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大概念教学策略*
——以大概念教学课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例

2022-09-29 08:09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但丁本课欧洲

◎ 邹 樱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学科大概念教学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教学方式。以大概念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用好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素养达成,实现历史教育课程目标。如何开展大概念教学?本文拟结合大概念教学课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教学设计,谈谈历史学科大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凝练大概念要着眼于大概念教学的价值

从大概念教学的价值出发凝练大概念,能促成课程目标更好地实现。大概念教学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性理解,形成学科观念;促进学生发生知识联结,发展适应能力”。这与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和目标的设定是一致的。教师在凝练大概念时,要重点思考凝练的大概念是否能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促进学习的迁移、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具体到《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课,为何“思想解放”可以成为课时教学的大概念呢?第一,“思想解放”可以成为知识结构化的锚点。学生根据“思想解放”概念的关键信息“冲击旧束缚、提出新主张”,可以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超越史事片段,形成对思想解放运动的结构化认知。第二,“思想解放”概念工具的形成,可以促进学习的广泛迁移。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中国古代、近现代史上思想领域内出现的新变化,更能帮助学生认识未知或未来发生的类似现象。第三,“思想解放”概念可以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它可以转化为如下图所示的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和问题链。第四,以“思想解放”概念作为学习途径,能更深刻地理解近代欧洲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要求。

需要另外指出的是,根据以上所述,本课例所在单元的教学大概念,还可以是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社会变革”等。

二、教学目标要建立大概念与课时、单元、课程目标的关系

同一单元、同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可以凝练几个大概念,意味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它们都可以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只是以不同的大概念为中心,核心问题和问题链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的目标都指向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课程目标。因此设计课时教学目标,首先要围绕大概念,在单元教学目标之下,整体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其次,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建立起大概念与课时目标、单元目标、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最后,还应关注大概念在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上的意义,既要体现其在知识整合中的中心地位,也要反映其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根据以上认识,本课例课时教学目标做如下设计:

1.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概况,结合其所处的时空和相关史料,分析并概括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

2.了解在13—18世纪期间,与思想解放运动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结合相关史料,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认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3.结合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概况、发生原因和影响,概括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说明。

三、教学过程要凸显大概念的建构和生成

大概念教学过程是大概念的建构生成、理解迁移的过程。大概念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凸显建构和生成的特点。

(一)以论证方式开展教学

本课例的整体设计体现演绎论证的思路,兼有归纳论证。首先要求学生从抽象到具体,根据“思想解放”的辞海释义,结合近代欧洲思想运动的相关史实理解何为“思想解放”,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为何发生,又有何影响。最后再要求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归纳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这一过程,既具有下位学习的特点,也具有上位学习的特点,既体现了顺应,也体现了同化,有助于学生建构“思想解放”的概念。

(二)体现历史探究的特点

历史学科大概念教学,还应遵循历史认识的特点,渗透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历史学家一样探究历史。

本课例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如上页图所示,探讨的问题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有何影响”。这与教科书从“为什么”到“是什么”再到“有何影响”的叙述不同。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和影响时,要求学生调动的知识包括教科书第二到第六单元的内容,而不只局限于本课或本课所在的单元。这些设计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合历史认识特点的建构。一般地说,历史学家们是先发现历史事件或现象,然后再分析其因果关系的;对因果关系的阐释则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立足于长时段。本课例的整个教学过程还渗透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将史料和史事置于相应的时空之下,进行历史解释。再如,提供的史料基本上属于一手史料,像《神曲》《致德意志贵族书》《哲学通信》《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要求学生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辨析等。

(三)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获得与保持”,而“意义接受学习,主要是指从呈现的学习材料中获得新的意义”。比如本课例在解决“近代欧洲有哪些思想解放运动?为何这些运动被称为思想解放运动?”大问题时,提供了如下材料,丰富学生对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细节认识;同时通过如下所示的小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强化对“思想解放”的理解,并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历史解释。

材料1:噢,兄弟们,已至西方,你们都经历了千难万险;去认识太阳背后无人世界,因我们之生命十分短暂,现在它已经是所剩无几,切莫要拒绝此亲身体验;应想想你们的最初起源:并非为作畜牲诞于世间,而是为觅知识、寻求良善。

