强各学科知识的融合,提高文化底蕴,奠定知识基础;鼓励学生主动接受艺术熏陶、发掘艺术潜能,了解艺术动态,提高艺术修养与审美情操。欣赏任何一件经典艺术品,没有扎实的历史、人文、社会、心理、艺术等知识储备,就不可能发现作品所具有的美感,就无法品味作者独特的艺术语言。

以《吻》为例,其能如此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得益于罗丹的雕塑语言。罗丹极为注重轮廓线的使用。罗丹在创作时会从各个角度观察外光照射在模特身上产生的轮廓线。罗丹利用传统的大理石材质来塑像,他饱含深情地写道:“让‘自然’成为你们唯一的女神。”并用充满动势的作品来突破单一的审美标准。

就目前美育的形势看,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仍然任重道远。艺术家花费巨大的精力来创造作品,观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对其进行内容解读并产生情感共鸣,最终产生多样的情感体验。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用心探索理论、大胆实践,教会学生欣赏作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帮助他们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在欣赏和学习过程中,增强对美术创作基本规律的了解,同时在欣赏评论过程中提升表达能力,从而达成美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并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态度和品位,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罗丹美术作品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里尔克《罗丹论》节选
罗丹手稿
视野(2017年15期)2017-08-12 08:15:36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22:1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2期)2016-11-02 19:22:10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