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鹏,李德亮,贺德志,刘丹,赵丽霞,郑庆芬,王盟,刘冰熔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
食管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小于3.0 cm的SMT通常认为是良性肿瘤,但有一部分仍然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1]。近年来,多种内镜下治疗方法被用于治疗食管SMT。其中,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由于食管上段与咽喉部相连,并且与主动脉弓及其重要分支毗邻,STER 治疗食管上段SMT 难度较大。目前,系统评价STER 治疗起源于固有肌层(muscularis propria,MP)的食管上段SMT 疗效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尝试探索STER治疗起源于MP的食管上段SMT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采用STER 治疗的,起源于MP的41 例食管上段SMT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5±10.9)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进食哽噎感6 例,胸骨后不适8 例,呃逆6例,胸部不适15例,因体检发现6例。纳入标准:①病灶距门齿15.0~24.0 cm,即位于食管上段;②超声内镜证实肿瘤起源于MP;③通过STER切除病变,病历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术前麻醉评估为不可耐受手术;②患者出院后失去随访。
1.2.1 术前准备术前行胸部CT 评估病灶大小及周围情况,禁食水8 h。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取左侧卧位;内镜连接CO2气泵。所有STER 均由4 名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完成内镜下治疗超过500例)完成。
1.2.2 STER 步骤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用超声内镜评估病变起源及周围情况后,根据肿瘤位置,在距肿瘤口侧1.0~5.0 cm 处行黏膜下注射,使局部黏膜隆起,并在此处以HOOK 刀做纵行切口,用IT 刀分离黏膜下层至瘤体处,形成一黏膜下隧道,再用HOOK刀及IT刀逐渐剥离瘤体,注意避免损伤食管黏膜层,以圈套器取出瘤体,再次进镜观察创面,采用电凝钳充分止血,止血夹夹闭黏膜切口处。见图1。
图1 STER过程Fig.1 STER procedure
术后常规禁食24~48 h,静脉给予预防性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必要时给予食管减压。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发生,如:皮下气肿和高热(≥39℃),必要时复查胸部CT或胃镜。
出院后常规建议术后3、6 和12 个月复查胃镜和胸部CT,以观察有无食管狭窄以及有无肿瘤复发。如无肿瘤复发,随后每1年进行1次胃镜随访。
长隧道STER 为黏膜下隧道≥3.0 cm;短隧道STER 为黏膜下隧道<3.0 cm。术中并发症为术中发生隧道黏膜损伤、大出血和(或)穿孔。整块切除为内镜下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
选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行Wilcoxon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变距门齿22.0(20.0,23.0)cm,病变直径1.5(1.2,3.0)cm。内镜下病变表面黏膜光滑,无糜烂或溃疡。超声内镜下均呈低回声,起源于MP。其中,病变形状规则(圆形或椭圆形)34 例(82.9%),形状不规则7例(17.1%)。
所有病变均通过STER 成功切除。其中,长隧道STER 15 例(36.6%),短隧道STER 26 例(63.4%),平均手术时间60.0 (34.0,93.0) min。38 例(92.7%)采用钛夹夹闭隧道入口,使用钛夹3~17枚,平均6.0(5.0,6.3)枚;2例(4.9%)隧道入口采用止血夹联合尼龙绳对吻缝合;1例(2.4%)放置长10.0 cm 全覆膜支架一个。术中3 例(7.3%)出现并发症。其中,隧道黏膜损伤2 例(4.9%),大出血1例(2.4%)。肿瘤整块切除率80.5%(33/41)。术后皮下气肿4例(9.8%),高热3例(7.3%),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术后住院时间6.0(4.5,7.0)d。
肿瘤长径≥3.0 cm组手术时间较肿瘤长径<3.0 cm组长(P=0.000),术后并发症较肿瘤长径<3.0 cm 组多(P=0.014),整块切除率较肿瘤长径<3.0 cm 组低(P=0.036);两组患者肿瘤形状、隧道长度、术中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肿瘤大小对STER治疗食管上段SMT的疗效影响Table 1 Tumor size on the efficacy of STER for upper esophagus SMT
肿瘤形状不规则组手术时间较肿瘤形状规则组明显延长(P=0.030),术后住院时间较肿瘤形状规则组增加(P=0.012);但肿瘤大小、隧道长度、术中并发症、整块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肿瘤形状对STER治疗食管上段SMT的疗效影响Table 2 Tumor shape on the efficacy of STER for upper esophagus SMT
长隧道组与短隧道组肿瘤大小、肿瘤形状、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整块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黏膜下隧道长度对STER治疗食管上段SMT的疗效影响Table 3 Submucosal tunnel length on the efficacy of STER for upper esophagus SMT
术后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39 例,神经鞘瘤2 例。术后随访(34.2±18.7)个月,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无食管狭窄发生。术后18 个月可见隧道入口瘢痕样改变。见图2。
图2 STER术后18个月复查胃镜Fig.2 Gastroscopy was reexamined 18 months later STER
