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非农就业与农村家庭减贫
——基于新疆温泉县的实证分析

2022-10-03 05:39王换换王华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减贫劳动力贫困户

王换换,王华丽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关键字:人力资本;非农就业;农村家庭减贫

目前,人力资本作为减贫的重要工具,成为研究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人力资本对减贫的正向和非正向影响2方面进行了研究。Bloom等[1]提出健康是增加个人能力的人力资本形式,应重视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使之成为减贫的重要工具。Chong等[2]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改善教育投资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技能来降低贫困水平。邓大松等[3]认为劳动力转移对多维贫困有减缓作用。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悖论,Khan等[4]对孟加拉国研究发现,受训者培训后的收入水平与其参加培训的实际情况呈负相关。Datzberger[5]提出乌干达教育方面的重大投资和政策改革没有达到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减贫的预期成果,认为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充其量是适度的。

总体来说,国内外学者在人力资本与贫困关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某个或者某几个人力资本要素对贫困的影响方面,仅有少数学者关注了人力资本与贫困的作用机理。基于此,本研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水平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指数通过非农就业作用机制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期望为缓解相对贫困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理论假设

西奥多·W·舒尔茨[6]认为,人力资本匮乏是贫困产生的根源;阿玛蒂亚·森[7]认为,贫困的根源是相关权利的剥夺,指出需要提高劳动者自身教育和能力以减少贫困;冈纳·缪尔达尔[8]认为,低水平收入与劳动力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低素质因果循环积累最终导致贫困。基于上述人力资本和贫困理论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Singh等[9]认为,可以通过增加改善农村贫困人口教育和营养状况的投资来提高能力、降低贫困水平;马文武等[10]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出教育、健康、经验对中国农村具有减贫效应;罗明忠等[11]认为,技能培训对农户相对贫困有显著负向影响;杨雨欣等[12]提出,外出务工可以缓解农户经济脆弱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1: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减贫具有显著影响。

阿瑟·刘易斯[13]认为,工业的高工资和高效率是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动力;Todaro[14]认为,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重要原因是城乡之间的预期收入差异。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就业部门逐渐转移,非农就业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从非农就业的效应来看,非农就业提高了农村家庭生活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增加了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提高了自身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有利于家庭减贫[15]。孙伯驰等[16]利用PSM-DID方法,研究得出非农就业还可以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2: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减贫具有显著影响。

根据托达罗理论,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会受个人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如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会更容易获得非农就业机会和收入。朱慧劼[17]发现,教育、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具有积极作用。综合上述分析,学者在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减贫、非农就业水平影响方面及非农就业水平对贫困影响方面的研究十分丰富,只有较少学者关注了非农就业水平在人力资本对贫困影响方面的作用。柳建平等[18]提出教育可以通过非农就业作用于农村贫困家庭。陈爱丽等[19]认为教育、健康人力资本均能够通过提高非农就业水平,进而降低农村的贫困发生率。

部分锚地还是沿用20年前的规划区域,锚地面积狭小,锚地位置不合理。随着惠州港的发展,港口泊位和靠港船舶逐年增加,锚地日趋紧张。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3:人力资本通过非农就业影响了农村家庭贫困。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温泉县为调研对象。温泉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最西端,东邻博乐市,下辖3个镇、3个乡、4个国营牧场、10个社区,61个行政村、28个队,总人口7万余人,由汉、维、蒙、回等17个民族组成,其中农村人口近6万人。2014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规模为3 657户,共8 952人,经动态调整之后,2019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数为3 153户,共7 766人。温泉县是博州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县,有区级贫困村3个,州级贫困村14个,占全州贫困村总数的73.9%。在指标选取上,着重对3个区级贫困村,7个州级贫困村共10个村进行了人力资本水平现状及就业情况的300份问卷调研,经过梳理得到有效问卷253份,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人力资本相关维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将年龄在16~60岁的人员划分为劳动力。

2.2 模型选择

2.2.1 二元Logistic模型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人力资本各维度对农村家庭贫困影响的实证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ovi表示第i个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贫困为1,非贫困为0);educationi、healthi、traini、migrationi分别代表人力资本变量中的教育、健康、技能培训和迁移;Xi为控制变量,包括可能影响贫困状况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β0是常数项,β1~β4为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θi为随机扰动项。

