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梦,向文丽,刘 浩,李 甜,付 强,赵 亮*
(1.四川省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西昌 615000;2.四川省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宁南 615400)
试验基地位于西昌市西宁镇高堆村二组凉山州农科院西宁试验基地。6月30日大豆播种,持续观测至10月31日。期间,累计降雨量651.4mm,平均气温21.1℃,平均相对湿度74%,无霜期124d,日照时数1570h。供试桑品种为安宁河流域广泛栽植的 “川凉桑1号”,大豆品种为南充农科院选育的“南豆5号”。
试验设计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行大豆间作;处理B:林下放养鸡鸭;CK:桑树净作。每个处理设计重复3次。
桑树采用四川蚕桑创新团队推荐叶桑种植规格200cm×60cm×60cm宽窄行错行种植,约870株/667m2。
处理A:在桑园200cm宽行,距离桑树40cm,施过磷酸钙25kg/667m2作底肥,翻挖土壤,整细耙平。秋播大豆4行,行距30cm,穴距30cm,每穴定苗2~3株,带宽90cm。大豆2叶期施尿素5kg/667m2兑清粪水提苗。处理B:桑园侧建禽舍120 m2,栅栏围园。大豆播种当天放牧5周龄肉鸡20只/667m2、3周龄肉鸭20只/667m2。每天饲养。CK:与常规桑大田管理相同。
开始调查时,在每个重复5点法取样,选择长势大致相同的5株桑树,其中:株高140±20cm,根颈粗4±0.5cm。调查时间从2021年6月30日起至10月30日止,每15d测量1次桑树株高和根颈粗。调查结束时分别秤量每株桑树米叶重。开始和结束调查时,分别检验3个处理土壤的N、P、K和有机质含量。
运用Excel和SPSS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法,分桑树株高生长量、根颈生长量和米叶重3个数据组,比较不同处理间差异。
6月下旬,3个处理进入旺盛生长期,生长曲线相互交织,稳步上升(图1)。7月中旬,处理B曲线快速拔高,生长量跃居第1。10月上旬,处理A和CK主干高度达到年度最大值,分别为353.7cm和360.9cm。10月下旬,处理B主干高度达到年度最大值455.7cm。主干高度达到峰值后,受降雨量、气温、土壤肥力、桑遗传特性等因素影响,桑树细胞含水量减少,原生质黏度增大,3个处理的主干高度均出现一定程度萎缩。处理B较处理A和处理C出现萎缩的时间延迟。
图1 主干高度生长曲线
随着主干伸长,桑树根颈也逐渐增粗。10月上旬,CK根颈直径达到最大值6.54cm(图2)。10月下旬,处理A和处理B根颈直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21cm和7.50cm。根颈直径达到峰值后,也出现一定程度萎缩。处理A和处理B较之对照,出现萎缩的时间延迟。
图2 根颈生长曲线
表1显示,处理A与CK的平均值差值为32.000,对应的概率P值为0.045>显著性水平0.01,处理A与对照的株高生长量在99%置信区间无显著差异;处理B与对照的平均值差值为112.400,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显著性水平0.01,处理B与对照的株高生长量在99%置信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处理B与处理A的平均值差值为80.400,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1<显著性水平0.01,处理B与处理A的株高生长量在99%置信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1 不同间套模式桑树株高生长量的多重比较检验结果
表2显示,处理A与对照的平均值差值为0.045,对应的概率P值为0.873>显著性水平0.01,处理A与对照的根颈生长量在99%置信区间无显著差异;处理B与对照的平均值差值为1.067,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8<显著性水平0.01,处理B与对照的根颈生长量在99%置信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处理B与处理A的平均值差值为1.022,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9<显著性水平0.01,处理B与处理A的根颈生长量在99%置信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2 不同间套模式桑树根颈生长量的多重比较检验结果
表3显示,处理A与对照的平均值差值为96.693,对应的概率P值为0.035>显著性水平0.01,处理A与对照的米叶重在99%置信区间无显著差异;处理B与对照的平均值差值为144.547,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7<显著性水平0.01,处理B与对照的米叶重在99%置信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处理B与处理A的平均值差值为47.853,对应的概率P值为0.228>显著性水平0.01,处理B与处理A的米叶重在99%置信区间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间套模式桑树米叶重的多重比较检验结果
在试验准备和试验结束时,对桑园土壤检测化验。不同时期土壤检验报告(表4)显示,1个生产周期后,3个处理的有机质和N含量均增加,增加量处理B>处理A>CK;P含量均降低;K含量除处理B外均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对照的盐碱化程度最为严重。
表4 不同间套模式不同时期土壤检验报告
为明确不同间套模式的成本支出及收益情况,计算分析了不同间套模式成本比较和生产效益比较。结果表明(表5),处理B成本最高,为7154元/667m2;处理A成本最低,为1000元/667m2。三种模式发生成本主要来自人工,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上。不同间套模式的成本投入依次为:处理B>CK>处理A。
按每张蚕饲喂桑叶850kg计,折算饲蚕张数。按每张蚕产茧45kg计,根据2021年宁南县平均茧价45.5元/kg计算养蚕收益。处理A:产桑叶3050kg/667m2。年,可养蚕3.58张,成茧161.1kg,蚕茧收益7330.05元。产大豆120kg/667m2,按6元/kg计算,大豆收益720元;处理B:产桑叶3683kg/667m2、年,可养蚕4.33张,成茧194.85kg,蚕茧收益8865.68元。出栏鸡20只、鸭20只,按120元/只计算,鸡鸭收益4800元;CK:产桑叶2262kg/667m2、年,可养蚕2.66张,成茧119.70kg,蚕茧收益5446.35元。
从不同间套模式的生产收益看(表6),处理B>处理A>CK。从不同间套模式的净利润看,处理A>处理B>CK。从不同间套模式的产投比看,处理A>CK>处理B。
桑禽套养模式能促进桑树长势,延长桑树年生长周期,增加土壤肥力,显著提高桑园产叶量。间作套养模式的应用,能减缓桑园土壤盐碱化。桑禽套养模式投入成本最高,生产收益最高,净利润比桑豆间作模式低;桑豆间作模式成本最低,净利润最高,产投比最大。
(1)3种间套模式,劳动力成本均达到80%以上,引入饲喂、翻耕、除草、灌溉、收获等机具,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户增收。
(2)林下养禽具有除草除虫简便,树势生长旺盛,提升土壤肥力较快等优势。而生产成本高,产投比低是其劣势。因此科学合理的提升养殖密度是提高桑禽套养模式生产收益的关键。此外,禽类养殖过程中会产生病原菌,桑叶饲喂家蚕时应注意做好消毒。
(3)桑豆间套具有政策支持,改土效果好,产投比高等优点。在凉山地区,应积极探索间套作物错季上市、特色高产高质品种引育研究,进一步提升桑豆间套模式的农产品综合价值。
(4)单一生产模式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收益低、产业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可以考虑多种模式复合经营。
(5)调查时间只有1个年度周期,土壤肥力对桑树生长的影响还应持续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