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明 杜英齐
(西安市高新区第一小学,陕西 西安 710075)
从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到将“创新”置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再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出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我国已将“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此发展背景下,应强化人才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基础教育更应该对创新意识早唤醒、早激发、早保护,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写作为抓手,2007 年开始作文早起步探索,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步推进,从学生一年级入学就开始推行作文训练,形成小学全学段作文序列化训练新体系。大幅度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近年来,在“作文早起步”成果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深化研究,全学科推进探索“创新早起步”,激发“创新因子”,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格塑造奠定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写作是培养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然而多年来,作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家长难帮的问题始终未能改变。虽然不少一线教师总结了许多教学方法,教育杂志也时有研究动态的介绍,但多以个体经验为主,缺乏一定普适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无根本性突破,“作文难”现状依然存在。
作文早起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电脑输入自动识别功能,帮助低年级学生克服识字量少、手写能力有限的障碍。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融合,提升打写能力和写作技巧,让一年级学生借助键盘自由表达,实现作文早起步。
作文早起步序列化训练依据当代小学生认知水平,遵循作文规律,提炼96 个习作能力训练点,在1—6 年级建立起点容易、梯度合理、衔接紧密、标准清晰、科学规范的作文训练体系。该体系紧扣课程标准,将实践经验、研究成果、方法步骤等固化成可视化的教学资源,让教师教学有据可依、有序可循,大幅度普遍性提升了学生作文水平,有效破解作文难问题。
我们总结提炼出由语文习作、信息技术和阅读积累三个方面组成的全新的作文早起步序列化训练模式(见图1)。
图1 作文序列化训练基本模式
1. 习作教学“五步训练法”
课前,老师根据训练体系提前发帖提示准备要求;课中,教师针对训练点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借助平台打写、上传、评价、修改;课后,教师根据课堂习作情况提出修改建议,学生修改完善。网络的开放性为多方评价交流提供了平台,增强了习作评价的多元性,习作交流的广泛性(见图2)。
图2 五步训练法
2. 信息技术教学“七步训练法”
从认识键盘到盲打,形成打写技能“七步训练法”,同时教师借助打写课文、复述故事、看图写话、看动画片写故事等梯度合理的载体,将信息学科的技能训练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打写质量的同时强化了语言表达(见图3)。
图3 七步训练法
3.“一体两翼”推进法
为确保作文早起步取得预期成效,我们制订了“一体两翼”推进模式。一体指作文序列训练,两翼”分别指海量阅读和语言积累,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并进良好态势。
作文早起步序列化训练有效改变了作文教学起步滞后、训练无序的现状。消除了学生畏难情绪,全方位保障了作文教学实效,让阅读“输入”及时化为“输出”,为思维的发展提供有效刺激,为创新早起步奠定思维基础。
作文早起步序列化训练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写作水平,激发了学生创作热情。学生从一开始坚持每日随笔到尝试绘本、小说创作,学校始终坚持学生立场,以生为本,充分信任孩子,高度肯定孩子,为学生大胆创作创造条件,让学生敢想、敢写。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下,“乐写作,善表达、喜创作”已然成为高新一小学生的标志,形成独具特色的一小“小作家群体”现象。
表1 为近五年学生个人文学作品和高产小作家创作最新统计表:
表1 高新—小学生“自创作品”统计表
为保护学生创作欲望,呵护学生创作热情,校园网上为学生开辟习作展示台,促进作品流通,扩大作品影响。众多读者的浏览与评论让学生获得创作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成为学生继续创作、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不竭动力。
案例1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纪实小说创作第一人
谈力文,2014 级2 班学生。五年级暑假以自己的111 岁的太奶张桂英为原型,以纪实体小说形式记录太奶100 余年人生经历,反映中国百年发展变化。
作文早起步激发了他创作欲望,太奶的经历给了他创作灵感,大量的输入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键盘打写让打字的速度跟上思维的步伐。一小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让小学生纪实小说创作成为现实。
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拥有持续的创作动力,学校通过“校园售卖”“街头义卖”“网络售卖”等形式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平台,让作品流动起来。2013 年至2022 年共举办9 届30 余场次售卖。其中,“街头义卖”为基金会筹集善款,“网络售卖”为2 岁白血病患儿筹集医药费,《父与子全集》在售卖现场签约出版。
学校图书馆专设了“自创书籍区”,选择优秀作品入馆,纳入藏书序列,供全体师生借阅。目前已收藏学生作品14210 部。
《高新一小校报》《青荷小语》文学社刊开辟佳作推送栏目,学生推选优秀自创作品进行连载,用好的作品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同学投入创作,提升作品质量。
经过15 年深入研究与实践,学生的文学创作率达到100%。众多学生作品发表在杂志报纸,郝连一泽《父与子》、陈思诚《行成于思》、张清扬、张清楠《秘境寻宝》、王玥璇《七彩纷呈》正式出版,还另有12 部学生小说纳入出版序列。
学校立足于学生立场,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仅仅是对学生创作热情的保护,更是对学生自信的激发,对学习内驱力的调动。
案例2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学生作品出版第一人
郝连一泽,2010 级6 班学生,她用五年时间创作的《父与子全集》,月销量达3000 多本。作文早起步不仅唤醒了郝连一泽对写作的热爱,还有对导演职业的憧憬与热爱,是职业的规划与启蒙。如今,郝连一泽已经被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电影制作专业录取。
(2)通过检验函数方程稳定性表明,Exponential函数拟合函数方程更加稳定,并由Exponential函数拟合方程进一步预测了28 d水泥试件的抗折强度值。
写作是创新性表达的过程,是创新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局限于写作,创新与实践密不可分。高新一小充分创造机会、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尝试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塑造创新型人格。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高新一小深刻践行生本理念,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给足学生机会,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把想法变为现实,大胆表达、自信展示,丰富学生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驱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为培养创新型人格奠定基础。