2.2.2 因子分析法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因子得分,用因子得分乘以用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与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比值,求出人力资本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表示保留下来的因子数,ri表示的是因子i对应的方差贡献率,fi表示的是因子i的得分。

2.2.3 非农就业的中介效应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公式:

式中,Povi表示农村家庭i的贫困状态(1表示贫困,0表示非贫困),humanindexi表示人力资本指数,ZJi为中介变量,Xi为控制变量,θi为随机扰动项,a0、a1、a2、b0、b3、c0、c2均为待估系数。总效应为c1,直接效应为b2,中介效应为a1b1=c1-b2。

2.3 变量设置

贫困是因变量,农村家庭收入是判断农村家庭是否贫困的基础,贫困线是判断农村家庭是否贫困的标准。本研究样本地区的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主要包括与劳动力自身能力相关的工资性、生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由于样本地区已退出贫困县评估,不存在绝对贫困,所以本研究采用相对贫困标准。样本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中位数为13 950元,采用收入比例法,将家庭人均纯收入中位数的60%定为相对贫困标准即8 370元,低于8 370元界定为贫困,赋值为1,高于8 370元界定为非贫困,赋值为0。

选取了教育、健康、技能培训、迁移代表人力资本水平作为自变量(表1)。教育资本用每个农村家庭中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受教育年限分别是文盲及半文盲为0,小学为6,初中为9,高中、中专、技校、职高为12,大专为15,本科为16,研究生及以上为18;健康资本用每个农村家庭中劳动力的平均健康情况来衡量,健康赋值为1,非健康赋值为0;技能培训用每个农村家庭劳动力中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比例来衡量;迁移资本用每个农村家庭中劳动力外出人员所占的比例来衡量。

非农就业水平是本研究的中介变量,指每个农村家庭中从事非农就业的劳动力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之比。家庭中从事非农就业的劳动力主要包括家庭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有稳定工资性收入的劳动力,有非农经营性收入的劳动力。变量设置(表1)从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层面,分别加入了户主年龄、户主年龄平方、户主性别、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家庭人口负担系数、人均自有住房面积、家庭是否养殖情况。

表1 变量设置和描述性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和分析

在相对贫困标准下,该地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各项人力资本水平和非农就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贫困户的各项指标水平较低。从表1来看,贫困户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值为6.84,非贫困户为8.17;贫困户的劳动力健康状况均值为0.69,非贫困户为0.89;贫困户的劳动力受技能培训的比例均值为0.53,低于非贫困户的0.76,也低于总体水平均值0.73;贫困户的劳动力外出人员比例均值为0.19,非贫困户为0.43,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人数比例较低;贫困户的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的比例为0.39,远低于非贫困户的0.72。在家庭特征方面,贫困户的家庭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与家庭人均自有住房面积差异相对较小。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负担系数较高为0.94,非贫困户为0.70,相较而言,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负担更重。由此可见,农村家庭贫困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3.2 人力资本各维度对农村家庭贫困减贫的影响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由SPSS 26.0软件得出人力资本各维度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表2)。模型系数的Omnibus检验卡方结果为62.535,显著性P为0.000,表示模型具有意义,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的P为0.195,大于0.05,分类预测正确百分比为88.9%,大于60%,模型总体拟合较好。相对贫困标准,贫困=1,非贫困=0。在相对贫困标准下,健康资本和技能培训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值;教育资本和迁移资本均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值。这表明家庭中劳动力的健康状况越好,或劳动力受技能培训的比例越高,或受教育水平越高,或家庭中外出工作的人数越多,家庭发生贫困的概率越低。从人力资本各维度的减贫作用来看,各人力资本指标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健康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于技能培训,大于迁移,大于教育,且健康、技能培训、迁移和教育资本的Exp(B)分别为0.072、0.098、0.157、0.695,即健康、技能培训、迁移和教育资本每增加1个单位,农村家庭发生贫困的概率分别变为原来的0.072、0.098、0.157倍和0.695倍。因此,健康对家庭减贫的重要程度大于技能培训,大于迁移,大于教育。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大部分贫困家庭是因病、因残致困或返贫的,结合该地扶贫办统计资料,该县因残因病致困的贫困劳动力占比43.55%,因此,健康对家庭减贫的作用更为重要。另外,贫困家庭劳动力大都没有一技之长,而技能培训是贫困家庭劳动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减少贫困的快速途径,相对来说也较为重要。结合访谈情况,该地区农村家庭的贫困劳动力受国语水平、文化水平、家庭的限制和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难以或不愿到外地务工,迁移的作用就相对较弱。该地农村家庭贫困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在短期内对家庭减贫的影响较小,只有在长期内通过教育知识地不断地积累,对职业教育、子代教育的不断投入,才能更好发挥教育资本的作用。所以,在短期内要注重健康资本和技能培训的积累,同时,在长期内,也应注重思想观念的帮扶和教育资本的投入。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个人特征方面,户主年龄和户主年龄平方在1%的统计水平上分别负向和正向显著。户主年龄越大越利于家庭减贫,达到一定年龄后,年龄大的户主则会成为家庭负担不利于减贫。在家庭特征方面,家庭人口负担系数与人均自有住房面积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正向显著和负向显著,即家庭人口负担系数越大,发生贫困的概率也越大;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越大,家庭发生贫困的概率越小,家庭负担和住房资产也是影响家庭贫困的重要因素。

