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芹 阮殿旭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2019 年10 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1]。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发展需求,如何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育模式来提高专业人才培育质量,是各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2]
机电专业是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智能制造等学科,高职需要与地方产业链开展紧密合作来加强机电专业的建设,校企联合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学新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加强实践锻炼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3]
在建设“中国智造”的过程中,高职是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提高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4]。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全面展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成为“中国智造”实现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强化产教融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让高职成为跨区域、跨学科和跨行业的新型人才培养载体[5]。目前,各地制造业已开始快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为适应这种转型升级,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高职“专业群”与地方企业“产业群”的资源高效对接,通过校企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密切合作来培养适应智能化需求的新型机电人才。
机电专业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国家“十四五”规划得以实现的技术支撑之一,尽管不少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方案、教学改革和实验实训等方面不断对标智能制造,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的定位不准,未能实现校企间的深度产教融合,也未能在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加以重视,严重限制了机电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各地高职院校虽然也在不断进行专业调研和教学改革,期望通过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来改善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但是由于专业建设未能对标产业链的实际需求,导致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脱节,制约了高职机电专业与地方产业链的对接。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不了解行业需求,专业教学环节跟地方产业链要求脱节,使得机电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较为落后,甚至部分高职实训基地采用淘汰或者损坏的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加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利益”无法迅速看到,不少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热情不高,最终导致现有的机电专业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学生对先进技术的需求。
另外,机电专业急需一支“上得课堂、下得厂房”的“双栖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很多青年教师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未能通过企业的生产锻炼,操作能力欠缺,加之高职现有教学设备老化难以与产业链对接,使得不少机电专业的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动手能力匮乏。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培养“双栖型”师资队伍各显神通,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高职院校机电专业的师资队伍未能得到根本改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高职机电专业应结合地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制定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计划,探寻适合地方产业链发展需求的产教融合模式,提升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努力构建高职机电专业“双主体、深融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为了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机电人才,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把学校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明确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主体责任。高职院校要根据属地产业链特色来优化专业建设标准和专业课程设置,借助产教融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以政策来推动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共同体,营造高职可持续发展的产教融合人才培育生态链;高职院校还需要以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为导向,让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布局,发挥企业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营造高职专业人才培育实践教学的产业生态链,努力建设以产业生态链和高职人才培育生态链为主体的“双主体、深融合”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如图1。
图1 “双主体、深融合”育人模式
在机电专业人才培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强化双主体责任,强化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全力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把高职院校培养与企业内部培养密切结合,校企联合采用“引培结合、产教并进”方式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育;让行业企业的“工匠”能够全程参与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鼓励高职院校中缺少实践操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让年轻教师在岗位挂职期间了解并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最终通过不断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专业时常请企业导师走进课堂给学生讲解岗位操作要领,并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现场实践练习;机电专业的很多实践课程也搬到了企业生产现场。在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团队的带领下,学生进入到企业一线进行岗位体验,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真实的岗位技能,也能帮助教师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现场教学能力。
在智能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机电专业相关的产业链和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转变,社会对掌握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型技术的高端人才需求较大。产业链和生产技术的快速转变,需要高职实训场地建设能够与产业链实际需求紧密相扣,但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未能与地方产业链实际需求挂钩,最终的实训效果难以达到企业要求,从而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热情不高[5]。为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出台了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政策,希望政策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双方的主体责任和地位,促进校企双方协同发展职业教育。
2019 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1+X”证书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校企双方可以共同规划并建设适合现代智能技术的机电专业实训平台,借助实训平台来打造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6]。实训项目参照产业链涉及的相关岗位实际工作环境,借助真实的实习场景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使得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获得“X”项的技能证书;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平台除了满足高职在校生的实践教学之外,还可以实现对行业企业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全力实现实训基地的校企共享。为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校企合作的实训平台,校企双方可以邀请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来实施监督职能,行业企业协会通过对产教融合各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价,以评价督促校企双方提升平台的运行管理效果,最终借助外力帮助打造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育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中国智造”已经在全国各地快速掀起热潮,智能制造已经深入人心。为适应这一变革,高职院校也在时刻关注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引进和培育师资队伍、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教学模式让机电专业的建设能够与时代同步。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掌握与时代同步的职业技能,只有教师拥有了与地方产业链相匹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在教学时赋予学生跟上时代步伐的能力,学生毕业后也才能迅速融入行业企业。为此,高职院校应把企业里的能工巧匠以企业导师形式融入到机电专业教学团队中,借助社会力量来加快建设能力超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和完善的评价机制来加强机电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促进高职院校的教科研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以此促进校企合作,加强校企间的产教融合。
为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机电专业各环节教学需要与地方产业链需求相匹配,按照产业链实际需求制定机电专业各环节的教学评价体系,整个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满足对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把控等诸多环节进行全面评价。需要参考产业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标准,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何构建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规范各环节的实践教学文件、如何建设符合产业链岗位要求的实训基地、如何借助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来督促和激励学生完成学业等问题。
经过多年实践,沙洲职业工学院与沙钢集团等地方骨干企业联合成立企业学院,双方共同努力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把“双主体、深融合”作为双方合作的指导方针,校企合作共建和共管实训基地、共育和共培人才师资、共融和共享校企文化。校企双方围绕产业链人才需求,校企共同探讨并制订机电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先进技术、现代管理制度和工艺流程等引入高职院校,共建真实生产型教学实训实践基地。机电专业与沙钢集团联合成立了沙钢学院和企业订单班,沙钢学院和企业订单班全方位遵循“双主体、深融合”的原则:明确校企双方的主体责任,订单班的教学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实训项目、技能操作规范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面成绩评定实施以企业为主、学院辅助的评价体系。2020 年9 月沙钢学院订单班的近80 名机电专业学生进入沙钢集团参加了实践学习,至2021 年6 月这批学生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并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部分学生也成为了沙钢集团的正式员工;学院派出的指导教师在企业教学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目前,沙钢学院已成为沙洲职业工学院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双主体、深融合”的机电专业教学平台,该平台让企业拥有稳定的机电专业人才储备和培育基地,也让学生拥有了成为合格的机电专业智慧型技能型人才的学习平台,最终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十四五”规划的全面启动,“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不断迈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地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速度加快。高职院校需要顺应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机制;借助政策明确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的主体责任,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热情;校企双方通过整合资源来加强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校企双方共同打造“双主体、深融合”的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培养优秀机电人才的推手,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