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中楠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工匠精神是目前我国制造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的内生动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将工匠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融合,全面性地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专业课程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我校电梯专业的必修课程“电子技术”开设于第一学年,对于从高中刚刚升入高职院校的新生来说,对其进行工匠精神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要,并且本课程具有概念多、知识点多、灵活性高、应用范围广、实践性强等特点,与此同时,课程内容符合中国制造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开展以工匠精神为导向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一块天然试验田。通过对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综合素养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我校电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职业荣誉感。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灵魂,是打造一流制造所必需的精神,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然而,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目前有些职业院校在盲目追求社会服务和培训功能、重视技术技能训练、关注学生就业状况等更为实际目标的同时,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逐渐淡化。众所周知,专业课程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环节。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实际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现不足,缺少完善的培育措施和改革方案,教师、教材、教法、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要素和环节在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上还处于“喊口号”的初级阶段。如在课堂教学上,授课教师自身的工匠精神和意识缺失,工匠精神引领不足,工匠精神等元素生搬硬套,不能自然融入实际教学内容和项目中,教学过程中缺乏匠心态度和意识、匠魂和匠技素养的渗透;在课程模式、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教材教法等课程建设上,由于很多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的产教融合模式流于表面和形式,导致“双师”融入度低,企业技师的工匠示范性不强,导师带徒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研制活页式教材、企业实习实训等在塑造工匠精神的举措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较差;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评价的时候,也没有充分考虑和融入工匠精神等要素,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造成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的考核不具有可操作性,难以实施。因此,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对高职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势在必行。
实施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通过融入工匠精神重组教学内容、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目标创新课程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将工匠精神等元素有机融入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方案、撰写实习指导书等教学环节,通过工匠精神等目标的顶层设计和碎片化元素融入课程全过程的“点—线—面”体系构建,促使授课教师内生工匠意识,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教风,并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提高对知识点和技能点掌握能力的同时,能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养成规格严格、严谨求精的学风,使工匠精神得到内化固化。
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强调“润物细无声”,重在自然融入和严谨贴切,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打破了传统的简单依托课程教材内容对各章节知识技能点进行教学的体系结构,转变为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为导向,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工匠精神元素,对课程的思政体系进行顶层设计,“点—线—面”构建,建立专业知识能力与工匠元素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技术技能发展和工匠精神培育紧密联系,并结合电梯专业所对接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以具体的工作项目为载体,整合重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课程内容上,将“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组为老年助行车电路设计、电梯井道照明电路设计、乘客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扶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若干个任务,其中老年助行车电路设计项目,主要是结合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等比赛项目,通过这种以赛促学、以学促研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而电梯井道照明电路设计、乘客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扶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这三个项目则主要是与电梯专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规格严格、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内化的工匠意识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教师除了教学以外其他事务繁多,工作压力较大,并且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专业理论课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能动性较低,自身追求精益求精、规格严格、严谨细致的积极性较低,且对于创新精神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浮于表面、认识不深,无法真正做到将其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因此,在“电子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团队的组建中,首先积极对接我校电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合作企业,安排校内授课教师下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训,并与企业技师共同开展科技合作和技术攻关,使校内授课教师熟悉企业生产流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加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具备“双师”素质。从而,可以反哺专业课程的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动态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保持课程教学内容的前瞻性与实用性,使课程跟企业工作岗位技能需求有效衔接。并且在校内教师下企业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与企业一线的工匠技师“并肩作战”,切身感受企业优秀工匠技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地提升自身工匠精神和意识,从而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此外,充分发挥我校电梯专业行、企、校深度合作优势,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组建“双师型”授课教师团队。兼职教师拥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技术技能,而且还可以在工作态度、劳动精神等方面影响学生,对学生匠心的塑造起到榜样作用,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内化。
在以培育工匠精神为导向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理实一体化课型,按照教学内容,将不同项目中的教育任务划分成认知检查、检测维保、诊断修理和综合实践四种课型,任务的难度系数由易到难,技能等级由低到高层层递进,涵盖的工匠元素相互串联。此外,不同的课型还分别对接我校电梯专业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不同技能等级中对电路知识的要求,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创设具体任务实操情境,并融入企业文化,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上,整合行、企、校各方教学资源,坚持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元素渗透并重的原则,积极借助VR虚拟仿真、AR第一视角可视化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我校电梯专业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常驻学校兼职教师的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采用问题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线上教学主要针对认知检查课型,充分利用学习通等在线教学平台和VR虚拟仿真软件,融入优秀工匠人物事迹、电梯真实事故案例、企业工匠文化素材等,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电子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学生可在线上平台实时与老师互动,营造自由平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线下教学主要针对检测维保、诊断修理和综合实践三种课型,依托我校国家级电梯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校企合作资源优势,综合利用5G-AR眼镜、电梯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化设备,做到课内学习和行业、企业实践互动,课内学习重在知识和技能学习上渗透工匠精神等元素,如将行业优秀理论、企业实践成果、工匠楷模等案例与授课内容相融合,同时在课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如参与常驻我校的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实际项目,通过“导师带徒”“大师传艺”的方式,开展企业真实项目的综合实践学习,引导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实现工匠精神的职业价值。
传统的课程评价考核普遍由学校教师单独进行,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高,平时成绩也多以项目实施、考勤情况、平时作业作为主要依据,关于素质考核的占比较低,并且素质考核中也很少融入和体现有关学生工匠精神养成内容的评价指标。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的考核评价中,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由学校教师实施的评价模式,基于课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加强课程学习与企业实践的过程性考核,构建由VR虚拟仿真平台、学校教师课内教学评价、课外企业实践效果组成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劳动纪律、职业素养、知识和技能水平等指标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考核评价。此外,由于“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我校电梯专业的学生,其未来的就业岗位为电梯检验检测、电梯维护保养、电梯安装维修等,与公共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课程的整个评价考核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安全素养的评价,一旦涉及安全等核心职业素养需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积极对接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相关岗位技能等级考核内容,汲取其中涉及电子技术相关知识的技能考核点,按企业技能要求以及行业素质评判,对学生的课内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以及课外企业的实践效果进行“红带”“绿带”和“蓝带”三个技能等级的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全部采用量化指标进行分任务考核,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工匠精神的考核评价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国家、企业、学校、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我校电梯专业必修课“电子技术”为载体,进行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及考核评价模式进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有效达成,职业素养逐步养成,工匠精神得到内化。但是,本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如授课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提升路径、企业活页式教材以及校本教材工匠精神元素点的融入等。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课程的考评方式,逐步引导工匠精神成为师生课程教学中共同的价值追求。希望通过我们所有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人员的不懈努力,可以培养一批具备劳动精神、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