表2 人力资本各维度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

3.3 非农就业在人力资本影响贫困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3.3.1 运用因子分析法合成人力资本指数用因子分析法合成的人力资本指数,检验非农就业水平在人力资本影响贫困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在分析之前,先对数据检验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3)。通过SPSS 26.0软件,得出Bartlett的近似卡方值为35.999,显著性P为0.000,小于0.050,KMO检验的检验值为0.524大于0.500。因此,本研究人力资本的相关变量适合因子分析。

表3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基于以上分析,通过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合成人力资本指数(表4)。通过SPSS 26.0软件,取特征值大于1的2个因子,进行因子旋转,计算因子得分,得出总得分(表5)。

表4 人力资本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及累积贡献率

表5 人力资本旋转得分

由于前2个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1.376、1.132,均大于1,且成分1和成分2的累积贡献率为62.700%,大于50%,所以提取成分1和成分2这2个公因子作为人力资本。

3.3.2 非农就业的中介效应检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在相对贫困标准下,人力资本指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非农就业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回归系数为0.197,即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就越高,同时分析人力资本指数和非农就业水平变量,二者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村家庭贫困的作用显著性为负值,其回归系数分别为-2.093、-2.611,即人力资本水平和非农就业水平越高,农村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越低。同时结合Bootstrap检验结果(表7),直接效应占比为80.30%,间接效应占比为19.70%。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人力资本指数影响农村家庭贫困的过程中存在负向的非农就业中介效应,即提高人力资本综合水平有利于从事非农就业进而促进家庭减贫。

表6 非农就业中介效应检验

表7 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检验结果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一、人力资本各维度中教育、健康、技能培训、迁移均对家庭贫困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提高有利于家庭减贫;二、健康对家庭减贫的重要程度大于技能培训,大于迁移,大于教育。三、在人力资本影响家庭贫困的过程中,非农就业水平具有显著中介效应,人力资本综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家庭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降低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以上结果说明,在农村减贫过程中应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尤其是健康资本和技能培训的积累,并注重促进非农就业。

4.2 建议

促进非农就业的建议如下。

1)应注重健康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参与度,重视教育的持续投入,拓宽劳动力流动渠道。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持医疗扶贫资金精准识别,给予患重大疾病家庭更多倾斜力度。加强培训宣传,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参与培训,提高参与培训的觉悟和热情;了解培训需求,考虑个人意愿,提高培训精准性;针对不同人群,结合企业用工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提供不同的技能培训,提高技能培训与就业的对口性。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提高师资质量;结合当地特色传授农业技术知识,提供职业教育机会;通过宣传教育脱贫思想,树立教育成功典型,改变教育思想观念,增加教育的持续投入。健全劳动力输送对接机制,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和特色,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在当地建厂生产,实现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转移,同时兼顾家庭和农业生产。

2)完善就业服务,畅通就业信息,促进非农就业。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等服务,发挥咨询平台和就业信息平台的作用,畅通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提高土地流转的收入,鼓励有少量耕地或缺少劳动力的家庭进行土地流转,帮助其从事非农就业;鼓励劳动力自主创业,提供优惠的创业贷款和积极的创业指导;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思想观念转变,通过各种渠道包括走访入户做思想工作、集中培训、讲座、树立典型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增强思想觉悟,提高农户从事非农就业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减贫劳动力贫困户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理解发展和减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