——[意大利]但丁《神曲》

材料2:他们制造一种理论,竟说教皇、主教们、传教士们,应当被称为“教会阶级”,而君主、贵族、手艺人和农民被称为“世俗阶级”——一个多么富于欺骗性的巧妙发明!但是我们无须害怕。因为所有的基督徒们都是真正地属于教会阶级的,我们有同一种信仰。

——[德]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3:不久以前,在一个著名的集会上,有人争论这样一个陈腐而烦琐的问题:哪一个是最伟大的人物,是凯撒、亚历山大、帖木儿,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说,这一定是伊萨克·牛顿。这个人说得有道理:因为倘若伟大是指得天独厚、才智超群、明理诲人的话,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法]伏尔泰《哲学通信》

有关材料1 的问题设计:

(1)这三则材料反映了三位思想家有何主张?为何这些今天看起来稀松平常的观点,在当时具有思想解放的特点?

(2)材料1 所示是但丁与奥德修斯相遇时,奥德修斯所说的话。奥德修斯是古希腊智慧的象征,你认为但丁会将与他的相遇安排在天堂、地狱还是炼狱?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判断?

(3)实际上但丁将他们的相遇安排在地狱。这样的安排体现的是中世纪的价值理念。中世纪的价值理念是什么呢?从材料1 中看到但丁又借奥德修斯之口,赞赏了勇于探索、珍惜现世的精神。你如何看待上述但丁思想的矛盾之处?

四、教学评任务(问题)关注大概念的理解和迁移

迁移是“大概念的本质和价值所在”,学生是否具有迁移能力,也是考察其是否具有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要使大概念教学真实有效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评价和学习任务(问题)应围绕是否能考查和促进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和迁移进行。

(一)提供体现大概念的同质性材料,进行区别化设问

本课例的前述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思想解放”的特点。教师在重点分析了材料1 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设问,对材料2、3 进行分析。为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还进行了区别化设问,比如:但丁的思想为何具有矛盾之处?马丁·路德为何认为德意志贵族会支持他?伏尔泰为何如此推崇牛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思想解放”概念的同一问题,即相关思想家所处时代对思想的束缚是什么?他们的新主张如何冲击这些旧束缚?通过这种“举一反三”的设计,一方面强化学生对“思想解放”概念的理解,形成同一性的定势,促进迁移;另一方面也以此考察学生对“思想解放”概念的理解程度,达到评价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围绕大概念进行由浅入深的概括和反复论证

在本课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概括材料所示的三位思想家观点的共同特点;再要求学生归纳教科书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相似之处;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本课的所有内容,概括思想解放运动的特征,在引导学生得出思想解放具有“历史性、先导性、批判性”等结论后,再要求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史实加以论证。这样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概括中、在不断的概念同化和反复的论证中,不断强化对“思想解放”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也通过这一过程,不断考察学生对大概念认识的清晰程度。

(三)作业设计重点考察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作业既是对课堂所学的巩固,也是评价手段。大概念教学的作业设计,应当围绕大概念进行。如下所示,本课例设计的作业内容都是围绕“思想解放”大概念设计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情,教师提供了三项作业。这些作业因为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和问题的开放程度不同,难度也有不同。

作业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有哪些贡献?

作业2:有学者认为在16、17世纪(明清之际)中国出现的新思想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作业3: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涌现了很多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比如,但丁、达·芬奇、马丁·路德、加尔文、哥白尼、伏尔泰等,请你结合他们在思想解放方面的贡献,拟一个简短的评语。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大概念教学,是一种立足于学习迁移、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历史学科大概念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站在理论的高度,在相关教育理论和史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历史课程的内容,凝练学科大概念、以大概念为中心组织教、学、评活动,关注大概念的建构、生成、理解和迁移。

[1]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架构》,《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5—16 期,第35页。

[2]陈至立:《辞海》(第七版)第3 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第2144页。

[3][美]奥苏贝尔著,毛伟译:《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页。

[4]转引自王军:《再议〈神曲〉——但丁逝世 700 周年祭》,《外国文学》2021年第3 期,第22页。

[5]转引自齐思和等:《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151页。

[6][法]伏尔泰著,高达观等译:《哲学通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6页。

[7][美]格兰特·威金斯等著,闫寒冰等译:《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76页。

猜你喜欢
但丁本课欧洲
欧洲“芦笋季”
年老的画家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