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2022-09-25 16:36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共同体中华民族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推动所有工作向主线聚焦、向主线用力,科学、精准、有效做好民族领域各项工作,不断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文化、经济和社会基础,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集合全社会全行业之力开展,润物细无声地共同做好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统筹优化各类宣传教育资源,在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上下功夫,形成宣传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和“大宣教”格局,在各族群众中深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健全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基层群众等群体的教育培训。要坚持常态化、分众化、全员化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抓手载体和方式方法不多、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要在“谁来宣教”上构建多元参与格局,在“宣教什么”上明确着力重点,在“怎样宣教”上创新方式方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广泛深人开展,融人群众日常生活、体现在点点滴滴。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政策和实践问题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政策和工作支持。要统筹资源力量、建好基地、发挥作用,结合地区实际搞好重大政策和现实问题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做好转化,把工作做细做实

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于一体,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取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动力,教育引导各民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深人挖掘利用好各地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内蒙古历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贯彻到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文化基础。要加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准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准确认识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中实现的,准确认识今天的一切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明天仍然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三、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济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各民族共同奋斗,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各民族共同发展,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有牢固的物质基础。进人新时代,各族群众对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了更高的期待。推动共同富裕,将各族群众对发展的新期待转化为共同的前进方向,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聚焦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聚焦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上项目、抓工作,都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标准和要求,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要站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推进我区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既是重要经济任务,更是重大政治任务,深人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加强战略研究,健全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建设,强化协调推进,着力改善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条件,强化人口和产业支撑,作好安边固边兴边这篇大文章,确保边境安宁和边疆稳固

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需求愈加强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要持续抓好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在全社会广泛深人地宣传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教育条例和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推动工作打好法治思想基础。要立足实际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措施,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人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优化公共服务管理,打通工作堵点和信息孤岛,完善各民族融人城市的政策措施、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推动实现流人人口与本地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创造更加完善的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和社会条件。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目标和评价标准,全员、全域开展创建工作,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重点行业、窗口单位、群团组织、新经济组织等创建力度,完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共同体中华民族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爱的共同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