食管SMT 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部分患者会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胸骨后不适和反酸烧心,大的平滑肌瘤(长径≥5.0 cm)会导致吞咽困难,甚至压迫周围器官[3-4]。另外,一些食管SMT,如:颗粒细胞瘤和间质瘤,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食管SMT 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当SMT 长径大于3.0 cm 和(或)病变表面溃疡时,恶性潜能更大,需要定期随访或手术切除[5]。但终生随访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也会使依从性差的患者延误治疗。因此,早期内镜下切除食管SMT 是值得推荐的。目前,各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已被用于治疗食管SMT。其中,STER 因可以保持食管黏膜完整性,降低胸膜感染的发生率,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食管上段管壁薄,特别是环咽肌下三角区的管壁,因其缺乏纵行肌束而最为薄弱,并且与主动脉弓及其重要分支毗邻[6]。此外,气管插管气囊对食管的压迫也增加了黏膜下隧道建立的难度。有研究[7]认为,STER 治疗食管上段SMT 是相对适应证。本研究中,3例(7.3%)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均在内镜下及时处理:2例出现隧道黏膜损伤,均给予止血夹夹闭隧道黏膜损伤处;1例术中出现大出血,立即给予电凝血管断端,成功镜下止血。本研究中,肿瘤的整块切除率为80.5% (33/41),这比LÜ 等[8]报道的STER 治疗上消化道SMT 的整块切除率(91.5%~96.7%)要低。8 例非整块切除的病变术后病理均为平滑肌瘤,且在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
气体相关并发症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29.9%,通常通过触摸皮肤来确定[8-9]。本研究中,4 例(9.8%)患者出现皮下气肿。其中,1 例伴发热,胸骨后疼痛,CT 提示:纵隔少量积气与胸腔积液,经抗感染后体温恢复正常,纵隔积气与胸腔积液吸收,皮下气肿均自行吸收。本研究中,8 例(19.5%)患者术后诉咽部不适,不伴发热和皮下气肿,恢复流食后,无吞咽困难或进食哽噎感发生,1~3 d后症状消失。笔者考虑原因为:内镜镜身在咽部反复进退会导致患者术后咽部不适;当隧道入口靠近食管入口时,封闭隧道入口的钛夹也会引起咽部不适,但症状均可自行消失。因此,本研究未将咽部不适纳入STER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中,有1 例病变呈横向生长,占管壁3/4周径,为避免患者术后出现食管狭窄,放置全覆膜支架9 d,在随访的30个月中未见食管狭窄发生。笔者以往的研究[10]显示,黏膜缺失是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重要因素。这提示:对于占管壁3/4 周径的病变,在STER 保留食管黏膜的基础上,术后放置临时全覆膜支架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食管狭窄。但仍需更多的病例来证实。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肿瘤大小和肿瘤形状对于STER 治疗食管上段SMT 的影响。当肿瘤长径≥3.0 cm时,STER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增加,整块切除率降低。另外,肿瘤形状不规则也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但术中并发症、整块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到黏膜下隧道的空间有限,STER尤其适用于长径<3.0 cm的食管SMT。
STER 通常需建立3.0~5.0 cm 长的黏膜下隧道。由于食管上段与咽喉部相连,笔者尝试缩短黏膜下隧道的长度来提高STER 的成功率,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本研究将病例分为长隧道组和短隧道组,两组的肿瘤大小和肿瘤形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分析,短隧道组与长隧道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整块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初步证实了短隧道STER 治疗食管上段SMT是安全有效的。
为减少STER 治疗食管上段SMT 并发症的发生,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术前充分评估,了解肿瘤起源以及周围血管情况,以在术中避开大血管;②根据肿瘤距门齿位置,选择合适的黏膜下隧道长度,以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STER 成功率;③术中应谨慎送水,防止术中发生反流误吸;④术中应尽可能保留食管黏膜,预防术后狭窄的发生[10];⑤当肿瘤长径≥3.0 cm 时,术中操作应更加谨慎,术后密切观察并及时发现有无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中,STER 治疗食管上段SMT 的手术均由4名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完成,这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STER 治疗食管上段SMT 手术难度大,对于经验缺乏的内镜医师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并在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指导下开展治疗。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偏小,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STER治疗起源于MP的食管上段SMT是安全有效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尤其适用于长径<3.0 cm的食管SMT。与此同时,本研究初步证实了短隧道STER 治疗食管上段SMT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