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S模式对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2-09-29 03:05曹梅张伟娜于子瑞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禁食下肢发生率

曹梅,张伟娜,于子瑞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周围血管科,2骨伤科,河南 郑州 4500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中异常凝结,导致静脉血流受阻的现象[1]。下肢DVT发生后轻者可引起肢体疼痛、肿胀,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发生栓子脱落,诱发致死性肺栓塞。下肢DVT为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研究[2]指出,下肢关节置换术后约24%的患者继发下肢DVT。加强围术期管理对预防下肢DVT形成意义重大,但常规护理未针对骨折患者的特点进行干预,故护理效果不佳。围术期快速康复措施在预防血栓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外科康复促进模式,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疾病护理,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效果较好[3]。本研究探讨ERAS模式对骨折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25~75岁,平均(48.91±3.56)岁;体质量指数(22.64±2.91)kg/m2;受伤至救治时间(4.32±1.26)h。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4~72岁,平均(47.29±3.79)岁;体质量指数(22.87±2.87)kg/m2;受伤至救治时间(4.28±1.29)h。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X线检查确诊骨折;②存在明确外伤史;③新鲜骨折;④存在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入组前超声提示DVT阳性;②近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③既往接受下肢手术或存在下肢功能障碍;④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常规准备(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及日常饮食,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出院指导、电话随访等。观察组采用ERAS模式:①成立护理小组,邀请骨科医师对组员进行培训,包括ERAS理念、下肢DVT危险因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等,考核合格后方可为患者提供服务。②护理方案,将“骨折”、 “手术”、 “下肢DVT”、 “加速康复外科”、 “预防”等作为关键词,检索相关的权威文献,汇总证据后从ERAS模式术前准备、术后管理、镇痛、护理措施、功能锻炼等方面制定干预方案。③ERAS模式:a.术前准备。术前2 h禁饮,6 h禁食,术前2 h指导患者服用糖类溶液500 mL,术前由营养师提供饮食干预,防止营养不良;术前12 h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术前30 min应用帕瑞昔布;针对基础疾病进行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膝关节运动等。b.术后管理。术后即刻关闭尿管,记录患者24 h内排尿量,有尿意后打开尿管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排尿后拔除导尿管;患者意识清醒后指导其饮用温开水,术后4 h可进食匀浆膳食50 mL,若无不适,30 min后可加倍;术后6 h指导患者使用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c.预防下肢DVT措施。术后即刻、术后8 h、16 h注射氟比洛芬酯,24~48 h指导患者服用抗炎镇痛药物,冷敷骨折伤口;用正向的语言鼓励患者,指导患者通过冥想、聆听舒缓音乐、深呼吸等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术后早期活动,健侧可自主活动后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膝关节屈伸等运动,术后第1 d进行下肢训练,协助患者扶床站立,第2 d进行伸展训练,每6 h进行1次,30 min/次;术后3~7 d可进行行走训练;指导患者穿戴弹力袜,晚上脱下。

1.4 观察指标统计下肢DVT发生率(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ysmex CA1500)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DVT及相关症状发生率观察组下肢DVT、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下肢DVT及相关症状发生率比较[n(%)]

2.2凝血指标术前,两组的APTT、TT、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APTT、TT缩短,D-D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的APTT、TT短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的凝血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n APTT(s) TT(s) D-D(mg/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35 31.10±2.86 29.03±3.05*16.43±1.03 15.48±0.90*0.43±0.18 1.02±0.31*对照组35 30.76±2.79 26.91±2.94*16.21±0.95 14.26±1.13*0.40±0.20 1.38±0.39*t 0.503 2.961 0.928 4.996 0.659 4.275 P 0.616 0.004 0.356 0.000 0.512 0.000

3 讨论

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发生骨折患者由于外界创伤及手术治疗可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凝血功能亢进[4]。同时骨折患者手术对患者的肢体活动造成较大的限制,活动量减少,外周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患者继发下肢DVT的风险较高[5]。因此,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围术期下肢DVT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骨折手术常规的护理措施要求患者术前长时间禁食禁饮、机械灌肠、术后长期制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重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加重应激反应,降低手术治疗的安全性[6]。ERAS理念提倡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鼓励患者术前早期下床活动,以预防骨折术后血栓的形成[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及疼痛、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ERAS模式可有效预防骨折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常规护理患者长时间禁食、禁饮及灌肠等操作可引起体力不支,并且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延长,可增加血栓发生风险。ERAS模式对骨折患者通过多途径的预防干预,减轻骨折及手术对机体的刺激,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稳定机体凝血-抗凝系统,调节患者的凝血功能,利于术后恢复,减少下肢DVT的发生。凝血指标(APTT、TT、D-D)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骨折手术患者由于创伤及手术的双重刺激,可激活机体凝血系统,造成APTT、TT缩短,D-D活性增强。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APTT、TT长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是ERAS模式中,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减轻患者的饥饿感;术前应用糖类溶液可调节胃肠道功能,减轻应激反应对凝血功能的刺激;术后指导患者早期锻炼,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在静脉中瘀滞;多模式镇痛可减少炎性因子的活化,降低凝血因子合成,改善血液状态。

综上所述,ERAS模式可减少骨折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改善其凝血功能。

猜你喜欢
禁食下肢发生率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空腹抽血 禁食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偶尔禁食,可减少化疗毒副作用?
下肢最怕“凉、麻、痛”
猴子禁食
禁食对健康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