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育,李振涛,吴传楠,张海涵,高之峰,刘霞,王庄梅,陈光侠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 1.消化内科;2.病理科,江苏 徐州 221100]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6 位,死亡率居第4 位[1]。随着高清电子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等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内镜医生早癌诊断意识的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逐年增高[2-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可到达与外科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且ESD 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标准及首选技术[4]。但ESD 操作难度大,开展初期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ESD 例数相对较少的基层医院,掌握该技术难度更大。有研究[5-10]报道,动物模型可以促进ESD 学习曲线,活体、离体猪胃和结肠模型的有效性已得到证实。国外亦有文献[11-12]报道了活体及离体猪食管模型的有效性,但国内鲜有报道。为了持续、稳定地提高食管ESD 技术,笔者规律地利用离体猪食管模型进行练习,并同步临床早期食管癌患者实施ESD,练习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科室连续行ESD 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25 例,平均年龄(60.1±14.0)岁,男17 例,女8 例,所有患者自愿选择ESD 治疗并于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25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in 25 patients
两位内镜医生参与本培训计划,一位39岁女性,一位35 岁男性,均可熟练操作胃肠镜,有国内及日本的内镜中心进修学习经历,女性及男性内镜医生分别有20及5例胃ESD操作经验。男性内镜医生在4例离体猪食管ESD操作后,开始临床早期食管癌患者操作。每例开始时,先由年轻男性内镜医生操作,当操作困难时,更换为经验相对丰富的女性内镜医生操作。
按需于市场采购重量1 至2 kg 带有长约20 cm 食管及长约10 cm十二指肠的离体猪胃。离体猪胃及食管预处理:在离体猪胃的胃底部切开一小孔,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充分洗净猪胃、食管表面、内部黏液、污物及血迹,必要时使用二甲硅油及碳酸氢钠清洗,清洗干净后将胃置于打孔盆中,食管置于开好槽的泡沫板上,入口处用牙签固定。见图1。
图1 离体猪食管ESD步骤Fig.1 ESD protocol of esophagus in isolated pig
高清放大内镜(生产厂家:日本奥林巴斯,型号:GIF-H260Z)、治疗内镜(生产厂家:日本奥林巴斯,型号:GIF-Q260J)、Dual 刀(生产厂家:日本奥林巴斯,型号:KD-650L 及KD-650Q)、IT 刀(生产厂家:日本奥林巴斯,型号:KD-612L)、氩离子凝固器(生产厂家:德国爱尔博,型号:300S)及和谐夹(生产厂家:南京微创)等。
找到病灶后,距病灶边缘3~5 mm处进行电凝标记,用生理盐水与靛胭脂混合,于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抬起病灶,沿标记点外侧“C”形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后,再行黏膜下剥离,最后固定标本。见图2。
图2 临床患者ESD步骤Fig.2 ESD protocol of clinical patients
食管ESD 部位、操作时间(标记病变至剥离结束)、切除标本面积(长/2×宽/2×3.14)、完整切除情况(包括完整大块切除、完整分块切除和不完整切除)、并发症(损伤肌层次数、出血和穿孔)和术后病理等。
1.6.1 早期食管癌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层的鳞状细胞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1.6.2 整块切除病灶在内镜下被整块切除,并获得单块标本。
1.6.3 完全切除/R0 切除内镜下切除标本的侧切缘和基底切缘无肿瘤残留。
1.6.4 内镜下治愈切除①属于R0切除;②黏膜内癌,或黏膜下层浸润深度不超过200 μm(SM1)的黏膜下癌;③无脉管浸润;④组织学类型为高分化和中分化[2]。
选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完成36 例次离体猪食管ESD。其中,2017年15例次(食管下段10例次,中段5例次),2018年12例次(食管下段6例次,中段6例次),2019年9例次(食管下段4 例次,中段5 例次)。标本面积1.2~9.9 cm2,平均5.6 cm2;手术时间29~80 min,平均41.0 min;剥离熟练度3.4~67.8 min/cm2,平均10.5 min/cm2。到第8例时,剥离熟练度明显提升,达到平台期,约10.5 min/cm2,第1年(2017年)的剥离熟练度明显低于第2 和3年(2018年和2019年)(17.2、5.6和5.8 min/cm2,P<0.05),第2年与第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第1年(2017年)肌层损伤明显多于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中位数为2.0、0.0 和0.0 次/例,P<0.05),第2年与第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离体猪食管ESD相关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ESD related situation of isolated pig esophagus
图3 离体猪食管ESD剥离熟练度趋势Fig.3 Trend of ESD dissection proficiency in isolated pig esophagus
