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县域高职院校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路径探索

2022-09-29 02:13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科技成果

唐 勰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引言

江苏省是职业教育大省,高职院校林立,截至2021 年,全省高职院校达90 所。然而近10 余年江苏高考考生人数却大幅减少(见图1)。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达到了近乎白热化的地步,对高职院校竞争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级市域内的公办高职院校相对苏南县域(张家港、江阴、太仓、宜兴)的公办高职院校有先天的竞争优势。除去地域因素,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软实力的比拼,拼的是内涵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科研成果、教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等的比拼。而内涵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通过科研工作来提供理论支持。所以,科研工作在县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凸显,应该与教育教学工作居于同等重要地位。在教育部2014 年正式启动的新一轮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将学校的产学研结合定位于评估体系二级指标中的八个重点指标之一,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发展规划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因此,高职院校要实现内涵建设的目标,必须重视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工作来推动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图1 2010—2021 年江苏高考考生人数(万人)

1 苏南县域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

2021 年,江苏最新的十大强县依次为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宜兴、太仓、如皋、启东、海安、丹阳。县域公办高职院校分布的江阴、张家港、宜兴、太仓,处于十强的前列。2021 年,江阴的GDP 总量为4580.33 亿元,张家港市地区生产总值3030.21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08万元,宜兴的GDP 总量首次突破了2000 亿元,太仓GDP 总量也达到了1574.05 亿元。从经济条件和县域内企业的情况来看,苏南县域给高职院校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空间,为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广阔的市场。2021 年4 月,全国共有517 所高职院校对外公布了《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从高职发展智库根据质量年度报告整理分析的“服务贡献表”数据可以看出,“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等各项指标,苏南县域高职院校没有一所入围TOP100。以苏南县域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近3 年“四技”(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服务情况见表1。

表1 2019—2021 年“四技”服务情况表

从表1 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性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苏南县域高职院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四技服务项目数量不多,科技成果质量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能够实现产业化的科研项目少。究其原因,有地方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科研管理部门(成果转化部门)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充分的问题,还有学院主管领导的理念以及学院一线教师缺乏科研成果转化动力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研经费问题。由于是公办高职院校,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市财政根据在校学生人数采用生均拨款的方式下达办学经费,然后由学院统筹使用经费开支。教育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在经费的使用方面具有优先地位。所以真正能用于科研工作的经费非常有限,文件规定的项目配套经费往往难以完全落实。科研成果要真正实现转化,中间的环节比较多、周期比较长,需要充足的资金做保障。作为县域高职院校,资金来源基本依靠地方财政拨款,很难获得省市以及国家层面的其他资金支持。而资金实力雄厚的规模以上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技术水平认同度不高,他们一般不会对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投入太大的资金,最终导致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缺乏资金支持。

其次,高层次人才引培困难。作为县域高职院校,本身的科研基础条件、科技成果试验力量都很薄弱。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首要条件是有好的科技成果产出,这就必须提升学院的科技研发能力,必须补充研发能力强的人才,加大对博士、企业技能大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引入力度。但是学院并没有独立的人事权,人才的引进须由市人才主管部门统筹安排。而且,苏南县域虽然经济发达,但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首先选择的是科研条件好的省地市属地的本科院校。由于学院师资情况比较紧张,通过培育现有教师也面临一些困难。此外,县域政府出台的科技人才政策也是更趋向于对地方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人才,更加偏向于资助企业引进优秀海归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对高职院校的人才需求则考虑得较少,政策引导不足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再次,科研项目获取难度不断增加。由于学院科研骨干少,高层次人才少,高素质研究团队缺乏,科研人员水平、能力和层次不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学院的科技服务能力。苏南各县市经济发达,企业数量庞大。省内乃至国内知名的10 余所高校与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合作,通过合作建立研究院、研究中心等为地方企业开展服务。比如张家港就有:苏大张家港工研院、东南大学张家港工研院、江科大产业技术综研院、南理工张家港工研院、哈工大张家港智能装备及材料研究院等。这些高校的名气响,科研人才充足,实验设备设施先进,科技服务能力强,更容易赢得知名企业的信任,企业更愿意与他们开展合作,这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空间遭到挤压。科技项目的获取难度大,给高职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也是高职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苏南县域高职院校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路径

县域高职院校要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要不断壮大科研成果存量、不断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必须解决经费(政策)、人才以及科研项目来源等问题。

