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艳 叶丹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改善AMI 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为尽早进行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血流。AMI 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5%[1]。与溶栓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再通率>90%,显著高于静脉溶栓,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2],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康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救治AMI 患者过程中,我院急诊科利用家庭呼叫系统,将AMI 患者的救治工作前移到患者家中,在患者来到医院前抢救室和心内科已经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工作,非常有效的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衔接,第一时间开通了AMI 救治的绿色通道,极大地优化了流程,为患者赢得更多抢救时间。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被120 和999 救护车送来就诊,或自行入院,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60 例AMI 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家庭呼叫系统在急诊科进行治疗的60 例AMI 患者作为实验组。本研究接受治疗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急救方法
1.2.1 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抢救。患者被999、120 送入急诊或自行入院,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不可估算。在患者到达医院后,首先到急诊进行救治,然后转入心血管专科进行治疗。具体步骤:①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分诊人员接待患者初步判断为胸痛、胸闷等症状,立即开通胸痛绿色通道给予心电图、心肌酶检查、鼻导管吸氧、开放静脉通路等,同时联系心内科会诊。②当患者确诊为AMI 后,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进行转运,转运中配备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和氧气袋,将患者送入导管室,做好病情交接和护理记录工作。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绿色通道护理进行干预。患者在按动家庭呼吸系统的按钮后,即启动了应急预案。①急诊科护士在护士站家庭呼叫系统接到急救电话,10min 内通知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做好准备出发,同时护士给患者家属打电话及时了解患者当前情况,给予应急指导,如让患者安静地躺在床上,不要有任何活动,降低心肌耗氧量,稳定患者情绪,家中如有吸氧机及时给予吸氧。②医护人员到达后立即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开放静脉通路等,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上传心电图到胸痛中心专家微信群内。同时安抚患者情绪,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确诊后立即给予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 嚼服治疗。同时联系导管室值班的医护人员,告知做好接诊患者的准备。使用担架将患者转移至救护车后并取仰卧位,如有恶心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和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同时严密观察输液滴速、有无滑脱,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情况,若发现异常后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工作。进入抢救室后对确诊的患者立即检测心肌酶,进一步明确诊断。③当患者确诊AMI 后,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转运,并配备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和氧气袋将患者送入导管室,做好病情交接和护理记录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确诊后到进入导管室的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再PCI 率、院内再发AMI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的评估是在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的情况下,以及对在诊治中护理流程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答卷,满分为100 分,最低分为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临床收集的数据以Excel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确诊后到进入导管室的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再PCI 率、院内再发AMI 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指标的比较
我院院前急救系统是家庭呼叫系统,此模式的宗旨是急救员的电话指导、现场救治和院内救治三者无缝衔接:①患者在家中需要帮助时按压呼叫按钮,急诊科护士站接到信息,系统显示患者的家庭住址、家属联系方式、基础疾病等相关信息;②急诊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主动联系患者和家属,在电话中先给予医疗救助,及时接诊,最大程度帮助患者节约时间[3];③安装家庭呼叫系统就诊的患者,均距离我院10 公里以内,医务人员20min 之内便可以到达患者家中并给予紧急处理。在转运患者至医院的同时通知抢救室,医院各部门积极联动做好接诊患者的准备工作。
英美国家急救模式的宗旨为把患者最终带到医院,由紧急救援人员给予现场救护与指导,以“预立医嘱(off-line)”和医师的“在线指导(on-line)”两种方式来进行紧急救治工作。紧急救援人员使用救护车专业配备的无线电话直接与医院的在职急诊科医师联系,与此同时医院内部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准备随时接诊患者。法德国家急救模式的宗旨为“医院带到现场”,通常状况下是以调度医生为中心的三方电话联系,在现场急救的医生会第一时间利用电话将患者病情等相关信息报告给调度医生,并严格遵照调度医生的安排,在救治过程中如患者病情危重症复杂,需要紧急进入医院进一步治疗时,调度医生会及时告知接收患者的医院,医院内的医务人员会做好准备工作[4]。
我院急诊科在救治AMI 患者过程中,运用家庭呼叫系统使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无缝隙衔接,为患者确保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转运工作、院前处理时间节约出来,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AMI 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血流突然中断而引起的心肌持续缺血缺氧最后梗死的现象[5]。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梗死的血管疏通,恢复心肌的供血和再灌注,防止病情的进一步进展是治疗AMI 的关键。相较于常规抢救措施,急诊绿色通道可避免其他非必要的检查,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展开救治。
AMI 病情进展迅速,调查显示,每治疗1 000 例患者,如果在AMI 发病1h 内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心肌坏死,可减少50 例死亡病例,在2 ~6h 内治疗,可以减少30 例死亡病例,在6 ~12h 内治疗可减少20 例死亡病例,但是12h 以后治疗的效果已与传统治疗无显著差异[6]。所以,为AMI 患者建立绿色通道目的是尽最大可能缩短患者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的时间,确保及时救治。有研究表示通过家庭呼叫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使用,AMI 患者死亡率为3.97%,相比于传统治疗的死亡率34.66%,显著降低[7]。急诊医护人员应不断强调患者救治的时效性,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常规治疗模式在AMI 患者中的救治成功率并不理想,存在以下问题:①大部分的急诊科医生不是心内科的专科医生,有的医院急诊科医生存在轮转现象,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对时间紧迫性认知不足,患者就诊后按照常规流程,需要排队等待做心电图和化验结果[3]。等结果出来后再联系心内科会诊,极大的浪费了时间。②急诊科与心内科配合不默契,不能做到无缝衔接,错失抢救时机。③依然坚持“先收费,后治疗”的流程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病情急速进展。
要提高AMI 抢救成功率,就是要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并在治疗过程中开展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8]。通过使用家庭呼叫系统优化急诊绿色通道,从而规避由于救护人员个人能力局限导致救治不佳的问题。按照家庭呼叫系统急救流程,相关人员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救治率[9]。
完善院前的紧急救治、院内急救和治疗无缝衔接的流程,根据所在区域院前紧急救治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通相关疾病救治的绿色通道,保证疾病救治的时效性,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