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新,浦晓佳
(1无锡市儿童医院核医学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2无锡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SAPHO综合征是以骨关节病变、皮肤损伤为特征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综合征,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末命名,包括痤疮、滑膜炎、骨肥厚、脓疱病、骨炎综合征等疾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1];临床学者针对SAPHO综合征病机尚无统一阐述,存在较大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疾病发生与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菌病原体感染、遗传因素具有密切关联,临床尚无有效根治措施,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旨在改善无菌性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随着近年影像技术不断优化,CT与核素骨显像诊断技术在SAPHO综合征诊断中取得较好反馈,因SAPHO综合征常累积多处病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3]。CT检查作为SAPHO综合征常用诊断手段,临床应用显示,因CT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不足,在SAPHO综合征诊断中具有一定漏诊情况[4];加之SAPHO综合征病灶具有较强隐匿性,单独应用CT诊断精准性较低。核素骨显像诊断技术具有较强灵敏性,于SAPHO综合征检查中可见典型“牛头征”表现,为近年SAPHO综合征诊断首选方案[5]。现笔者特针对CT、核素骨显像技术在SAPHO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核医学科接收的SAPHO综合征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20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为22~67岁,均龄(42.58±1.43)岁;病程8个月~17年,平均(6.15±0.77)年;首发症状:以骨关节病变首发症状入院患者33例,以前上胸壁疼痛收诊患者27例,以肩背痛收诊患者4例,以腰痛收诊患者2例,以皮肤病变首发症状入院患者17例,以严重痤疮收诊患者7例,以掌跖脓疱病收诊患者6例,以银屑病收诊患者4例;其中同时伴有骨关节病变及皮肤病变患者2例。
CT诊断:仪器采用西门子128排双源螺旋CT,设置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4 mAs,螺距0.9,扫描视野400 mm,准直器宽度0.6 mm,图像重建层厚3 mm,间隔3 mm,矩阵512×512,FOV 500 mm×500 mm。指导患者调整检查体位,充分暴露病变位置,检查前核对仪器参数,进行CT平扫。
核素骨显像诊断:仪器采用飞利浦 Precedence SPECT/CT,上海欣科医药有限公司购入99mTC-MDP(亚甲基二磷酸盐),放射化学纯度>95%。静脉注射740 MBq99mTC-MDP(亚甲基二磷酸盐),患者饮水1 000 mL,饮水后3~4 h内进行全身静态显像,设置扫描速度为20 cm/min,矩阵256×l 024,连续采集360°(双探头分别旋转180°),前后位同时进行采集,步进6°。所得影像学检查数据均使用Philips JETStream workspace程序进行图像信息采集,对CT与核素骨显像图像进行融合及数据分析。
所得影像数据均交由2名资深影像科医生进行图像分析,若2名影像科医生存在争议,可邀请科室主任共同阅片,以统一诊断结果。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骨关节病变部位以前胸壁为主,主要受累关节包括胸锁关节、胸肋关节、胸骨柄体连接部、肋骨、锁骨、脊柱、骶髂关节、长骨、下颌骨,经CT与核素骨显像诊断受累部位及检出率。核素骨显像技术检查SAPHO综合征受累部位检出率高于CT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与核素骨显像诊断SAPHO综合征受累部位及检出率比较[n(%)]
2.2.1 前胸壁
核素骨显像:50例SAPHO综合征患者表现1个及以上部位骨放射性异常浓聚区,46例患者表现前胸壁受累,病灶影像学表现呈:牛头征,因第一肋胸与双侧胸锁关节显像类似牛角。
CT检查: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胸壁CT检查,经CT探查下可见骨硬化患者40例,骨肥厚患者42例,骨质破坏患者14例、关节间隙狭窄患者23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5例,软组织肿胀患者10例;骨肥厚肋软骨伴有明显肥厚、骨化情况,检出率居多;胸锁关节间隙狭窄(或完全消失),骨破坏,柄骨联合间隙狭窄(或完全消失),骨破坏,胸肋融合。40例前胸壁受累,其中双侧对称性病变10例,单侧对称性病变6例,双侧不对称性病变24例,柄胸联合受累患者31例,第二肋骨受累患者2例。
