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包裹疗法在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26 09:40王宋明夏雅芙刘玉凤
全科护理 2022年27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外用

王宋明,夏雅芙,刘玉凤,韦 祝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以反复发作的瘙痒、湿疹样皮损和皮肤干燥为基本特征。全球儿童AD发生率为10%~20%,国内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总体发病率达12.94%,且呈逐年升高趋势[2],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与患儿的遗传体质、免疫失衡、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微生物的定植以及接触过敏原等有关[3]。虽然大多数患儿是轻度的,但是重度特应性皮炎可能会导致患儿缺乏睡眠、自我形象差甚至影响其精神健康,给患儿及家属带来心理压力及负担,严重影响家庭、学校和生活[4]。轻症患儿可通过局部用药得以控制,重度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具有很大的挑战。临床上常采取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停药后易反复,远期疗效并不理想[5]。有研究指出在中度至重度或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湿包裹疗法(wet wrap treatment,WWT),为改善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手段[6-7],还可加强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渗透作用[8]。湿包裹疗法指的是在外用药物及润肤剂的基础上,使用绷带、纱布、管状弹力绷带等敷料进行特殊封包的一种治疗方式或手段,敷料为两层,内层湿润、外层干燥包裹皮损部位,以此来促进皮肤角质层水合作用,提高外用药物的吸收度,进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9-10]。本研究通过在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护理中增加湿包裹疗法,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住院部收治的76例特应性皮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标准均诊断为重度特应性皮炎[符合Williams[11]诊断标准,特应性皮炎积分指数(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50分[12]]。纳入标准:①患儿皮损以丘疹、红斑、鳞屑及苔藓样变为主;②近1个月内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用药史;③患儿或其监护人在治疗前对研究目的、方法、过程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均知情,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②合并严重皮肤感染者;③对0.1%糠酸莫米松乳膏、2%莫匹罗星、润肤剂及筒状纱布绷带过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HCHLL-2022-56。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在入院期间口服西替利嗪滴剂,每次1 mL,每天1次,责任护士给患儿进行臭氧水疗,每天1次,水疗温度32~37 ℃,时间5~10 min,臭氧水疗可去除皮肤表面痂皮鳞屑,臭氧水疗完毕待干后迅速予0.1%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2%莫匹罗星1∶1混合涂于皮损处,再全身外用润肤剂保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湿包裹疗法,先把筒状纱布绷带用臭氧水浸湿,拧干至敷料潮湿不滴水为宜,湿敷到涂药处(厚度大概两层纱布全部摊开的样子),再用干纱布裹2层,必要时用胶布或者弹力绷带加以固定,湿包裹0.5~1 h后将外层干纱布取下,再取下内层湿纱布重新用臭氧水打湿进行包裹,局部干燥的患儿可加涂润肤剂。包裹2~3 h后把外层干纱布取下,再取下内层湿纱布,再涂上润肤剂进行保湿。湿包裹疗法时尽量避开输液时间及晚上睡眠时间,每天1次,在操作前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受凉感冒,同时注意保护患儿隐私。患儿四肢及躯干均可采用筒状纱布绷带进行湿包裹疗法,颜面部因为儿童活泼好动,难以配合,直接予外用药加保湿护理。湿包裹疗法过程需由专业护理人员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健康教育,可示范外用药物及皮肤护理的方法,提高对特应性皮炎的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护能力[13],以此来保证患儿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正确的护理方式,对出院回家后进行必要的家庭护理做准备。

1.3 观察指标

1.3.1 皮损情况 分别于患儿干预前和干预1周后由固定医护人员对患儿皮损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皮损面积和临床特征。评估皮损面积使用9法则[14],即头面颈占9%,双上肢各占9%,双下肢各占18%,躯干前后面各占18%,会阴部占1%,评估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皮损情况越严重。需特别注意2岁以下儿童与其他年龄段的评估区别,本研究患儿均大于2岁。在医护人员评估部分,SCORAD纳入了6种临床特征,包括水肿/丘疹、红斑/颜色加深、渗出/结痂、表皮脱落、干燥及苔藓化,临床特征无评0分,轻度评1分,中度评2分,重度评3分,共0~18分,分值越高表示临床特征越严重。

1.3.2 SCORAD评分 于干预前及干预后进行评分。SCORAD 评分=皮损面积评分/5+7×临床严重程度评分/2+患儿主观症状评分,评分范围0~103分,0~24 分为轻度,25~50分为中度,51~103分为重度。分值越高表示瘙痒感越重、睡眠质量越差[14-15]。

1.3.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潮湿不适、毛囊炎、感冒、继发感染(脓疱疮、疖肿、单纯疱疹等)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皮损面积及临床特征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CORAD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儿童最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调查显示,特应性皮炎在世界儿童的发病率为10%~20%,5~9岁儿童为17.2%,13~14岁儿童则为0.3%~20.5%,且呈逐年升高趋势[16-18]。患儿因反复发作的皮疹、严重瘙痒导致睡眠缺失、饮食受到限制以及心理障碍而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相关研究指出,湿包裹疗法可以缓解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瘙痒,减少皮肤病变,改善生活质量[19]。湿包裹疗法是在皮肤外用药物和润肤剂的基础上,使用内层湿润,外层干燥的绷带、纱布、管状弹力绷带等进行封包的一种治疗方式。外用药物一般为外用糖皮质激素,经润肤剂稀释后直接作用于皮损处,外层以双层绷带包裹,内层以臭氧水浸润,在治疗期间需反复浸湿内层绷带[20]。近年来,湿包裹疗法成为重度或难治性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国际上应用广泛[21-22]。湿包裹疗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可形成机械屏障,有效减少患儿搔抓,保护皮肤免受机械损伤,从而减少和控制瘙痒和炎症的产生,阻断“瘙痒-搔抓循环”;可降低皮肤表面温度引发血管收缩,从而缓解瘙痒、减轻炎症;可减少经表皮水分丢失,从而增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10,23];可清除皮肤表面痂屑,促进外用药物的渗透吸收,最终达到临床缓解。

本研究观察组患儿皮损面积和临床特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湿包裹疗法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对比两组干预后SCORAD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变化更显著,说明湿包裹疗法可有效减轻患儿的瘙痒感和疼痛感,改善疾病的严重程度。本研究观察组1周的全身皮损面积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特征也明显得到改善,观察组瘙痒情况1周已明显缓解优于对照组。进一步研究湿包裹疗法1周后的皮损面积缩小和瘙痒情况缓解速度较前无明显提升,提示1周湿包裹疗法时间可能足够。有研究报道,湿包裹疗法治疗第1周内有显著改善,但第2周改善程度不如第1周[10],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本研究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3.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湿包裹疗法引起局部不良反应很少且轻微,均可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避免。可通过适当缩短湿包裹时间、控制水温、包裹期间多次臭氧水湿润敷料和覆盖棉被来避免湿包裹疗法引起的潮湿不适或感冒,通过外用药物时添加抗生素药膏来减少毛囊炎的发生,通过采取顺着毛发生长的方向涂抹药物以降低继发感染发生的风险。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10,21]。

综上所述,湿包裹疗法用于治疗儿童重度顽固性特应性皮炎,可缓解疾病严重程度,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较传统单纯外用药物更佳[24]。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结论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特应性皮炎外用
斑秃合并特应性皮炎免疫学特性及治疗研究进展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儿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研究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含黄蜀葵花外用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研究进展
皮肤科病人的外用药物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