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洋 单玉平 闻艺 东方剑桥教育集团
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国文化复兴、民族崛起,幼儿健康、健全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创新都有重要意义。为了客观、真实、全面地了解当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的现状,本文通过调研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13个省市的1805名教师、园长、家长和专家,分析调研数据后发现,教师的职位、学历、教龄都是影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因素,目前幼儿园依然存在对传统文化教育理解有偏差、缺乏系统规划、缺乏专业支持和家园合作模式不成熟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跨越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不仅在道德修养、价值方式和处世哲学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和共荣,其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立体、活泼的。由于历史原因,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有偏差,但随着中国的复兴崛起,人民的文化自信逐渐觉醒,开始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树德立人的教育理念和团结和谐的发展思想,更适合培养适应当前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科技形势的复合人才。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走进人们视野,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重要问题和热点话题。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中观层面将教育内容划分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和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三个方面。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学前阶段正处于幼儿关键能力发展、习惯养成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也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抓住幼儿传统文化认同的关键期。我们应借助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实幼儿园的活动内容,丰富幼儿园的活动形式。让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等成为植根幼儿内心深处的精神血脉和文化素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最早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最终实现助力幼儿健康成长,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文化发展创新奠定基础。
为全面了解当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两种途径获得了目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数据。调研开始前,对调研的范围、调研的方法和调研过程中使用的工具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修订。
为全面获取当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证性研究数据,研究者借助问卷星平台分别向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的13个省市1724名幼儿园教师做了调研。为了补充问卷调研的不足,研究者又深入电话访谈了9名学前专家、52名园长、12名教师和8名家长,共计81人。(见表1)
表1 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对象汇总表
为了客观了解当前国内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厘清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管理层、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层级对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看法和需求,本研究先后采用文献分析法收集信息和确定调研框架,问卷调查法调研现状,访谈法做补充和细化,将质性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用多元化的取证方式深入了解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对收集上来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记录分别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和关键词提取器软件进行分析。目前幼儿园传统教育现状的调研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问卷调研数据代表性的分析,二是对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因素的分析,三是对调研数据与访谈数据的对比汇总分析。
通过对教师问卷的基本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发现虽然公办园教师103人对比民办教师1621人有显著性差距,但调研的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职位分布结构比较一致,其中一线教师填写比例高达83.18%,5年以上的教师占比49.48%,两个关键数据表明,本次问卷能反映一线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但幼儿园群体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值得大家关注并重视。(见表2)
表2 问卷调研基本信息数据汇总表
?
其他岗位 8 74 60 6 148(8.58%)实习教师 2 62 23 1 88(5.10%)保育教师 5 10 9 0 24(1.39%)配班教师 44 326 227 7 604(35.04%)主班教师 33 387 295 3 718(41.65%)保教主任 6 43 24 0 73(4.24%)园长 5 33 31 0 69(4.00%)职位
为了了解影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将教师教龄、学历、职位与幼儿园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教师理解能力、活动组织频率及教师对活动的满意度的结果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教师教龄、学历和职位三者之间都在99%的置信区间存在显著中、低强度的正相关;教师学历与活动满意度在95%的置信区间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教师教龄与活动组织频率在99%的置信区间内存在低强度的负相关;教师职位与园所重视程度、教师理解能力和组织频率,分别在95%和99%的置信区间存在中、高等强度的正相关,与活动满意度在99%的置信区间内存在低强度的负相关。(见表3)
表3 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系数分析表
综合表3的分析结果可以推导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教龄和职位三者之间相互影响,职位高的教师学历也会更高,职位的稳定性也会更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位是影响幼儿园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活动组织频率、教师理解能力的关键正向因素,但教师教龄是负向因素。因为职位和学历高的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组织和理解更深刻,所以对当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更高,故满意度呈负相关。
1.幼儿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有偏差。
调研发现,目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常因为幼儿发展需要的,占比90.14%;其中教学计划占比70.48%,园所特色占比67.69%。而教师选择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主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兴趣出发,分别占比92.92%和85.03%;而教学计划(园本课程)和教师操作能力分别占比57.42%和57.19%。
访谈中几位专家都强调,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参与度,也要关注教师的组织能力。因为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传统文化水平较低成为制约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突出问题。另外,教师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例如,幼儿园在制定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计划时,很容易出现重模仿轻思考的现象,生搬硬套一些幼儿园常规活动的开展方式。调研中发现,上海某幼儿园在做中秋节活动时,照搬了六一儿童节的组织形式,中秋节当天晚上把孩子、家长留下来,在园里组织了一场很大的中秋节晚会,教师、幼儿、家长都表演了节目,很热闹,但却与中秋节所蕴含的本意(家庭团圆)背道而驰。
2.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规划。
《纲要》指出,“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意见》强调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指出: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调研发现尽管多数幼儿园已逐渐加强了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纳入幼儿园课程,但总体上仍然对传统文化的理论价值认知模糊,未对其进行系统规划,以至于传统文化在整体课程内容中比重较小、分布不均,无法系统性地提高幼儿的传统文化修养。
