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标 周吉鹏
(哈尔滨剑桥学院智能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设置的12项准则,表达了OBE教育理念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学习”三大中心的教学特点,其总的前提是:“专业应该有能够与培养目标相辅相成的毕业条件,毕业条件符合实际,且透明于广大师生。通过对学生的审核来判断是否达到毕业条件[1]。”哈尔滨剑桥学院是黑龙江省民办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网络工程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了符合OBE理念和工程教育的认证规范,并符合我国对ICT产业的发展需求,哈尔滨剑桥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组织有生力量,以前期调研成果为依据,以国际工程教育的认证规范为对照,最终提出了既适合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又适合学科专业特色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相比,工程教育认证更注重于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为OBE)。强调教学过程中须对学生毕业时所能达到的能力与水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采取适当方式保障学生毕业能达成预期培养目标[2]。
2020年下半年以来,哈尔滨剑桥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先后赴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兄弟高校同类专业进行走访座谈,同时邀请专家通过在线会议的形式讲学,以及派教师参加相关会议论坛等学习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知识,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就业实习基地调研企业用人需求。根据相关调研结果作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现实依据,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培养方案制定流程
为对接OBE理念和工程教育认证规范,并满足我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哈尔滨剑桥工程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对原培训计划作出了重大调整,以成果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3]。同时通过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将社会对学生能力需求的反响归纳,用来不断校正培养目标和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实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转变为以学校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主要中心的全新模式。
为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学科组指导老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企业调查和毕业生调研,并采取了座谈会和网络问卷调查等方法,经与相关专家学者一起讨论研究,决定了培养目标如下:本学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通过“实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方法,具备相关的网络规划设计和优化、运营管理和维修的能力,具备安全意识和维护能力,具备应用研究的初始经验和工程项目执行的基础,具备初始的革新、创业意识,具备和谐向上的敬业精神,具备坚强的事业心和担当精神,能够顺应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要求的变化、在信息网络工程领域成为世界一线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员。毕业生可到各类公司、部门、信息产业单位等,从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讯网络以及有关应用领域的网络系统建设和优化、系统集成、运维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对原有人才培养修订过程中,将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条件设置为12条,并针对网络工程学科的特点对各个指标点加以具体化和细分,共计设定了32个二级指标点[4]。如毕业条件1(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方面,共设定了数学与自然学科的基本知识、网络工程基本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技术运用4个二级指标点;毕业条件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方面,共设定了总体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研究与比较、实施方案细化设计等3个二级指标点。做到将院校毕业要求标准符合工程教育的认可标准,达成性考核更加具体。在设定二级指标点的过程中,着重考察学生毕业要求和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需过分烦琐,且可操作性好。毕业要求的具体制作流程:学院负责人依据前期走访调查的成果,并根据院校的自身要求和教学目标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定标准,提出了毕业要求内容以及相应的各二级指标点。毕业资格首次确认后,需要与专家进行逐句、逐字讨论。按照会议讨论结果,由专业负责人对毕业要求进行调整,最后制定毕业要求。
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实现必须通过诸多教学以及在各个训练环节中加以保障[5]。课程体系是在特定的教学理念指引下,根据特定的顺序和特定的规律形成的教学组合。学科课程体系的设定,既需要满足学科培养计划和毕业条件的达成,又需要满足工程教育认定的标准,还有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
我校对网络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的设定,是综合考量了如下五个方面。
工科专业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必须坚持该专业的办学规范与规律。如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必须设置通识必修课、专业知识基础课、学科核心课程、实验课和学科方向课等基础课程教学模块[6]。具体到网络工程学科而言,则需要同时设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无线与移动网技术等学科核心基础课,且专业课程的开课时间也必须按照“先导-后续”的次序要求。
每条毕业要求,都必须有相应的专业和学习条件作保障。有些毕业要求,可以支撑的课相当多,比如 “工程专业知识”,它有很多专业基础课作为铺垫;而有些毕业要求,能够支撑的课比较少,如 “项目管理”,对于此类要求学校应该开设更多与之相关的课程来确保这个指标点能够建立,并持久地发展下去。
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台或修改前后,高校一般都会针对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而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对学科办学的办学理念、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更具体的规范。此外,综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在通识教育中设置了科学和生命模块,并建立新工科的核心课程群,以构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三类核心学科;另外,还设有艺术教学模块(艺术与审美),模块中包含艺术鉴赏、艺术经典教育等5类核心课程。
工程教育认证规范中,对专业可提供的课程数量和学时比例都进行了具体的规范,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科专业都应当严格地依照规定设置课程。特别是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集中实践教学中,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均设置了实训内容以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还在第七学期设置了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实习、服务器自动运维综合实训、网络工程综合技能实训等内容,让学生在专业应用的综合素质得到扩展。
网络专业是一个通用型专业,就业面比较广。怎样才能办出风格,办出水平,让教育出来的毕业生具备很大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培养教学的模式上下功夫。在与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多次探讨过程中,逐渐凝练了两个学科特色:一是根据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设置与华为Datacome认证相关的特色学科方向教学,重点为ICT产业培训技能人员,以适应对网络的搭、用、管等需求;二是采取CDIO工程教学管理模式,在课程体系上设定了一二级内容,其中第一级内容为综合类实践性教学,涵盖了学科认知实验、科学创造训练、学科综合实验等教学项目;二级内容则为专业课程模块类的实验项目,包括了数据结构课程实训活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训活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训活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实训活动、路由与数据交换综合实训等。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载体。毕业条件能否满足取决于诸多课程知识的积累[7]。这就要求各学科主任、教研组负责人和各任课教师,对毕业要求指标点内容和课程内容有全面的认知与掌握,并经多番商讨后,确定每门必修课在毕业要求中起到的作用、对哪些毕业要求指标点有影响,并且对每个指标点都要给出具体的影响比重,以及每个指标点对应于哪些科目产生的作用。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课程矩阵。课程矩阵设计上具有如下三方面特点:一是每个学生毕业需求的二级总体目标点,必须有4~7门课程支撑;二是每门课必须至少要支撑3~4个二级指标点;三是支撑能力由强至弱可以通过符号H、M、L来表达,也可以通过数学所占比来表达。
对于课程学习时间长或学分较高,与指标点关联多的课程,它的强弱程度较强,应被赋予更大的百分比,见图2。
图2 网络工程专业各类课程学分要求及必修/选修课总学分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是提高应用型院校从工程类培养必由之路,是对传统工科专业培养模式的一次全新变革。本文依照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规范,并根据哈尔滨剑桥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网路工程的学科特点,改进了民办应用型高等教育网路工程学科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设置,在基于OBE理念的基础上,使新一版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了高速发展的中国ICT产业的新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之后应用新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法中,民办应用型高校还必须对教育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对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以及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对毕业生进行评估来确定能否满足毕业要求,并依据评估结论对培养方法加以不断改良与发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