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妹 闫 肃 吕剑峰 马莉萍 王 萍 冯 珊
(1.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2.北京中铁生态环境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3.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8;4.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3)
黄河流域是连接我国西北、华北、渤海的重要生态廊道,在我国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1]。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脆弱,近年来,围绕黄河保护与治理,国内外开展了诸多研究和实践工作[2-4]。虽然取得了伟大成就,但黄河流域仍面临着水资源衰减明显、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干支流断面生态水量亏缺形势严峻,部分支流水系污染严重、劣V类水质占比大,流域内部发展差距较大,滩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等问题[5]。
河南省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沿黄经济的集聚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和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6]。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经验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共同体[7]。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后,新时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是协调统一,生态保护是生命底线[8-9],高质量发展是有机动力。本文以黄河流域河南省为重点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河南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水环境、经济、社会等问题,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河南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1.1 水资源演变与供需态势
近61年来,黄河流域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气候变暖、下垫面变化、人工取用水等区域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水循环造成了强烈影响。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成果,黄河流域(河南段)花园口断面1956~1979年降水系列(历史同期下垫面)天然径流量568亿m3,1956~2000年降水系列(2000年下垫面)天然径流量487亿m3,1956~2016年降水系列(2016年下垫面)天然径流量453亿m3,水资源呈持续减少趋势。总体上讲,黄河流域的自产水量在持续减少,其中主要产水区(兰州以上)径流量只有小幅减少,径流量的衰减主要发生在兰州以下区域,占总衰减量(115亿m3)的90%以上(见表1)。
历史上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逐步减少,而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水消耗持续增加。在此双重影响下,黄河干流关门实测流量显著减少。黄河干流河南段主要断面实测径流量统计成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与1956~2000年均值相比,2001~2016年时段,黄河河南段主要断面实测流量都有明显的减少。龙门断面2001~2016年平均184.6亿m3,较1956~2000年均值减少了32.3%;三门峡断面2001~2016年平均220.6亿m3,较1956~2000年均值减少了38.4%;花园口断面2001~2016年平均255.4亿m3,较1956~2000年均值减少了34.6%。
表2 1956~2016年黄河干流(河南段)主要断面分阶段实测径流量 亿m3
2.1.2 水环境现状及演变
黄河流域不同河段水质呈好转态势。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及《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黄河流域水质在2005年前总体偏差,除1999年和2000年外,Ⅲ类以上水质河长低于Ⅳ~Ⅴ类和劣Ⅴ类。在2018年,Ⅲ类以上水质河长所占比例高达73.8%,呈逐渐上升的趋势;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河长所占比例分别为13.8%和12.4%,均呈下降趋势,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同时,结合近年来黄河流域河南段水质评价和不同断面的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黄河下游(河南段)干流水质总体较好,近年来水质持续达标,2019年I~Ⅲ类水质断面17个,占94.4%,无劣V类水质断面;南岸支流伊洛河水质达到I、Ⅱ类,北岸支流沁河水质较差,存在部分劣Ⅴ类河段。
黄河流域(河南段)近年来地表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浓度如图1所示,其中氨氮浓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化学需氧量无明显变化趋势。
图1 2006~2015年黄河流域(河南段)COD氨氮变化
2.1.3 水生态现状及演变
近年来,黄河流域重点河流断面面临生态流量保障率偏低的问题,干支流断面生态水量亏缺形势严峻,在下游断面表现尤为突出。根据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50个代表断面中有40个断面达标年份占比低于90%,即10年里生态基流达标的年份低于9年,无法保证生态基流90%的保证率要求;占比超过一半(26个)的断面基流达标年份占比不足50%。生态水量亏缺的情况在下游断面表现更为明显,黄河流域(河南段)的龙门镇、三门峡、白马、武陟、黑石关等断面达标年份占比甚至为0%。
黄河流域湿地比例低,且总体呈萎缩趋势。根据《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黄河流域湿地面积约2.5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约3%。我国全国的湿地率为5.6%,长江流域湿地面积率为10%。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湿地面积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和长江流域水平;与此同时,黄河流域湿地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退化问题。与1996年、1986年相比,现状黄河流域湿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0.7%和15.8%,远高于全国湿地总面积减少率8.8%的同期水平;其中湖泊和沼泽湿地减少相对较多,分别为24.9%和20.9%。
根据2013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河南黄河湿地面积20.39万hm2,占河南湿地总面积的32.47%,其中主要是河流湿地,面积15.65万hm2。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剧了对湿地资源的破坏。尤其是滩地种植、沼泽开垦等对湿地破坏严重。比如位于新乡、开封、濮阳等地的黄河背河洼地的沼泽湿地由于引黄淤灌,泥沙淤积,导致水位下降,湿地变为旱地。湿地面积减小,鱼类等野生生物栖息地受到破坏,加上过度捕捞,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
