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南山 佛山市顺德区莘村中学
新教材实施以来,相信许多老师都会有同感:新教材内容容量大与现存课时少是个严峻的挑战。本文试以部编高中教材下册第8 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大单元教学思维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所在单元的内容要求为“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因此,确定大主题是“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纵观新教材,需前贯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也需下通第9 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可以看出“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单元间是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从内容看,本课知识点较多,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属于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按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基本上体现递进的逻辑关系”,“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本身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诉之以要求。但资本主义此阶段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人文主义者只能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来表达诉求。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通过宗教改革,挑战教皇的权威,要求摆脱教权的束缚,追求过自由的信仰生活。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人们对自然的洞察,也有深度、理性的思考,要求摆脱自然的束缚,追求过自由的物质生活。17世纪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通过启蒙运动,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王权的束缚,追求过自由的政治生活,构建“理想的王国”。
讲述思想史离不开人,“抓住并‘复活’历史中的人是还原历史本相的关键” ……“‘以人系事’的呈现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也更能体现课程的内在逻辑,这是讲好历史的关键。”以下通过故事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新兴资产阶级与基督教会之间隐含的关系。
故事情境1:菲利波出身低微,但善于经营,攒了不少钱,不过妻子突然亡故。他看破红尘,把全部财产捐献给教会,上了塞纳里奥山,和不足两岁的儿子住在一间小屋里,斋戒祈祷,靠施舍过活,绝口不提世俗之事。
转眼儿子十八岁……菲利波于是带上他去佛罗伦萨。儿子看到许多未见过的东西,问父亲那些东西叫什么名字,父亲一一回答。父子这么一问一答时,迎面遇到一群年轻美丽的姑娘,儿子问父亲那是什么。父亲说:“孩子,赶快低下头别看,那是坏东西。”儿子又问:“叫什么名字呢?”父亲回答说:“那是母鹅。”说也奇怪,那年轻人却说:“父亲,我求你给我弄一个母鹅。”……父亲明白,自然的力量压倒了他的才智,他后悔当初真不该把小伙子带到佛罗伦萨来。
——摘编自(意)薄伽丘《十日谈》
设问:阅读故事1 并结合所学,从中获取什么历史信息?故事体现什么?
设计意图: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故事,而生动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薄伽丘《十日谈》这则经典的故事,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体现了否定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人性,宣扬人性的自由。
故事情境2:1600年,天文学家布鲁诺被天主教会押往刑场,舌头被钳子夹住,而布鲁诺却毫不畏惧,无比英勇地迎接了死亡,他相信真理是不能被压制的。30年之后,当伽利略出版他的《关于托勒密与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后,也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被处以无限期监禁。当教会要他签字放弃其科学见解时,他说道:“地球还在转动。”表达了他对科学的执着信念。笛卡儿的《哲学文集》曾被编入《禁书索引》,但他并不畏惧,继续写作和传播自己的思想。
——王斯德《世界通史》
设问:阅读故事2 及结合所学,从中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哥白尼学说打击了基督教的宇宙观,否定了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观点。罗马教皇宣布《天体运动论》为禁书,并对坚持及发扬哥白尼的学说者,如布鲁诺、伽利略等人进行迫害。通过设问,让学生理解在封建宗教权威和现实的思维模式与社会传统统治控制之下,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需要的不仅是科学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勇气和献身精神。
情境3:
只要买卖赎罪券的“铜板在箱子里咣当一响,灵魂就会从炼狱里飞升”。
——修士 约翰·台彻尔
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绘画作品)
设问:问题1:从修士约翰·台彻尔推销赎罪券的广告,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问题2:为什么要买卖赎罪券?
问题3:结合修士约翰·台彻尔推销赎罪券的广告及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请设计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辩论词,并谈谈你的认识。
赎罪券,是罗马教会印制的一种赦罪符券。教会声称教徒出钱购买此种符券,即可赦免其罪孽,死后不受地狱之苦。赎罪券的价目,以罪孽大小而定。教士贩卖赎罪券,是欧洲中世纪特有的现象。
问题1 主要指向史料实证素养水平1: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问题2 指向史料实证素养水平3: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更丰富的解释。问题3 分别指向史料实证素养水平2、4: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叙述、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与教皇“因行称义”的异及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境4:
《在若弗兰夫人沙龙里诵读伏尔泰的悲剧〈中国孤儿〉》(1812年)
注:该画描绘18世纪法国沙龙盛况,画里聚集了启蒙时代法国上流社会的名流显要,他们围坐在伏尔泰的雕像下面听诵读《中国孤儿》,听众姿态各异,空气中似乎流溢着一股无形的思想。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伏尔泰(1694—1778)
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同样也不复存在。因为如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成为压迫者。
——孟德斯鸠(1689—1755)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卢梭(1712—1778)
设问:问题1:情境4 的绘画属于什么史料?从中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问题2:阅读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主张,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
问题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沙龙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假如你作为沙龙活动的组织者,邀请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参加,请设计活动的方案。
问题1 指向学业质量水平1—3:能够知道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等多种类型;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提取有关的信息。问题2 指向学业质量水平2—5:知道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理解启蒙思想家们核心主张: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问题3指向学业质量水平4—2:在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做出合理的论述。
第一,根据新教材大单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大单元思维,整合教材内容,注重对确定大主题的前后贯通,“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构建起长时段的知识体系,形成历史学科思维。
第二,“利用提问挖掘故事的历史信息,能将故事与一定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穿透故事发现历史的真相与价值。”但是“讲故事不是简单地选取一个完整故事即可,它应当包含问题的成分。故事的价值由问题决定,缺乏问题的提出与解释,学生则会陷入浅显地听故事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情境的设计,对所确定的大主题或大任务,选取的故事情境应该当是有价值的,让学生体验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第三,图像史料与文献史料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图像可见的表象信息,更要充分挖掘其背后不可见的意象信息。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促使素养落地。
[1][7]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6、17—18页。
[2]教育部:《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98页。
[3]张兆金:《在“复活”历史人物中还原历史——以“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例》,《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年第7 期,第54页。
[4][意]薄伽丘著,王永年译:《十日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01—202页。
[5][美]巴克勒、希尔、麦凯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3页。
[6]洪庆明:《沙龙 法兰西的文化象征与民族记忆》,《光明日报》2013年1月31日,第11 版。
[8]刘 波、王 傲:《历史教学中讲故事的四个层次》,《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年第4 期,第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