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方式及疾病接受度的影响

2022-09-29 03:05李冬灵何慕涵崔宗义张果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肝癌评分疾病

李冬灵,何慕涵,崔宗义,张果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介入手术室,河南 郑州 450016)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肝癌的治疗中[1]。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安全、便捷的优势,可使药物直达病灶,高效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可降低药物用量,减少副作用。然而,介入治疗可增加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同时患者由于对介入治疗的陌生感,会产生恐惧、抵抗等心理,降低治疗依从性。相关研究[2]表明,肝癌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其应对疾病的方式紧密相关,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治疗性沟通是专业、个性、系统的沟通方式,可帮助患者转变对疾病的态度及认知[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治疗性沟通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方式及疾病接受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 (55.31±7.23)岁;体质 量 指数 (BMI)(21.61±2.31)kg/m2。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5~75岁,平 均 年 龄 (55.65±7.20)岁;BMI(21.59±2.34)kg/m2。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后给予健康教育、术前访谈、用药指导、饮食干预、出院宣教等。观察组采用治疗性沟通护理模式: (A)成立治疗性沟通小组,小组成员为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及沟通能力良好的护士。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包括治疗沟通的概念、内容、具体操作、沟通技巧及方法等。 (B)治疗性沟通护理的实施:①关系性沟通:患者入院第1 d了解其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性格特点、婚姻状况等,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想法,提高其依从性。②评估性沟通:了解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期间的心态变化、身体状况、适应情况、家庭支持度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评估其疾病转归、角色适应等;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需求等,评估性沟通结束后,分析收集的资料,确定下一阶段沟通的内容。③治疗性沟通:在对患者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运用治疗性沟通引导患者调整身心状态,帮助其正确认识及应对疾病。a.认知行为干预:转变患者错误认知,提供正确的信息纠正其认知偏差,帮助患者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熟悉医院、科室环境,针对引起患者心理问题的因素进行干预。b.心理干预: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强烈的应激情绪可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加重病情,指导患者采用音乐、深呼吸等方式缓解情绪,并引导患者合理宣泄不良情绪。c.信息支持:将专业的术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发放疾病宣传手册,向患者讲述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鼓励患者主动获取信息,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d.针对性交流:针对存在经济负担的患者,告知其本院的收费原则,不会因欠费而消极治疗,向患者讲解费用产生的原因及必要性;针对合并严重忧虑患者,向其阐述安心治疗的重要性,以及过度的担忧对病情的不利影响。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CMQ)[4]评价患者应对方式,包括面对、回避、屈服、幻想、发泄5个维度,面对为积极评分,其余4项为消极评分,26个条目,每个条目1~3分。②采用疾病接受度量表[5]评价患者疾病接受度,共50个条目,每个条目1~6分,分为低接受度(50~133分)、中接受度(134~217分)、高接受度(218~30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对方式 干预后,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幻想、发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CCMQ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CCMQ评分比较(±s,分)

时间 组别n 面对 回避 屈服幻想 发泄干预前 观察组60 16.34±2.33 14.29±2.03 10.04±2.12 8.42±1.40 10.58±2.12对照组60 16.41±2.26 14.32±2.16 10.09±2.03 t 0.167 0.078 0.132 P 0.868 0.938 0.895干预后 观察组60 21.03±2.88 11.02±1.79 8.12±1.25对照组60 17.34±2.13 13.36±2.02 9.78±2.03 t 7.979 6.716 5.394 8.31±1.49 10.65±2.41 0.417 0.169 0.678 0.866 5.49±0.81 7.43±1.57 8.39±1.51 9.17±2.13 5.09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3.109

2.2疾病接受度干预后,观察组疾病接受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接受度比较[n(%)]

3 讨论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为改善早期肝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的主要手段。但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介入治疗以其安全、微创的特点被用于肝癌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多数患者对于介入治疗的认识不足,对于介入治疗的安全性、预后等存在担忧,因此可诱发焦虑、烦躁等情绪,若未能及时干预可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6]。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为增强患者对疾病认知,调节不良情绪的主要方式,然而常规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未能针对患者的需要进行,故效果不佳。

治疗性沟通是一种高效的护患沟通模式,可糅合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的优势,将上述内容在沟通过程中完成。治疗性沟通护理要求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其核心目的为提高患者对肝癌、介入治疗的认知,纠正其错误的疾病认知,该沟通模式以对话作为主要的干预手段,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积极治疗,提高治疗效果[7]。治疗性沟通由关系性、评估性、治疗性沟通3个环节组成,3个环节循环往复,形成具有针对性及操作性的沟通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幻想、发泄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治疗性沟通护理可转变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疾病。治疗性沟通护理注重评估患者的心态变化,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及需解决的问题,引导患者适应环境,完成角色转换,同时为患者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有助于转变患者的认知行为,进而积极应对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疾病接受度高于对照组,表明治疗性沟通护理模式可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对疾病的能力。肝癌患者对疾病的接受度可在生活、社交、心理等多个层面体现,随着患者对疾病接受度的增加,对于消除其内心预期与现实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利于患者获得更多的信息体验,增强对疾病的接受度,提升应对疾病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治疗性沟通护理模式可优化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提高疾病接受度。

猜你喜欢
肝癌评分疾病
初春山羊疾病早预防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技术的隐私保护打分系统设计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