2.1.4 防洪现状与形势
黄河下游滩区共涉及山东、河南两省15个市,面积4 368.93 km2,滩内居住人口183.46万,耕地490万亩。滩区应急避险设施主要有:避水台10 585万m2,撤退道路1 442 km。建国以来共有46个年份发生漫滩。黄河滩区避洪设施和撤迁道路数量少、状况差,仅能满足部分群众的临时避洪和撤迁转移需要;若遇大洪水,短时间内完成数百万群众的转移任务十分艰巨。
黄河流域(河南段)二产比重高,根据201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2017年,黄河流域河南省第二产业占比高达54.3%,高于河南省6.9个百分点、全国13.8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对居民收入的统计,河南省人均GDP从2005年起基本维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80%,2016年以后又略有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镇发展的经济活力相对欠缺。
黄河下游滩区(简称“滩区”)面积约3 154 km2,其中大部分位于陶城铺以上河段,面积约2 625 km2,占滩区面积的83%;陶城铺以下除长平滩(面积369 km2)是连片大滩外,其余滩区面积较小。河南黄河滩区涉及洛阳、郑州、开封等6个市所属23个县(市、区),滩内现有人口 124.7万人,总面积2 698.65 km2。受洪水淹没和河势摆动威胁影响,滩区治理滞后,安全和生活、生产设施简陋,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群众生活贫困,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下游治理与滩区群众安全和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本研究采用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城市定位评价方法,整体来看,评价单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均得分60.50,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变差系数为12.8,评价单元区域差异较大;社会高质量发展平均得分74.96,处于中等水平,变差系数为7.62;环境高质量发展平均得分67.28,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变差系数为5.59,区域差异均较小。
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分中,郑州市(78.8分)>洛阳市(75.22分)>济源市(63.38分)>焦作市(63.33分)>新乡市(58.12分)>三门峡市(57.93分)>濮阳市(44.72分)>开封市(42.53分),见图2。
图2 黄河流域(河南段)评价单元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分
2019年,郑州市通过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对外开放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加,发展都市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扩大优质增量与挑战优化存量并举,使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相比,在产业发展层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仍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与其他评价单元相比,开封市、濮阳市经济发展规模略显不足,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有限、产业带动优势不强,创新能力弱,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较低。
社会高质量发展评分中,郑州市(86.66分)>焦作市(81.97分)>济源市(79.37分)>新乡市(77.99分)>洛阳市(70.90分)>三门峡市(70.47分)>开封市(66.50分)>濮阳市(65.79分),见图3。
图3 黄河流域(河南段)评价单元社会高质量发展评分
2019年郑州市以人为本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质加速,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好民生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开封市、濮阳市,乡镇存在区域特色型不强、基础建设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放缓等问题,因此社会高质量发展程度较低。
环境高质量发展评分中,济源市(77.19分)>郑州市(74.14分)>开封市(66.66分)>三门峡市(66.57分)>洛阳市(65.57分)>濮阳市(63.90分)>新乡市(63.87分)>焦作市(60.41分),见图4。
图4 黄河流域(河南段)评价单元环境高质量发展评分
济源市分类施策,重点攻坚,目标考核断面水质创历史最好水平。小浪底北岸灌区项目重新启动。郑州市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编制实施《魅力郑州规划》,重点水系生态修复提升和引水入密等工程相继开工,环境高质量发展程度较好。新乡市、焦作市河流综合整治能力有待提高,生态水系建设有待大力推进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程度较低。
滩区是黄河行洪、沉沙的重要区域,也是沿岸群众赖以生存的场所,滩区一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10]。制定河滩综合整治建设标准,推进郑州、开封、新乡、焦作、濮阳等市率先开展河滩综合治理;支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开展滩区综合治理示范试点;打造生活化、生态化、整体化的城市河滩堤防。
制定黄河重要支流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提升伊洛河等较好水体水质,推进金堤河、沁河等重要支流主要污染河段综合治理[11];全面排查涉水工矿企业、尾矿库入河排污口,建立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信息台账,实现动态清零;全面消除黄河河南段劣V类水体。
以郑州黄河湿地公园、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等为重点,规划建设沿黄湿地公园群;建设长葛双洎河、伊川伊河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一批省级湿地公园;支持洛阳建设国际湿地城市[12]。
推进河南省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需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13-16]。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等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加大重点水源区域困难县区的支持力度。建立滩区生态移民补偿机制,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对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付出发展代价的地区实施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