2.2.2 脊柱
核素骨显像:50例SAPHO综合征患者核素骨显像16例受累患者,表现椎体放射性浓聚,主要受累部位包括胸椎、腰椎、颈椎,分别为10例、4例、2例。
CT检查:50例SAPHO综合征患者CT检出7例受累患者,CT扫描可见椎间隙狭窄、硬化及终板侵蚀,其中5例患者表现椎体楔形变,2例患者肋椎关节间隙狭窄。
2.2.3 骶髂关节
核素骨显像:50例SAPHO综合征患者核素骨显像15例受累患者,表现骶髂关节放射性浓聚,其中对称性病变9例,非对称性病变6例。
CT检查:50例SAPHO综合征患者CT检出14例受累患者,多数可见骶髂关节病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规则,5例患者可见骨质破坏。
2.2.4 其他
核素骨显像3例长骨受累,1例下颌骨受累,CT检查未见异常。
SAPHO综合征涉及病理类别较多,主要指累及骨关节、皮肤的慢性无菌性炎症;骨关节病变主要以前上胸壁疼痛症状为主,疼痛呈间歇性发作,可累及周围皮肤,出现不同程度肿痛情况[6]。皮肤损伤多以痤疮、脓疱病为主,可与骨关节病变伴随发生,以成年人为高发人群;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7],SAPHO综合征在30~50岁中年人群中高发,呈缓慢进展型,潜伏周期较长,呈反复发作特异性,若没有合理控制炎症反应,随疾病进展,可出现骨髓纤维化,需经由病理检查,排除其他病变[8]。SAPHO综合征确诊难度大,存在较高漏诊及误诊情况,因SAPHO综合征呈慢性进展型,成年人SAPHO综合征主要以骨质增生、骨性骨炎、骨硬化等病变为主,常累及多个关节,主要受累部位以前上胸壁[9];儿童主要病变位置以下肢长骨干骺端为主[10]。
考虑SAPHO综合征临床表现特异性较低,单独依赖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法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影像检查手段包括CT、磁共振、X线等,因SAPHO综合征局部病变以微小骨破坏为主,经由X线平扫图片显像不佳,具有较高漏诊及误诊情况[11];同时受胸椎、纵隔等解剖组织的影响,导致X线平扫重影,故于临床很少使用。CT作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技术,在X线平扫基础上,可清晰反馈骨皮质侵蚀、骨肥厚、骨质硬化、关节腔狭窄等特征,诊断精准性优于X线平扫[12];但因CT扫描对软组织分辨能力不佳,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在SAPHO综合征微小病灶检查中仍存在一定漏诊情况。
核素骨显像技术具有较高敏感性,在SAPHO综合征诊断中,尤其针对胸上壁诊断,可见明显“牛头征”表现,针对隐匿性病灶,具有较高诊断意义;但于临床应用显示[13],因部分患者机体特异性,SAPHO综合征“牛头征”发现概率较低,但可通过不同受累部位影像学征象,有效明确骨损伤区域,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诊断。本研究观察50例SAPHO综合征骨患者CT与核素骨显像诊断结果,骨关节病变部位以前胸壁为主,核素骨显像技术检查SAPHO综合征受累部位检出率高于CT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研究病例局限,核素骨显像技术略优于CT检查,更多数据有待临床探究。50例SAPHO综合征患者核素骨显像1个及以上部位骨放射性异常浓聚区,46例患者表现前胸壁受累,病灶影像学表现呈牛头征;CT检出40例前胸壁受累,其中双侧对称性病变10例,单侧对称性病变6例,双侧不对称性病变24例,柄胸联合受累患者31例,第二肋骨受累患者2例。50例SAPHO综合征患者核素骨显像16例脊柱受累患者,表现椎体放射性浓聚,主要受累部位包括胸椎、腰椎、颈椎;50例SAPHO综合征患者CT检出7例脊柱受累患者,CT扫描可见椎间隙狭窄、硬化及终板侵蚀;50例SAPHO综合征患者核素骨显像15例骶髂关节受累患者,表现骶髂关节放射性浓聚,其中对称性病变9例,非对称性病变6例;50例SAPHO综合征患者CT检出14例骶髂关节受累患者,多数可见骶髂关节病变,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规则,5例患者可见骨质破坏。核素骨显像3例长骨受累,1例下颌骨受累,CT检查未见异常;可知核素骨显像技术在SAPHO综合征病灶检出具有较高敏感性,因无菌性炎症发作时导致骨内代谢活动异常,可依据该特异性表现,检出隐匿性病灶,及时在无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提高病变检出率;随着影像技术优化,检查费用低廉,可采用联合检查,早期明确病变情况,开展针对性治疗。
综上所述,SAPHO综合征在CT与核素骨显像下可见特异性影像征象,核素骨显像可检出隐匿性病灶,病灶检出率略高于CT检查,可作为疾病早期筛查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