共完成25 例患者早期食管癌ESD。2017年7 例,2018年7 例,2019年11 例,上、中和下段食管分别为5、8 和12 例。手术时间60~240 min,平均97.8 min,第1、2 和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中,有6例因操作困难而更换医生;剥离熟练度8.0~79.6 min/cm2,平均21.3 min/cm2;到第8例时,剥离熟练度明显提升,达到平台期,约21.3 min/cm2,第1年(2017年)的剥离熟练度明显低于第2 和3年(2018年和2019年)(39.3、16.6 和12.7 min/cm2,P<0.05),但第2年与第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第1年(2017年)的肌层损伤明显多于第2和3年(2018年和2019年)(中位数为1.0、0.0和0.0次/例,P<0.05),但第2年与第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块切除率为100.0%,R0切除率为96.0%,治愈性切除率为92.0%(2018年1 例病理示低分化腺癌,黏膜下层浸润400 μm,追加放疗,2017年1 例水平切缘阳性,随访半年复查胃镜无残留),仅2017年有1 例较大ESD 发生了穿孔,转手术治疗,总的穿孔率为4.0%,无迟发性出血发生。见表3。
表3 早期食管癌患者ESD相关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ESD related situation in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图4 食管ESD连续实例剥离熟练度趋势Fig.4 Trend of dissection proficiency of esophageal ESD continuous cases
由于食管壁薄和管腔窄而直的解剖学特点,对食管ESD技术要求较高。相对于胃ESD,食管ESD的操作复杂而精细,若发生纵隔炎及张力性气胸等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食管ESD操作难度大及并发症风险高,也是内镜医生学习及应用食管ESD的主要障碍。本研究显示,食管ESD的安全性(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和有效性(剥离熟练度),随着例数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均明显提升,内镜医生若要基本独立并掌握食管ESD技术,在熟悉胃ESD的基础上,至少还需要16 例ESD 的积累(8 例离体猪食管+8 例临床患者)。对于初学者,每个月至少需2 例食管ESD,可能是防止技术生疏的一个合理载量,本研究的培训策略明显减少了临床患者操作例数,对于缺少足够食管ESD例数的基层医院,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研究[13]提示,至少完成30 例临床食管ESD 才能熟练掌握该技术,与本研究中的结果有差异,该研究中只有一名仅2 例胃ESD 相关操作经验的内镜医生,而本院的内镜医生均有一定的ESD操作经验,同时还进行了胃和结肠ESD的操作训练,并且是两位内镜医生相互密切合作;对于较大病变,长时间操作时可更换操作者,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让操作中的内镜医生有了一定的心理优势。因此,本研究缩短了学习周期,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有研究[5-6,9]显示,在活体猪上行食管ESD 培训,可发挥非常有价值的作用,但由于活体猪的费用昂贵,需要特殊的设备,很少医院能够配备所需的设备及承担相关费用,使其应用于临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本研究提供了所有单位能够负担的离体猪食管ESD 培训模型,该模型所需要的材料简便易得,仅需约50 元人民币。然而,离体猪食管模型与临床实际病例主要有两个不同:一是离体模型没有血供,实际操作中的止血步骤在模型中缺失;二是没有实例中因蠕动、呼吸和心跳影响所致的食管活动。由于食管ESD操作精细,这两个区别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十分重要。
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是评估食管ESD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日本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4]显示,ESD 治疗早期食管鳞癌的整块切除率可达96.7%,完全切除率达84.5%;国内的研究[14-15]报道,食管ESD整块切除率为90.2%~100.0%,完全切除率为78.0%~98.3%。本研究显示,临床病例整块切除率为100.0%,完全切除率96.0%,治愈性切除率为92.0%,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并发症率是ESD操作质量的预测因子之一。一项Meta 分析[16]显示,早期食管癌患者ESD 治疗的穿孔和出血发生率分别是5.0%和2.1%。本研究没有迟发性出血,仅有1例穿孔,发生在开展初期的较大病例中。离体猪食管及临床患者ESD 肌层损伤也逐渐减少,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中位数分别为2.0、0.0 和0.0 次/例及1.0、0.0 和0.0次/例,说明:食管ESD操作初期比较难,但获得相应的经验和技能之后,学习曲线将缩短,而操作熟练度逐渐提升也证明了这一点。
笔者使用离体猪食管模型的食管ESD 培训策略,与日本及国内大的内镜中心结果相似,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初始的离体猪食管模型培训,加速了食管ESD学习曲线,随后持续的离体猪食管ESD练习及临床病例ESD 操作,是技术持续提高及维持的关键。能否进行规律的ESD操作,是大的内镜中心和基层医院的区别所在。因此,规律的离体猪食管ESD练习,可以帮助这项高难度技术维持熟练度。本研究显示,每个月至少2 例ESD 可能是一个合理的最小载量。除此之外,两个内镜医生合作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尤其对于需要较长操作时间的病例。
综上所述,本培训策略可能对刚开展食管ESD的基层医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临床效果需要更大的多中心研究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