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翔 王怡然 樊蕾 毕丞姬
(1.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德宏职业学院 云南德宏 678400)
为了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大学生的竞赛越来越多,内容丰富多彩。以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可以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创新创业比赛和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但是部分专科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对这些竞赛都是临时通知,没有事先组织和规划。特别是对于创新创业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赛,参加的学生少,指导老师对比赛内容不了解,对比赛不重视。研究发现这些学生不参加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老师的引导,担心自己能力不够,不能获奖。不敢尝试,不能勇敢地迈出挑战自己的一步,等毕业了走上社会之后面对的困难更多。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参考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和国外的贝尔兰卡斯特制的培训模式,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1-3]。
综合分析现在大学生计算机竞赛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二级学院没有赛前规划,比赛都是临时通知、临时组织,比赛结果质量受到影响;(2)学校对比赛不重视,对获奖同学和指导老师的奖励太少,导致学生和指导老师缺乏比赛积极性;(3)比赛没有融入教学,大部分学生到大三做毕业设计时都不具备独立完成一件计算机作品的能力。
(1)指导学生比赛需要消耗时间和精力,收到的回报太小,部分老师不愿意作为指导老师;(2)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年龄偏大,对学生的沟通和指导效果不如年轻的指导老师;(3)部分指导老师安于现状,没有继续学习,对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了解甚少,曾经所学专业技能已经被时代淘汰,导致参赛作品的水平太低,不能获得好的成绩。
(1)学生太懒惰,大部分时间用于玩游戏,学科任务都完成不了,不愿意参加相关竞赛;(2)有部分学生想参加比赛,担心能力不足,得不到老师引导,不敢报名参加;(3)部分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退缩,也不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最后无法完成参赛作品。
根据专业学院,把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别组成3 个小组,建议每组不少于3 人,年轻教师不少于2 人。每个团队有一个年轻教师作为带头人,主要负责团队的管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更多指导专业技能。
参考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和国外的贝尔兰卡斯特制,该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从大一开始至大三上学期培养的学生中选出专业技能比赛和综合素质比赛的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每个类别2人。根据比赛类别的案例、技术要求和技术知识等内容对这部分同学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教师的指导工作来指导其他同学参加比赛。待这批同学毕业之前会继续选出大二的同学进行培养,依次循环,保证每年参赛指导工作的运转,这样可以减少指导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模型中加入绩效考核,大一上学期,把新生班级的自愿报名参加竞赛队伍的同学分为不同的竞赛类别,为了提升竞赛作品的质量,指导老师会每周安排学习任务。学生必须每周按时完成分配学习任务,每位同学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都将作为学期末的绩效考核指标之一。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淘汰不积极学习的同学,提升学生的质量。加入竞争机制,大二学生通过大一的学习,需完成参赛作品,根据学习积极性、参赛作品的成绩和指导老师和核心队员的建议,选择核心队员。最终形成一个核心学生为主的传帮带循环模型[4]。
图1 核心学生传帮带的计算机竞赛团队模型
校园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建设非常重要,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存在部分信息化平台系统现有功能不足,辅助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待开发的问题。总结学校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优缺点如下:(1)教师招聘管理系统,现状为无系统,采用传统邮箱报名,增加工作量,影响招聘工作效率;(2)教师考勤管理系统,现状为使用OA来完成申报和审核,无汇总功能,年终还需要人工来完成考勤统计;(3)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现状为使用第三方付费软件;(4)校园信息化大数据,现状为校园中的信息化平台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是学校没有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部分系统独立存储,形成信息孤岛。学生可参考表1 中的校园信息化项目作为参赛作品。项目完成后还能帮助学校构建信息化平台,为校园建设做贡献。
表1 近三年大学生计算机竞赛团队建设情况统计表
指导老师可以把主持或参与课题作为学生参赛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可以参与科研也可以接触计算机前沿技术,另一方面指导老师可以完成科研内容。计算机专业老师的课题都涉及软件开发和算法设计,老师在完成自己课题的同时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可分配给学生完成部分简单内容,待学生技术成熟后,在分配核心内容。部分老师因年龄偏大和没有职称需求等原因缺乏科研动力,借助学生的参与,帮助老师完成课题。
2019—2021 年,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例,学生专业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现代教育技术。总结了近几年适合该学院学生参加的相关云南省的竞赛,从比赛内容上看,计算机专业技能类的比赛有:(1)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适合参加的类别有物联网和软件测试;(2)“振兴杯”云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适合参加的类别有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云计算平台与运维);(3)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适合参加的类别有软件开发、数字媒体、数据可视化。计算机专业技能类的比赛就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够完成一个作品或有典型案例的问题解决能力。
2019—2021 年,采用该文提出的核心学生传帮带的计算机竞赛团队模型。近3年大学生计算机竞赛团队建设情况如表1 所示,发现每年教师队伍的人数都在增加,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团结建设队伍中,每年参赛的学生人数都在增加,学生获奖人数也在增加。随着团队建设的开展,学生的获奖情况在逐年增加,虽然没有获得一等奖,但是学生参赛获奖率提高了40%。在指导老师科研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经过3年的团队建设,指导老师在课题立项数中明显提升,2021年有2项项目结题,同时有16篇论文公开发表,包括5篇核心期刊,成果丰硕。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建设学校教师考勤管理系统和高校教师招聘管理系统,教师考勤系统实现在线统计考勤情况提升招聘工作效率,高校教师招聘管理系统完成教师招聘线上报名和审核。高校教师招聘管理数据通过数据收集,实现了高校教师招聘大数据的可视化平台,提升了学校人事管理工作效率[5-6]。
通过3 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70 余人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团队,其中指导教师11人,占计算机专业教师人数的35%左右,参与学生人数80 余人,占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总数的39%左右。实例证明,大学生计算机竞赛团队建设采用核心学生传帮带的计算机竞赛团队模型实现每年学生新老交替的流动式发展。该模型可以提升学生技能和获奖,指导老师科研能力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要想提升学生获奖等次,指导老师需要提升能力,指导老师的指导时间就会减少,以后研究方向需要考虑更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