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主题引领下的历史深度学习实施例谈
——以《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为例

2022-09-29 08:09田秀芝山东省高唐县第二中学张传喜山东省临清市教体局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郑和西洋深度

◎ 田秀芝 山东省高唐县第二中学 张传喜 山东省临清市教体局

“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单元主题引领下的深度学习强调从宏观出发,注重不同时段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注重对主干知识的“深加工”,提炼出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引领课时教学立意与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持续性评价的作业布置等。为此,笔者以《纲要》上册第13 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基于单元主题引领下的历史深度学习实践探索的几点初步收获。

一、基于深度学习确立历史课堂教学立意与目标

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是确定好教学的立意与目标。而教学目标与立意的确定,除了考虑课标要求,还应从单元主题入手,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如《纲要》上册第13 课的内容,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本课隶属于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上承辽宋夏金元时期,下启晚清历史,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末期,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前夜。这一时期专制集权空前强化,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但同时又面临政治腐败、人口膨胀、人地矛盾激化、殖民势力东侵等内外危机四伏的局面。放眼世界,14—18世纪的世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的推动,西欧正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转型期,世界逐渐连为一体。而统治者面对世界大势,闭关自守,使此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基于课标和这种中外局势纵横关系的交错局势,笔者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挑战变化、鼎盛危机与发展局限”。本课共分三个子目,第一子目讲明朝的内政,以专制强化为重点;第二、三子目讲明朝的边疆问题和外部环境,从沿海到内陆。在第三子目中,简要述及清朝入关前和入关后统一南北方的历史,即明清易代,为下一课学习清朝的历史奠定基础。据课时子目逻辑关系并结合单元主题,提炼出本课的核心立意:明朝时期的变化与面临的挑战。为落实教学立意,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明清朝的疆域变化、兴亡时间,通过时间轴呈现关键时间节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和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3.探究郑和下西洋政策的影响,了解明朝海禁与倭寇的关系,明朝中后期面临的西方殖民者东侵和戚继光等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史实,培养学生的主权意识和爱国情怀;

4.通过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课堂的参与度,是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参与并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那么,在单元主题引领下,如何设计独特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其中呢?笔者在设计《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的教学过程时,通过导入到“专权皇帝、海上英雄、外来传教士”三环节再到课堂小结,以文字史料、图片、视频和小组活动创设情境,突出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参与度,做了如下探索尝试。

采用图片导入方式。开局呈现一个碗,结局呈现一根绳,讲述明朝历史的开始和结局的传奇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引出明朝何以开创盛世,又如何由盛转衰?在兴衰历程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由此走进大明王朝的历史,即第13 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激趣导入的同时,纵观明朝兴亡历程,从整体上把握明朝的时空观,为明朝政治的复杂埋下伏笔,为深度学习做铺垫。

环节一:专权皇帝

出示材料:

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实录》卷239“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卷239“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三: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25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

以“草根皇帝”和其继任者加强皇权的措施为切入点,采用史料和图片信息,理清明朝废相,设立内阁的变动;理解内阁专权和宦官专政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大明王朝的专制统治确立后,在边疆的经略措施如何?

自主学习:(限时5 分钟)

1.明朝边疆经略的措施;

2.这些措施体现的特点;

3.产生怎样影响?

展示成果:由学生个别讲解经略边疆措施,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大家做补充说明。

环节二:海上英雄

同学们在初中学习过郑和下西洋,请大家阅读教材,回顾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弄清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要?何以能?为什么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材料四:(郑和)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据(法)弗朗索瓦·德勃雷著《海外华人·序言》

材料五:郑和下西洋行程图(略,见《纲要》上第73页)

以表格的形式展示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时间、次数、人数、船数、船只大小、到达范围和使用设备进行对比的信息。

合作探究,设置郑和下西洋的问题链:为什么要?为什么能?为什么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在文字、图片信息解读中,认识郑和在当时所具有的难能可贵的海洋开发和海权意识;但是个人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政府支持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扬国威,耀兵异域,为其终止的命运埋下伏笔;在开放性问题的指引下,通过表格信息的对比,认识郑和下西洋是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支持下的大明王朝盛世的体现,是农耕文明下和平的交往;反观西方,是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殖民扩张的表现。郑和下西洋的命运,是明朝实力衰弱的体现,也代表着这种封建专制制度下的隐患,开始落后于世界的潮流,为西方殖民入侵等世界的挑战埋下伏笔,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环节三:外来传教士

展示图片《坤舆万国全图》(此图略,图见《纲要》上册第87页)

