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9-29 08:45倪素香
中国德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建设

■ 倪素香

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提升教师素质的需要。今天我就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教育部印发的系列文件精神,和大家一起探讨新时代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一、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今天少数教师中还是存在师德和师风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师德方面出现的问题

师德主要是对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目前,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未能处理好学术自由与政治纪律的关系、科学研究与课堂讲授的关系。由于某些教师政治立场不坚定、过分强调学术自由,在研究中、课堂上或媒体上发表错误言论。从公开曝光的几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来看,教师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仍然存在,在高校的表现相对突出。其次表现为未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少数教师未处理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未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传递的关系,未处理好学生成才与学生成人的关系。在现实中有些老师没有课程思政的意识,没有立德树人的觉悟,仅仅是传授了书本知识,而忽视了育人的职责。

二是在学术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学术腐败问题,表现为权学交易、权研交易、权钱交易等。其次是学术不端的问题,表现为抄袭剽窃、实验作假等。教师抄袭剽窃的行为也被教育部通报多次。再次是学术失范问题,表现为论文重复发表、粗制滥造等。在被国际期刊撤稿的论文中图片重复、结论不可靠、数据完整性存在疑问、结果无法重复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学术失范、不遵守学术道德的表现。

三是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师德角度而言,社会公德问题就是教师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上表现出的行为、举止、语言等粗暴和不文明的行为。教师队伍中仍有个别老师道德素质低下,高校教师日常指导学生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当、简单粗暴,有辱骂侮辱学生的言行,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也有虐待儿童、体罚学生的问题被教育部通报,都说明某些教师在社会公德方面出现了问题。

(二)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师风是指教师的作风,主要表现为学风、教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师风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少数教师在工作学习、理论提升方面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敷衍塞责、不求甚解、学风不严。有少数教师认为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足以应付工作,因此不认真钻研业务,也不再继续努力学习,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科研能力后劲不足。特别是有些老师对政治学习热情不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弄懂弄透理论内涵的意识淡漠,导致对理论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贯彻不到位。

二是教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重科轻学、重研轻教, 计较得失、安于现状, 投入不足、关心不够。个别教师仍存在缺乏敬业精神、不能做到言传身教、对学生不够关心的问题,也有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教学内容更新不够等问题。还有在岗中小学教师违规进行有偿补课等问题,教育部多次曝光仍屡禁不止。

三是生活作风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群体中存在个别教师行为不端、作风败坏,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媒体曝光多起高校教师、中学教师骚扰女生的案例。还有教师参加学生家长付费的宴请以及违规收受礼品、私自收取并侵占学生费用等违规违纪的案例也被教育部曝光。

二、师德师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属于个别现象,但是由于教师角色的特殊性,所以哪怕是个别问题也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反应。只有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外在因素

一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行为和观念总是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下,由于受享乐主义和不正之风的影响,个别教师出现理想信念丧失、师德失范的问题。要杜绝师德师风中违法乱纪的问题,需要加强社会大环境的建设,以此根绝此类问题产生的社会土壤。

二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学校的任用制度不严格、责任制度不到位、培训制度不落实、监督制度不公开等,也会造成师德师风问题。另外,具体落实机制方面诸如考核机制不健全、晋升机制不完善、绩效机制不科学、保障机制不到位等,也是师德师风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特别是监督机制和惩治机制的缺位,会使学术不端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遏制。

三是师德教育不到位。职业道德培训不够、师德师风学习不足。高校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观意愿不强。有问卷调查显示,有77.4%的受访教师表示“除非有任务安排,否则不会主动参加师德培训”。道德教育和师德培训的不足,容易使教师思想松懈,责任感丢失,道德感弱化。

(二)内在因素

一是理想信念缺失。教师自身思想观念放松、理想信仰的缺失,是师德师风问题发生的内在根源之一。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位教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那这位教师就是不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罢了。所以理想信念不能丢失,丢失了理想信念,就会犯各种错误。

二是道德意识淡漠。有些教师道德义务感不够、道德责任心不强,是导致行为失范的内在原因。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也要求关心爱护学生,要求教师做到“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如果丢失了职业责任心、道德义务感,就会出现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伤害学生的行为发生。

三是职业荣誉不足。某些教师可能会因为工作平台不够、工作枯燥乏味、薪水不高、专业不对口、职称上不去等因素,自身不愿努力工作,从而丧失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导致职业尊严缺乏、职业倦怠严重。我们知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需要每位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能完成。一旦教师懈怠放弃,就会出现学风、教风方面的问题。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鉴于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在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着重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环境建设

一是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经济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另一方面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二是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不仅是广大教师自身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强化权利保护,维护教师职业尊严。维护教师依法执教的职业权利,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合法职权,研究出台教师惩戒权办法。学校和相关部门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对无过错但客观上发生学生意外伤害的,教师依法不承担责任。相信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教师的权益会不断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这为教师安心从教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三是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是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进一步营造好尊师重教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强化各方联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注重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的影视文学作品创作,善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传递教师正能量,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社会舆论在揭批师德师风问题的同时,不能忘记一大批教师在默默奉献、甘做人梯的感人事迹。因此社会舆论要在宣传教师典型和先进人物上多下功夫,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完善领导制度。首先要完善党委领导的工作制度。《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完善党对高校教师工作领导的制度,准确把握新时期知识分子特点,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配合的大教师工作格局。其次要进一步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的作用,加强相关部门协同,健全会商协调制度,建立奖惩联动制度。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出,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根据职责权限和责任划分,对履责不力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依纪依规问责。随着体制机制的逐步健全,扎紧制度的笼子,师德师风问题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三)强化宣传教育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强调,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及教师生涯全过程,师范生必须修学师德教育课程,在职教师培训中要确保每学年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二是加强典型榜样宣传。加强先进教师的榜样宣传,发挥他们在学生成人成才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开展多层次的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形成校校有典型、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局面。组织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人物开展师德宣讲。

三是加强法治纪律教育。《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强化纪律建设,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规范体系,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通过法治纪律教育、警示教育等,可以筑牢教师的底线意识,提升道德意识。

(四)提高自身认识

提高自身认识,就是要努力做“四有”好老师。“四有”好老师出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

一是有理想信念。《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都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立德首先就是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是有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指出,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发生师德失范行为,本人要承担相应责任。立德就是要立职业道德。

三是有扎实的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教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要有一潭水。有扎实学识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

四是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师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教师打开学生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护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有爱心是教师从教的基本素养。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束今天的讲座。“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样,重任在肩、前景光明,让我们一起奋发努力!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建设
致良知与师德
寒露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农村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