2.1 多管齐下解决科研人才短缺问题

首先,要从现有教师中想办法,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到本科院校做访问学者或攻读博士学位、到企业做访问工程师或开展专业实践锻炼等形式,鼓励教师通过寒暑假实施访问工程师、到企业专业实践锻炼、承接企业委托课题、到企业兼职等形式,增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开展科技社会服务应具备的专业研究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其次,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16﹞10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将“科研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要改变高职院校现有职称评定和绩效评定中缺少将科研成果转化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的考核评定方式,应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提高教师参与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内驱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1]。使科研成果不仅仅只是学术成果,而应使其真正参与到区域经济建设中去,让其真正转化成生产力。此外,由于学院对超课时的工作量补贴比较多,相当数量一线教师宁愿承担相对繁重但是熟悉的教学工作,也不愿意去从事不熟悉且有相当不确定性的科研工作,因为科研工作花了时间和精力不一定会有结果。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搞科研主要是为了晋升职称,职称评过了,科研工作也就结束了,没有从教学提质增效、个人成长进步和职业生涯发展以及学院的内涵建设需要的高度认识科研工作,对科研工作强大的潜在效益认识不到位。因此,加大科研项目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减少超课时工作量补贴,激发学院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新的动力是必要的。

再次,积极推进人才共享机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价值。可以提请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实施高层次人才校企联合引进共享机制,即企业与院校联合招聘高层次人才,他们的人事关系放在高职院校,享受事业单位编制待遇,但是他们日常工作可以常驻企业,他们也可以享受企业的相关红利,这样可以解决由于县域因素引才困难的问题。校企之间应以高层次人才为纽带,深化校企科研合作关系,真正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学院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联合攻关、校企共同申报高层次科技项目与科技奖项,产生的科研成果也能直接在企业产业化,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买方与卖方衔接的难题,同时也壮大了学院的研发队伍及科技研发实力,让高层次人才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2.2 紧贴专业,精准定位对象,不断拓展科研项目

知名高校与地方政府建立的科研院所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资金实力雄厚的规模以上企业,而中小微企业是高职院校技术服务的主要对象,这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市场。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实时跟踪了解相关产业或行业领域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这些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在应用技术开发、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实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特长,错位拓展自己的服务群体(对象),避免与知名院校研究院所工作重点形成直接竞争。重点围绕中、小、微企业展开,帮助他们做技术研发、设备改造、工艺改进等。从帮助企业“干成一件事”开始,不断赢得这些企业的信任,让他们愿意把相关的科技攻关工作交给高职院校来做,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拓展科研项目的广度和深度。此外,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和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原因,一般难以独自设立研发机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内的各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积极对接企业,吸收产业相近的多家企业共同投入,企业捐赠设备、资助经费,学院提供场地、派遣人员,在校内组建功能不同的多个实验室,并逐步形成组合式研发中心。企业与学院共建共享高层次研发平台,通过共享高层次科研人员等方式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挖掘科技成果技术创新点,提高技术价值和技术成熟度,为科技成果工程化、产品化提供可能,为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基础。

2.3 围绕重点产业,聚焦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与企业有天然的紧密联系[2],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要实现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贏,还应做大量的细致性、开创性工作,比如:如何面向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寻找技术开发项目,如何组建应用技术教师研发推广团队,如何形成自身相对固定的优势技术研发领域等[3]。要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紧密合作,深入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产业发展趋势。学院教师的研究课题要围绕企业的生产技术问题、产业升级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需求,教师的科研活动要直接对接企业(产业),这样教师的科研项目就容易做深、做实,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困难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通过教师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以及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来确立学院在地方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以有为争有位。地位提升了,就能获得经费拨付上的话语权,科研经费的问题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解决。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更加明晰学院内涵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关系,找到它们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技服务能力提升与地方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 加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增强科技转化服务能力

2020 年9 月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各高校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县域高职院校应加紧科研成果转移中心的建设步伐,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质量和水平。首先,改变服务理念。从以前的等企业、中介公司上门来寻求技术合作的被动式服务,变为主动找企业了解技术需求,主动寻求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移、转化[4]。其次,积极与第三方技术机构开展合作,不断完善技术人才、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众创空间)等的共享信息,逐步推出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线上平台,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发布、校企对接、转移转化渠道。

除了平台和渠道,从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人员也非常关键。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需要有工科背景,不但需要了解科技成果还要具有市场意识,同时还要懂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而县域高职院校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多半是行政工作人员,他们普遍缺乏针对性的案例研讨、实地调研等相关工作的专题强化培训,工作效率普遍不高,这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学院可以通过聘用兼职技术经纪人、招聘专职财会人员、聘请法律顾问等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人员队伍,这样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交易、财务、法律等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可以保证科技成果转化顺利实施。[5]

4 结束语

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自身实力的重要因素。县域高职院校要在与强手如云的省市域高职院校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除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学院给教师提供好的科研软硬件的环境,对从事科研的各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要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和有效激励,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和支撑。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科技成果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转化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