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规律 掌握前途主动
——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2022-09-25 16:36:10陈晓丽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政党中国共产党

陈晓丽

中央统战部组织编撰的《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一书,系统梳理了新型政党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展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为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伟大实践,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推进多党合作的政治实践、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同时展现了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竭诚合作所做的重要贡献,是一部历史叙述全面生动、政策表述系统权威、理论阐发深刻有力的精品力作,对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进一步看清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优势,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政治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满怀信心地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扎根沃土: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和侨联界别委员时,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概念,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党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抽象评判。”《伟大的政治创造一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凝练的叙述展示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人民如何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道路,描绘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通过回望历史,得出了四个深刻启示:第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然结果,具有深邃的历史逻辑。中国的政党制度肇始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征程,从一开始就与“夺取执政权和控制权”为目标的传统政党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根本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共识。第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阶级阶层结构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刻的政治逻辑。它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阶层变化的客观需要,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第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有机统一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在掌握领导权的基础上与其他政党合作,而中国的政治文化具有“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的“大一统”“和而不同”的文化基因。文化是制度之母,中国共产党人尊重这种历史文化的基因,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斗争中探索与不同政党进行合作,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正是这个伟大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开辟了新的民主实现形式,具有深远的制度逻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国之治”,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的“路径依赖”。很多国家由过去热“西天取经”转而寻找“东方宝典”。“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启发人民从制度角度去探寻答案。四个启示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

根深叶茂: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构成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征。《伟大的政治创造一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我国政党制度性质、功能和科学价值做出了科学概括,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指明了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的前进方向。一是形成了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仅包括独立地参加投票和选举,还包括参加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协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价值优势。二是催生出巨大的制度效能。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专门机构、专门队伍、专门制度的安排,使运作体系稳定有序且专业化,拥有更高的决策和执行效率。作为“中国速度”“中国奇迹”重要的制度力源,它推动了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制度效能。三是形成了团结的共生格局。新型政党制度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实现了党、国家与社会和谐共生共存的重要平台机制。在党的层面,创造出多党合作中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共生格局;在国家层面,创造出各民族、各阶级大团结大发展的共生格局;在社会层面,创造出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的共生格局。

欣欣向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前景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为我国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对发展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伟大的政治创造一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面向新时代和大变局,如何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一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这既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诞生于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人民历经劫难、屡次试错后坚定而慎重的历史快择。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拥有一个执政党作为坚强领导核心,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长期执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长期以来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将民主党派老一代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选择传承下去。二是始终推进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成熟稳定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基石,需要我们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不断加强新型政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多党合作稳步前行。三是始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发挥坚强领导作用的执政党,也需要发展有序的、对执政党发挥积极的支持和监督作用的参政党。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按照“四新”“三好"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四是始终注重发挥多党合作的制度效能。制度的优越性需要由制度的效能来体现。面对新时代新的要求和使命,从三个“进一步”着手:进一步提高政党协商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进一步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将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孕育到发展成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底蕴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产生的政党政治实践、积累的历史经验和制度成果,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把握历史规律,科学研判时代大势,从而增强我们的洞察力、判断力、决策力,将历史自信转化为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的底气和勇气,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使命感。这正是《伟大的政治创造一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政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布达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传媒评论(2019年6期)2019-10-14 00:59:26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