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果导向专业群建设路径的构建和实践
——以中医康复专业群建设为例

2022-09-26 04:03郭源秩许慧艳戴莉莉陈若冰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保健实训康复

郭源秩,许慧艳,戴莉莉,陈若冰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其中重点任务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第一,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第二,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第三,加快人才培养,着力培养社会紧缺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共同制定了《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三级中医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85%、70%,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鼓励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这表明,研究和倡导传统康复医学,大力发扬其特点和优势,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但中医药康复服务产业人才发展则制约着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的提升,因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成果导向探讨专业群的建设路径,以促进中医药康复服务人才的培养。

一、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由斯派蒂(Williani G.Spad)于1981年提出,2016年被引入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这一理念强调三个要素——以学习者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运用该理念进行专业建设,就是以人才培养成果为出发点,逆向分析,倒推实现成果的环境,制定培养策略,正向实施,开展人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进行诊断改进,以保证质量。该理念融合了目标管理、PDCA循环质量管理理念,具有方法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意义,可作为专业建设的范式[1-4]。

二、成果导向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的设计

根据成果导向理念,设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首先对接中医康复技术产业群以确定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然后倒推获得此类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怎么样培养这样的人),实施专业群建设路径,建立诊断反馈机制,动态评价、诊断专业群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见图1)。

图1 成果导向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设计

三、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我们对卫生部和教育部网站、中国知网、中国养生保健等网站进行文献查阅,并利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中医康复及养生保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中医康复治疗师、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已毕业学生等50人进行调研,得出以下结果。

(一)中医康复保健技术人才极度匮乏

2002年10月第一届保健按摩大赛组委会统计全国保健按摩师的需求量在600万~800万人左右,而目前全国保健按摩师还不到90万人,其中拥有按摩师资格证的合格按摩师不到十分之一。由此可见,中医康复人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二)中医康复保健技术具有独特特色

运用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对病人进行保健康复治疗具有几千年历史,推拿、艾灸、药膳等治疗技术应用于保健康复领域具有五大特色及优势: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内治康复与外治康复。中医康复保健技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三)中医康复保健技术相关专业发展空间大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主要包括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两大专业。全国开设中医康复技术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高职院校共54家。天津、内蒙古、上海、浙江、湖北、海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省市均未开设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山东省有10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其余省份开设1~5所不等。北京、内蒙古、上海、浙江、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省市未开设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相关专业;广东省开设6所,其他各省份开设1~5所不等。可见,两个专业在各省内分布并不均衡,未来建设具有很大空间。

(四)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情况

中医康复专业群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主要为十二经脉诊断、耳穴诊断、中医体质辨识、足部按摩诊断、面部诊断、手部诊断、拔罐诊断、刮痧诊断、常用经络腧穴的定位和配伍处方应用、艾灸等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操作与运用、拔罐等疗法对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推拿手法的操作运用及禁忌、中医药膳的制作与临床应用、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常用整脊手法的操作与临床治疗、中医个性化健康档案的制定与管理、常见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康复调理等30项。核心能力为中医经络辩证及体质辨识能力、常见慢性疾病康复治疗能力、中医专项技能操作能力、亚健康调理及保健能力、中医日常养生能力和中医传统养生能力等。

四、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首先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5]。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专业性康复医院、按摩院、小儿推拿院、疗养院、治未病中心和各类中医养生机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拔罐和推拿等传统疗法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中医康复、养生保健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五、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途径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及专业运行机制,最后实现“订单”、定制式及现代学徒制式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见图2)。

图2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途径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6],课程体系则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7]。“四位”指课程体系在横向上包括知识、技能、素质和思政四个维度。

知识、技能体系设计需符合技术技能成长规律,从宽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学、中医诊断学)到精专项(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药膳技术、小儿推拿技术、中医养生技术),按照人才成长规律逐步增加学习的难度、职业的强度。

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两方面——公共素质、职业素质。一方面是公民素质(英语、计算机)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职业特定素质(卫生法律法规)的培养。思政体系包含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是国家指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等课程;课程思政则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训乃至第二课堂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大思政的培养,包括中国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仁爱、敬畏生命等。

在以上四个维度下,积极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职业特色教材,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模式。

(二)构建仿真性服务型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8],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训基地(中医传统疗法实训室、推拿疗法实训室、中医养生实训室、中医专项技能训练室)则是开展实训的重要场所。要“双景”对接,即实训基地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对接,引进模型、模拟人进行仿真训练,利用“互联网+”开展仿真训练,借助互联网技术可实现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一方面,加强对精细技术的训练;另一方面,实现数据收集以指导实践教学。建设服务型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开展短期培训、1+X证书、技能大赛、科学研究等活动,实现育、训、赛、研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

(三)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是学生进行专业化学习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9],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在这一环节,学生进行跟岗、顶岗实习,作为准职业人、学徒、初级技能人才在真正的工作场所(如中医康复医院、专业性按摩院、中医治未病中心、社区医院、健康咨询和管理中心、养生保健机构等)进行工作,校企紧密合作,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校内学习的延续,也是专业群资源的延续。要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工作站,为专任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场所。

(四)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10]。师资队伍按照隶属关系可分为专职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按照在专业群建设中的角色分专业带头人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是专兼结合,关键能力是创新。通过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培训、进修等措施提升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教育能力;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企业带头人、客座教授和战略顾问等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专业群运行机制建设

课程、教学资源、教材、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均是建设专业群的重要要素,要使各要素有效运行,实现“1+1>2”的功效,就需要良好的运行机制给予保障。建立需求导向机制,以需立建、以需促建、以需评建,保障专业群建设能够满足产业的需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群的建设形成一个开放系统,始终能与产业需求保持一致;建立诊断改进机制,使专业群建设形成了“评价监测—信息反馈—诊断改进”质控闭合环[11],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了一个全员、全程、全面的质量保障机制,使专业群的质量循环提升,不断改进。

综上,我院以成果导向理念为专业群建设的思维逻辑和行动框架,探索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建设途径,从人才培养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融合,共育、共建、共享,根据生源特点、人才特质,与朋朋修脚、宁波固元堂中医门诊等企业开展了定制、“订单”和现代学徒制式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合作和分类培养。

猜你喜欢
保健实训康复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