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固定装置在1.5T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2-10-07 10:09孙常胜王长水段海涛房姣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7期
关键词:腕关节磁共振线圈

孙常胜,王长水,段海涛,房姣彤

(淄博市骨科医院〈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东 淄博 255000)

腕关节是人体结构复杂、容易损伤的关节之一,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损伤是导致下尺桡关节不稳、腕关节尺侧疼痛的主要病因[1-2]。TFCC结构细小,形态不规则,临床及影像学早期精确诊断腕关节TFCC损伤有一定难度[3]。利用磁共振成像空间分辨率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势,能尽早清晰显示TFCC撕裂部位和损伤分型,定位准确,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3.0T磁共振图像质量明显高于1.5T,但基层医院条件受限多为1.5T以下,缺少腕关节专用线圈,扫描时间长,相比其他影像技术更为复杂,扫描序列多,使得伪影出现的概率较大[4],造成伪影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为患者运动,表现为图像模糊以及相位编码方向上的重影(鬼影),扫描过程中的连续移动会导致图像严重模糊甚至扫描失败[5],严重影响对TFCC损伤的影像诊断。本次研究,分别采用GE 1.5T磁共振所配备的膝关节线圈,利用一种能调节的腕关节固定装置及GE 1.5T磁共振所配备的小型4通道FLex线圈,将90例TFCC可疑损伤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扫描,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2月淄博市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腕关节TFCC可疑损伤的病例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6)。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37±7.21)岁;观察组中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39±6.42)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运动伪影等情况。所选取病人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SⅠGNA Creator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患者取俯卧位,头先进,患侧腕关节举过头顶、前伸,掌心向下置于线圈中央,尽量将被扫描腕关节接近磁场中心,头下垫海绵垫,尽可能使头部处于舒适体位。对照组使用小型4通道FLex线圈并沙袋固定,观察组使用膝关节线圈及一种可调节腕关节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对腕关节进行磁共振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受腕关节运动影响的情况,评价使用膝关节线圈及可调节腕关节固定装置的应用效果。

腕关节固定装置(如图1)包括束臂带、连接板、手指固定板、弹性绷带、固定块、连接块、五个手指孔和弹性连接带等组成。束臂带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手指固定板右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腕关节行磁共振检查时,将患者手臂穿过束臂带,将手指放进五个手指孔内,通过弹性绷带将患者手臂固定,由于弹性绷带的材质,可固定不同体型患者的手臂和腕关节,保证磁共振扫描期间腕关节固定不动,保持自然放松,达到舒适而有效的固定目的。

图1 腕关节固定装置附图

磁共振腕关节扫描序列:2D序列横轴位脂肪抑制PDWI,层厚3 mm,层间距1 mm;冠状位脂肪抑制PDWI及冠状位T1WI,层厚2.5 mm,层间距0.5 mm;矢状位脂肪抑制T2WI,层厚3 mm,层间距1 mm。刘世同等[6]发现3D序列分辨力较差,解剖结构细节显示欠清晰,扫描时间长,图像质量有待于提高,应用3D各向同性序列检查腕关节TFCC效果欠佳。原始图像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诊断医师分别在ADW4.6工作站上分析图像,重点观察TFCC损伤情况、三角骨、月状骨骨软骨信号、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等以及腕关节图像运动伪影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两组患者运动伪影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运动伪影发生程度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4例腕关节成像均能够满足对TFCC损伤研判的影像诊断需求,轻度运动伪影10例,重度运动伪影0例;对照组46例腕关节成像中能够满足对TFCC损伤研判影像诊断需求42例,轻度运动伪影24例,重度运动伪影4例;观察组运动伪影发生率(22.73%)低于对照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P=0.01<0.05),见表1;观察组运动伪影发生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Z=2.66,P=0.008<0.05),见表2;观察组对TFCC损伤显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腕关节TFCC影像显示更清晰。见图2、3。

表1 运动伪影发生率的比较

表2 运动伪影发生程度的比较 单位:例

图2 左腕关节MRI冠状位图像

图3 左腕关节MRI冠状位图像

3 讨论

最常见引起腕关节尺侧疼痛、下尺桡关节失稳的原因为TFCC损伤,特别是三角纤维软骨(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TFC)损伤,多为外伤或尺骨远端撞击退变造成的,在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的选择上,具有指导意义的是早期确诊TFC撕裂部位及分型。腕关节镜虽被认为是诊疗TFCC损伤的金标准,但仅限于显示组织结构表面,而且具有创伤性,国内对腕关节镜的临床研究相对滞后,总结经验比较少,部分TFCC损伤经腕关节镜手术后仍无法根治[7],不适合作为常规检查。磁共振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多回波成像以及无创伤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腕关节精细解剖结构,有助于显示腕关节隐匿性病变、TFCC以及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等损伤,典型表现为TFC形态不规则变薄、穿孔,部分患者合并月三角韧带撕裂[8]。但是磁共振成像对运动的敏感性高,检查时间长,部分病人不能很好地控制其自主运动,影响了数据的采集过程,容易产生伪影或边缘重叠影像,影响了图像中TFCC的轮廓和细节显示,导致图像模糊,干扰了正确的影像诊断[9-10]。轻微伪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消除或校正,重度伪影无法修正影响诊断,需要重新采集图像,延长了扫描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11]。

腕关节磁共振运动伪影去除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检查前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耐心宣教,使用耳塞等方法降低噪音,使恐惧和焦虑患者分散注意力,引导病人精神放松[12],争取患者最大配合度,尽可能保持腕关节制动。②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给予镇静催眠,但对于患者镇静维持时间、镇静的程度较难把控,存在一定风险。③缩短扫描时间,优化各项扫描参数,去除运动伪影的一些特殊扫描序列,如运用压缩感知技术[13]、螺旋桨扫描技术等,尽可能减少因运动伪影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问题。但特殊序列和成像算法因序列本身特点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螺旋桨扫描技术虽可有效抑制被检层面内运动,但对于层面间运动抑制效果较差[14]。

本研究选择了利用膝关节线圈对腕关节使用外固定装置后进行磁共振扫描,能够顺应正常腕部的生理曲线,稳定腕关节并自然放松,达到有效的固定目的,有效抑制扫描过程中产生的运动伪影,缩短扫描时间,保证图像质量[15]。膝关节线圈为多通道、高分辨率线圈,能够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影像,我们应用膝关节线圈及腕关节固定装置扫描腕关节,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将患者的腕关节置于磁场中心,还可以依据患者腕关节粗细进行调整,最大程度避免了患肢的自主运动,降低了运动伪影发生率,提高了图像信噪比,与对照组使用小型4通道FLex线圈沙袋固定相比较,可以清晰显示腕关节TFCC精细解剖结构,能够保证图像质量,明显提高TFCC损伤早期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基层医院磁共振能够配备多通道、高分辨率表面线圈较少,很多医院只能用头颅线圈或膝关节线圈进行腕关节磁共振扫描,因运动伪影导致成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不理想,通过这种腕关节外固定装置利用膝关节线圈扫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得到更加清晰的TFCC损伤图像,满足影像诊断要求,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使用腕关节外固定装置磁共振扫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无法客观评价固定腕关节的松紧度,只能通过病人的主观感受来评价松紧度是否合适,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探讨是否可以使用压力检测装置做到客观标准的松紧度,从而减少腕关节外固定装置对磁共振图像的影响。

猜你喜欢
腕关节磁共振线圈
中医疗效评价中常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
基于LSTM的汽轮发电机线圈的早期异常检测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多层包扎对线圈绝缘性能影响研究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腕关节痛:骨关节疾病中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