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雁 宁小莉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 内蒙古包头 014031)
高中自然地理原理部分有些内容抽象不易理解,而气候是高中自然地理的重要部分。自然地理原理是分析某地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的基础知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重视问题链的创建和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讲授地理原理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问题链的形式层层递进,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1]。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二课时。气候是高中地理的重中之重,所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即要求学生在掌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地图,结合具体的材料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通过前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够分析低压控制下降水少,高压控制下降水多;从海洋向陆地吹的风湿润,从陆地向海洋吹的风干燥。
基于高一学生已初具地理思维能力,在教师指导下,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用学生所掌握的初中地理知识及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迁移到本节内容,进行探究学习。但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地图的阅读能力和地理术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设计活动加以引导,逐渐生成结论。
教学重点:①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图1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最明显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是的,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影响气候重要的因素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以便导入新课。
环节二:创设情境探究气候形成的特点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现在大家跟老师一起回顾一下,在纸上画出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
学生活动: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画一下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又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
师:我看同学们都画完了,看来大家对上节知识掌握得很好。我们上节课讲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是假设大气在地球上是均匀的情况下形成的。但是在之前学习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中我们知道,太阳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那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吗?大家可以和自己的同桌一起合作讨论并演示一下具体是怎么移动的。
学生:我认为气压带和风带是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的。因为太阳直射的地方气温最高,随着太阳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会移动。以北半球为例,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是夏季向北移,南半球向南移。
教师点拨:回答得非常好,大家要注意一点,南半球和北半球相反,因为南半球与我们的夏冬季节相反。
师:因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有着巨大的影响。下面通过对两种气候的探究,让我们来一起认识全球的气候吧。
播放云南卫视《超级狮群》视频(视频中文字):
塞伦盖蒂草原迎来了雨水充沛的五月,大雨如约而至。雨水倾盆而下,群狮躁动起来,在雨水的滋润下,青草破土而出,大量食草动物迁徙而来。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哺乳动物大迁徙,兽群从塞伦盖蒂东南部出发,跟随着雨水和新草向北前进。一年一度的500公里大迁徙。引领着它们进入了超级狮群的领地中心。这块领地只有32万平方公里,单纯就面积而言,甚至比不上其他的小型狮群,但是这片领地的食物资源相当丰富,如果以单位面积所包含的食物数量来评判的话,这里绝对称得上数一数二的宝地。
出示动物大迁徙的示意图:
图2 东非高原动物迁徙图
提出问题:在东非高原上,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拉马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凯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7/8月间来到马赛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赛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迂。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和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图小组思考一下:
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离开赛伦凯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
为什么到了10月他们又要回迂?
出示热带草原气候全球分布图:略。
生:(1)每年五月中下旬,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雨带会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拉马会延迟进入雨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移到马萨伊拉马。
(2)每年十月前后,由于东南信风带向南移动,马赛马拉地区逐渐进入旱季,而塞伦盖蒂重返雨季,所以食草动物便回迂到塞伦盖蒂。
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导致了东非高原上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象。热带草原气候是典型的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为干湿两季。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的真实案例中提取地理问题,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视频引出教学新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并且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面地图中所示气候的分布。
图3
图4
图中所示为地中海气候,看罗马的气候柱状图,说出罗马的气候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
师:那么结合我们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来思考一下,罗马的地中海气候时候是怎样形成的?
生:北半球夏季时,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频繁活动,气候温和,降水量丰沛。
师:请同学们画出该地地中海气候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略)
师:地中海气候也是典型的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意大利常年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所以盛产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因为常年高温蒸发量大,为了储存水分这里的植物大多以硬叶为主。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该地夏季高温少雨,气候干旱。根据已有的知识,以前后两排为一组,合作讨论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度过干旱的夏季呢?
生: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修建水库储存雨季水资源。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
师:节水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意大利夏季严重缺水,当地也出台政策禁止用自来水浇花,这也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水资源对全世界都很珍贵,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设计意图:使用问题链教学法来精心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链,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思考和老师讲课的思路一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环节三:总结回顾,巩固知识
师:我们本节课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和受其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见表2所列:
表2
我们主要分析了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请同学课后找一找有没有不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分布的热带草原气候?那么,它们除了受到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具体探讨一下[7]。
另外,请同学们通上网查阅资料找出我们家乡所在地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描述气候特征,试着分析一下我们家乡气候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1)留下问题给学生,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也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知识,有利于下节课的衔接和教学。
(2)结合乡土地理,可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也能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环节四:教学反思
(1)本文以案例教学和问题链教学的模式和学生一起探究气候的成因,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从真实情景下探讨气候的形成原因,让学生自己总结气候的分布特点以及季节变化,提高了学生地理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探究合作式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迁移。但是不利于任务量大的全球气候的全面认识,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注意对知识的总结和回顾,便于学生有规律、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
基于新课改,本文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自然地理问题,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希望能以此落实地理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