1. 构建教学模式、保障教学效果
全学科课堂生本化教学基本模式是“前置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全班汇报,共同分享—多元评价,总结提升”。相对成熟的课堂模式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效落地,保障教学效果。
2. 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思维发展
全学科课堂生本化基于儿童立场、实践立场,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体验的契机。“课堂小老师”从信息筛查,讲稿撰写、幻灯片制作再到课堂分享,学生将所学知识通过“小老师”教授的形式转化为能力和素养。孩子们不断尝试,大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整个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创新意识觉醒、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
写作是对生活进行思考、记录、重组、再创的过程,是思维不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随着学生认知提升,学生会有意识地想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所得,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再学习、再提升、再创新。
1. 自主组建社团,交流写作心得,体验实践创新
随着写作大军的崛起,学生之间写作交流的增加,青荷文学社、小鱼诗社、小书虫社团等各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社团从组织架构到社长竞聘,从命名到社徽设计,从建章立制到吸纳会员,全部由学生自主策划。社团活动安排、组织、策划全部由社团成员分工协作完成。在社团营造的宽松氛围中,学生敢想、敢干,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发展。
2. 建立作家协会,加强互助交流,推动写作发展
如果说社团建设是个体的聚集,小作家协会成立就是团队的互动。高新一小鼓励学生将想法变为现实,创造机会、提供资源、搭建平台,助力学生创新实践。在这样良好育人环境下,几个社团联动,策划组建了小作家协会,统领各文学社团,统一规划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影响。在小作家协会的运营下,42名优秀小作家成为西安高新区作家协会正式会员。
3. 成立学生工作室,激发内驱力,圆梦创业早起步
校园小社会,实践大舞台。“学生工作室”为有突出特长并有意于进行自我建设的学生提供了自主提升、自我管理的实践平台,打破年级、学科、时空壁垒,通过招募志同道合会员,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充分发挥朋辈引领用,带动更多同学自主发展”。2020 年至今,学校已成立70 余个学生工作室,涵盖文学、 艺术、信息、表演、设计等几十个种类。学生工作室多方位、多角度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它的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兴趣带来的收获、展示带来的自信、管理带来的成长、创新带来的提升,以及践行带来的效应。
案例3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学生个人工作室创办第一人
路晴雅,2015 级7 班学生。六年级时她萌生了创办个人工作室的想法,希望用自己所学帮助更多的同学实现自我提升与成长。这一想法得到刘校长的大力支持,很快她的“晴文雅趣个人工作室”诞生了,在她的带动下,同年,学校有38 位同学相继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工作室以“带动引领,广泛参与,发挥特长,培养新人”为宗旨,为学校、同学服务。
4. 拓展实践基地,丰富实践体验,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管理图书馆,从图书整理、借阅,到图书目录编写等,都由学生完成,学生得到历练,也丰富了社会实践体验;“春风小讲堂”将“课堂小老师”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寒暑假“幸福作业”将“有形作业”变为“无形作业”,从校内延伸至校外,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成长。
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创作视野的开阔,学生的写作视角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科,而是逐步延伸到其他学科。高新一小因势利导,开启了全学科读写研究,数学小论文、科学研究报告、美术音乐艺术鉴赏等进一步拓宽写作领域,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表达,形成高新一小独特的全学科写作早起步。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了“S-O-R”(刺激—机体—反应)的模式,强调内在机制的作用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该模式与“读写”学习方式是一致的。“读写”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以“开放、体验、操作、提升”促学习不断产生新问题、新思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探究。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般有如下的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教师遵循此规律,让学生捕捉海量信息,辨析有效信息,提炼关键信息,形成解决方案,最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我们的研究注重对全学科读写信息的有意识获取,到进一步地分析实践加工,再到阶段性成果输出,这正是读写思维的过程性呈现。思维是核心竞争力,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发展思维能力。全学科读写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取和积累过程,还强调兴趣、方法、态度、价值的养成过程;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自我建构,是学生高层次心智的历练过程;更是唤醒学生创新意识、促进自主发展的途径。全学科读写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塑造创新型人格奠定基础。
林崇德及其团队在对创新人才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其中,创造性人格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范畴,创造性人格的塑造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
高新一小从建校起,就在学生中开展“每日有个好心情”心理日记撰写等系列心理健康活动,调适学生心理,塑造健康人格。心情晴雨表记录学生每日心情变化,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心境,班主任及代课教师及时跟进,引导学生调适心情,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社团为平台,以特长培养为辅助,打破学科壁垒,坚持“五个立场”,实现全学科育人,全场域育人,培养身心健康的具有创新特质、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有展示自我的自信、有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有完成目标的合作意识的“五有人才”,实现了从“作文早起步”到“创新早起步”,为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