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

2022-09-30 02:29江苏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定以学定教教法

◇杨 岚(江苏: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

如今,新课程理念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回望教育教学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无论是哪种先进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这个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是主体”这一原则,把引导探究、因材施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实,这样的课堂教学正是当前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的“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笔者最近两年也对“以学定教”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探索与实践,谈谈具体的运用策略。

一、以“实际”定“目标”——“以学定教”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只有设置了恰当的目标,才能引领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和谐沟通和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实效。由此可见,目标的制定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才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目标的制定契合学生实际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体现“以学定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既包括认知水平、能力水平,也包括他们的特长和习惯等。要在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而不能为了追求目标的全面而盲目制定。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不喜欢呆板的事物,所以,在制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这一点,让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例如,小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可以把掌握操作技能作为教学目标,而不要过分强调操作的步骤。

不要随意地拔高要求。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由此可以看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画家。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应根据教师的“一厢情愿”而随意地拔高要求。例如,在《操作计算机》一课的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学会设置桌面背景和更改主题,而对于与此相关的更加复杂的操作则不要求学生掌握。所以,不能把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上得太专业,否则,就失去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本真面目。

(二)目标的设计契合学生视角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成果体现。而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标准。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视角。

但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经常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一位教师把《打字游戏》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字母键的指法;激发学生学习打字的兴趣。

这样的目标是从教师的视角来设计的,表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切都是以教师的“主动性”为出发点。从“让学生……”“激发学生……”的语句表述来看,教师是行为的主体,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仿佛是一个被教师操纵的“木偶”。这样的目标设计既偏离了学生视角,也违背了新课程理念。要使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的视角,可以把上述目标改成:学生通过打字游戏练习,进一步熟练字母键的指法;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学习打字的兴趣。在这样的目标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出“以学定教”的教学定位。

因此,只有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以学生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才是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以学定教”的最好诠释。

二、以“基础”定“教法”——“以学定教”的保障

好的教法要想发挥作用,离不开学生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基础决定教法,这是“以学定教”的保障。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法应契合学生的兴趣基础

能使小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最直接因素就是兴趣,兴趣是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动力。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兴趣基础来设计教法,使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更有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操作键盘》一课教学中,在“导入新课”环节,在播放flash 苹果歌的同时,让学生跟随一起唱。然后,再让学生在写字板中把苹果歌的歌词打出来……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教学复制与剪切的操作时,学生很难理解复制与剪切到底有什么区别,于是我请学生一个文件用复制操作,一个文件用剪切操作,然后让学生来找源文件。学生很快就发现,进行复制操作的源文件还在原处,而进行剪切操作的文件却在原处消失了。这节课的难点解决了,学生的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法应契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以学定教”的本质,实际上是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虽然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提倡教师过多干预,但是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3)便捷性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商家的销售模式显然受到了较多冲击。共享型生活服务平台使商家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更能方便地借助于平台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收集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建议。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平台商家均在几公里之内,下单之后足不出户就可以在2小时内等待送货上门,相比传统购物平台更加快捷。

例如,在《制作电子小报》的教学中,考虑到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制作宣传海报”这一环节中,笔者对海报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操作演示,包括海报背景的选择、宣传文字的输入、文字的编辑和海报作品的保存等。然后才布置学生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上可以看出:不论教学方法如何改变,都不能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这也是“以学定教”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三)教法应契合学生的能力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然而,学生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期培养和训练才能获得和提高。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也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法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基础。

例如,在教学《操作键盘》一课中,对于键位的练习,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熟悉键位,甚至不知道这个字母怎么念。为此,笔者在课堂上抽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补习汉字拼音,并且在学生练习指法出现错误时多提醒,以便及时纠正。

小学信息技术中有画图这一教学模块。大家都知道,学生画画都是画现实的东西,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可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如,画村庄,可以让学生设想春、夏、秋、冬的村庄各是什么情景,周围的景致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先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想象,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用语言描绘出来,再根据自己的语言描绘画出来。这时你就会发现,学生的作品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画春天的村庄,绿树红花;有的画夏天的村庄,太阳炙烤着大地,池塘里的荷花却十分娇艳;有的画秋天的村庄,农民正在忙着收获;有的画冬天的村庄,小朋友们在雪地里欢快地打雪仗……总之,他们的想法各不一样,有的连我们也想不到。这些就是学生根据想象力画出来的画。

在上面的教学中,以学生的能力作为教法设计的参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取得很好的回报。由此证明:教法符合学生的能力基础是“以学定教”的要求。

三、以“主体”定“过程”——“以学定教”的实质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意味着教学方法的运用,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根据学生这个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具体地可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在讨论中发挥学生才智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信息技术表现的多样性。”所以,讨论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张扬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经验。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分组讨论、自由讨论,能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学会思考和探索,升华思维和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随便争论,是需要教师引导和调控的。教师要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规范,并且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这样才能使讨论具有实效。

例如,在《下载网上信息》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完成任务“寻找‘猪笼草’”后,教师提出:现在大家都认识了“猪笼草”,也知道了其中的小秘密,你们想把猪笼草的这些小秘密添加到自己的电脑中吗?引导学生自学书本后,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尝试完成这个新的任务,从而让学生学会获取网上的文字资料。

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只有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发明千千万万,在于一个问。”为此,他强调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敢问。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积极发言,养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欲望和习惯,使他们对学习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的思维。在教学《下载图片》这课的时候,我请学生自己来更改文件夹的名字。有的学生会问:“删除了文件夹的名字却没有输入新名字就按下回车键,为什么必须键入文件夹名?”说实话,虽然上课时经常被左一个右一个的问题打断,但我却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学生把自己当作课堂的小主人,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求知识。这是多么可喜的进步呀!

因此,建立在“学生主体”基础上的教学过程,更加切合“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

(二)在对话中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动的。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教学中新情况、新问题的衍生,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这个富于变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随时捕捉有用的教学信息,灵活施教。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某一环节的兴趣和学习需要,即兴提问,并因势利导,开展教学。通过与学生的内心交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以此抛出引发进一步思考的话题,以激发学生思维,把教学推向高潮。

如,在教学《修改图形》一课时,要画一个弯弯的月亮,当问到学生怎么画时,只有一个学生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请这位学生站起来回答,他说:先画一个圆,然后用“橡皮工具”擦成弯弯的月亮。我当场表扬了这位学生,保护了这位学生难能可贵的求异思维。

又如,在教学《移动和旋转》一课中,在让学生在Scratch 软件中让小猫动起来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小猫怎么样才能不停地走呢?”于是,笔者提出:“哪位学生会使用‘重复执行’模块呢?请给我们示范下。”一位先发现奥秘的学生给大家做了操作示范。接下来,全班学生又相继发现了使小鸟跟随鼠标走、小鸟自由飞翔的方法。

总之,“以学定教”是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是对传统“以教定学”的一次深刻变革。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知识、能力基础,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恰当地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灵活安排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得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定以学定教教法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以学定教,让练习课充满活力——以“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为例
“以学定教”模式下有效编制“导学案”初探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体育课也要“以学定教”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