目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的方式主要是幼儿园组织全园活动、班级自行组织活动和家园合作三种方式,分别占比83.41%、67,17%、62.82%。幼儿园内部则主要为主题活动,占比88.11%;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占比84.4%;五大领域融合活动,占比73.55%;日常生活活动占比72.8%和环境创设占比70.77%;游戏活动、区域合作和家园合作等方式分别占比68.27%、63.57%、63.69%。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中涉及方式主要有手工制作,占比88.63%;多媒体演示,占比82.54%;民间游戏,占比74.59%;亲子互动,占比71.52%;歌舞表演和外出参观分别占比52.9%和43.97%。
针对以上数据,可以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的组织方式进行分析。首先,从教育内容上看,基本是依靠幼儿园自身的经验和基础,缺乏不同立场、不同知识结构和不同社会角色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多角度的理解,由于教师的个人力量有限,所以开发的资源就相对比较零散、随机性强,缺乏宏观理解和整体把握;其次,从教育形式上看,大多数幼儿园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仅仅表现为表浅的物质层面内容的教育,调研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幼儿文化精神的感受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培养;最后,从教育的组织方式上看,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主要有显性活动,如各种手工活动,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等,还有一些隐性的活动,如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对集体、个人概念的理解和外显的行为示范,但内容选择单一,组织形式浮于表面,所以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突击式的特征凸显,缺乏内在组织的连续性。
3.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的支持体系还不完善。
教学材料和资源是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具体包括:构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体系;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多元化教学材料;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资源平台,支持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前会做的准备有:了解相关知识、准备活动需要的材料、对环境进行创设和通知家长参与等步骤。而教师选取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内容来源主要是季节、节日与周边环境资源,占比83.93%;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的感兴趣的内容,占比80.8%;园本课程,占比56.32%。
如前文所述,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在向幼儿介绍节日庆典、中国传统艺术、民间故事等显性文化,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等显性文化被列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但在访谈一线管理层和教师时,普遍反映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首先缺少信息材料的获取平台,教师对上网查找到的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不能保证;其次,缺少关于传统文化专业、系统的培训,教师对于知识点的解读要依靠培训者水平,很不稳定;最后,关于传统文化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不清晰,无法支持教师准确、清晰地观察幼儿的变化。这些问题都希望能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4.家园合作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还需要继续探索。
家园合作是重要的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之一,但是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反馈绝大多数家长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在日常教育基础上锦上添花的内容,他们会配合园所开展活动,但是更关注孩子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园所与家长合作的内容也比较有限,62.82%的园所会采取园所组织,家长参与的方式。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未发现由家长发起的反向推动活动案例,还是高度依赖幼儿园和教师的组织,缺乏核心亮点和价值体系。教师、家长的积极性也需要调动,家园合作的方式更需要借助当前科学技术,丰富形式、加深体验。
综合以上调研、访谈结果和分析讨论,我们基于对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现实情况下面临的不足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总结出以下四点建议,希望对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所启发。
《纲要》和《意见》同时指出:教师在校学习期间,增加对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是未来学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教师职前、职后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学分一贯制度,在教师步入工作岗位后,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继续加强对所在辖区幼儿园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教育,并与之前的学分叠加。在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教育信仰的落脚点,还可以激发幼儿教师的教育热情和使命感,在不断提升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最终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当下,数字化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文化教学需要融入数字化特征,使幼儿的教学方法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呈现多元化发展,这些方法的结合可以促进幼儿的发散思维和辨别思维,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如何汇总、统筹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利用汇总过程中的资料,建立传统文化教学数据库,充分挖掘、利用、整合资源进行教育,对于调动教师开展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通过第三部分的数据发现,教师职位是影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正向因素,教师教龄是影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的负向因素,教师学历和职位会影响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的水平。幼儿园领导层在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园内年轻高学历群体教师的带动作用,鼓励老教师参与贡献经验,优势互补一起研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的实施方案,可以在园内设置试点班,积累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后,再由点到面地开展活动。
犹太人有句俗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社会规则,即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性的存在。《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家庭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同时也需要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如,应鼓励幼儿参与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圣地和遗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名胜古迹,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等。
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应加大对家长群体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建立学习者社区,联合家长一起做传统文化教育的教研工作,学习同一主题内容,讨论同一主题问题,建立共同的对话机制。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为幼儿创设立体的文化氛围,还可以梳理以幼儿为核心的各种对话关系,减少对话冲突,建立信任,打造和谐的家园关系。
幼儿阶段是人生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个性塑造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幼儿接受的文化教育至关重要,对幼儿的人生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如何抓住学前阶段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期,完善幼儿园展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把经典的内容创新做,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还需要大家坚持不懈的共同探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