1.观察地图,有何发现?(学生回答:中国(明朝)在地图的中心。)

2.利玛窦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将中国绘于地图的中心,是为了迎合明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态。)

3.这反映出16—17世纪的西方正在发生怎样的剧变?(引导学生从地图中的航船认识西方在资本主义萌芽刺激和民族国家的支持下,开启大航海时代,进行殖民扩张。)

在问题链的解决中,认识到:在“天朝上国”理念根深蒂固的明朝,缺乏放眼世界的意识,当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时,明朝统治者选择视而不见或直接拒绝接受。明代空前强化的中央集权制的发展,逐步固步自封,对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扩张的西方全然不知;这种落后的体制阻碍了明朝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认识,导致中国错失了与西方文明深入交流的机遇;同时,明朝也无力及时应对西方的挑战,西方的挑战接踵而至。

西方的挑战有哪些?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西方殖民者东侵的史实。

以《坤舆万国全图》为切入点,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认识西方对中国明朝时期的挑战,而明朝落后的封建体制束缚了其赶超世界潮流的脚步,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东侵无力回应,进而认识到明朝时期社会逐步走向衰弱,逐步落后于世界的潮流,无力自我突破走向近代化进程。

课堂小结:明朝在政治制度领域的最大变化是废相设内阁,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这为明朝经略边疆、海上壮举、平定倭患奠定制度基础;但此时西方世界正处在从中世纪走向近代化的变化之中,明朝以天朝上国自居,拒绝与西方交流,固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变,未赶上世界潮流的变化,却迎来了西方的挑战,这势必走向衰亡。

三、基于持续性评价的历史作业布置

持续性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激励性、立体性评价。它可以随时了解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监测与调控学习过程、反馈与指导改进教学,有助于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持续性评价作业的布置,也要考虑单元主题引领下教学立意的落实,如在《纲要》上册第13 课学习结束后,笔者布置了如下作业:

明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废宰相,明成祖设立内阁,将君主专制推向高潮;内阁首辅曾权倾一时,宦官专权也层出不穷,成为君主专制的异化;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但终因国力衰落而错失开辟新航路的机遇;从明朝的海禁政策到戚继光抗倭斗争,看明朝对外政策与边疆建设;从明清易代到世界的变化对明朝的挑战,看西学东渐下明朝的应对策略……从明朝兴衰历程中,选取一个角度,自主命题,撰写小论文,谈谈自己的启示。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以小论文的形式,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等角度自主选择,自主命题,撰写个人启示,以期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四、关于历史单元主题深度学习探索的几点体会

通过实践探索,笔者体会到,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引领下的历史深度学习实施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善用时空观,解决历史问题。善于运用时间轴,梳理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探寻历史现象的本质,形成独特的史识。如在认识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时,学习完明朝废相设立内阁后,可以展示从秦朝到明朝中央中枢机构变化的时间轴,从纵向角度认识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趋势,理解废相设立内阁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进而迁移运用理解内阁专政、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的异化。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内阁专政、宦官专权的本质,也能为明朝政治腐败、专制危机,面临世界性挑战埋下伏笔。

2.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在有意义的、开放的任务和活动中,不断讨论、质疑和反思,运用所学知识与已有经验,分析、解决复杂历史问题与本质。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戚继光等抗倭斗争时,应该多补充史料,展现郑和下西洋时期朝贡贸易的过程,让学生情景化地了解长期“厚往薄来”的畸形贸易带来的财政负担,以至于后期明朝政府实力衰弱后无力支撑郑和下西洋而终止航海事业,郑和也因此错失发现世界的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感悟明朝海禁政策、专制集权制度的腐败导致封建王朝走向衰弱,而王朝的衰弱与西方的崛起形成对比,进而理解此时中国所面临的西方挑战也就水到渠成了。

3.妙置梯度递进问题链,发散学生思维。著名历史特级教师魏勇老师曾提及,历史课堂“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相对真实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换位思考的习惯和寻求全面对称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避免理性的自负和摆脱自以为真理在握的霸气”。可见,历史课堂需要围绕“单元主题”,在恰当的时机抛出有思维力度的问题,或者形成有思维梯度的问题链,尝试“头脑风暴”训练,从而真正实现深度学习。不过,笔者在上述课例中所设计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教师单方面预设的思维范围圈,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会使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受到影响,这是笔者的遗憾之处,故在此也提请老师们注意。

[1]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 期,第25页。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3—14页。

[3]魏勇:《用思想点燃课堂》,南宁:漓江出版社,2008年,第110页。

猜你喜欢
郑和西洋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清宫中的西洋医生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