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格坤
通关便利化是实现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提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海关总署等部门在减少单证、优化流程、提高时效、降低成本等方面推出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通关全流程电子化作为国家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举措中的重点之一,当前我国口岸已全面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网申报,需要核验的监管证件从过去要求的86种锐减到41种,针对跨境电商实行1210/9610/9710/9810四种专门的通关模式申报,通关便利化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依据海关总署统计司2021年检测数据显示,全国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8.93小时和2.12小时,较2017年压缩60.03%和82.74%。即使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国际贸易遭受重创的影响下,我国2021年对外贸易仍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全年的出口增长总值再创新高,达到21.73万亿元,增长21.2%。我国跨境电商大发展的态势更为明显,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98万亿元,实现了15%的同比增长率,其中出口总额1.44万亿元,增长24.5%。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充分享受通关便利化释放出的红利同时,因忽视出口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而影响经营合规性的问题却逐步凸显。依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21年调查显示,我国80%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面临财税风险问题,由于行业内不少的企业在经营初期过于注重运营推广,对跨境电商特有的公司架构、资金流、税务流、财务架构等财税环节缺乏系统性财务管理设计,除常规的做账业务外,财务人员的能力难以覆盖推动商业运筹需要的电商数据分析,甚至由于对跨境电商的国家财税管理新政不熟悉遭遇财务风险,造成不合规的“税痛”问题。在当前跨境电商企业经营决策复杂度提升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企业体量越大,这个瓶颈问题就越明显。
库存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库存数量实施管理控制,正确权衡资金占用成本和生产保障之间的关系、合理控制库存数量有利于提高跨境电商运营的投资回报率。但当前不少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库存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出现形形色色的库存管理问题,例如:大促前的备货数量缺乏准确评估,大促期间缺少库存支撑,而大促后库存积压难以得到消化;在既无逻辑业务系统方案的情况下主观确定MRP采购计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产品缺货导致平台店铺的评分下降,而超卖产品控制不及时导致供应链压力加大;本地仓发往海外仓或者电商平台仓的货物丢失等。由于库存资金占用成本核算,企业倘若过于注重产品开发和增加库存,而忽略了现金流控制,缺乏必要的财务预算和风险预警,库存呆滞严重导致管理成本高、现金周转次数降低,应收应付控制不准确,甚至造成现金不足、资金链断裂、影响生产连续性的严重后果。
目前,企业在收付款、国外资金回流国内、物流、报关等出口环节频频出现财税不合规风险问题,常见有:一是多个店铺账号的收入无法在法律及财务角度上确认为主体公司收入,并且店铺账号不一定匹配第三方收款公司,无法合理解释资金来源及所属;二是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收汇到境内个人账户,资金巨大且未作税务处理,容易引发稽查风险;三是针对自然人年度结汇总额不得超过5万美元的管理法规,不少企业使用私卡交易、金额巨大且交易频繁,极易被银行监管;四是利用税收差异通过样品、广告品、个人邮政小包等方式将货物化整为零逃避税款;五是出口报关时低报或灰关申报。对于这些问题,企业轻则会被补税、交滞纳金、罚款,重则更要面临刑事追责的风险。
近年来,国家部门出台了部分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新政,如:对零售出口企业采取“免征不退”(即不征收增值税、消费税,也不退税)的模式、2021年跨境电商综试区零售出口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相关政策(规定应税所得率统一按照4%确定)等,这些新政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零售出口报关环节合规化问题,但多数跨境电商出口企业采用的是市场无票采购方式,难以取得相应增值税发票及有效进货凭证,上游结算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电商出口企业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由于没能达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而无法享受税收减免、补贴等优惠性政策,而且,出口企业出于对交易数据可能会被税务部门作未征税依据的担心,或者不愿意支付退税申报相关的登记、报关等费用成本的顾虑,而且退税流程复杂、周期长、需要专业沟通,普遍对办理出口退税的热情不高。
2021年11月,我国统一实施企业社保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而不是由原来的社会保险部门进行管理。社保征收方式的变动,企业不得不面对大额的社保补缴压力,对本来就受融资渠道限制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实际雇佣关系存在劳动合同基础,企业需要按“工资薪金”每月定期支付报酬,同时还要为员工代扣代缴个税和社保。因此,部分跨境电商出口企业通过用“非全日制”代替“全日制”用工、改变员工身份让“正式员工”变成“临时工”、降低月度工资发放以达到增加年度绩效支付目的、让员工签订“放弃社保缴纳”承诺、降低员工“名义工资”及增加员工费用报销等方式,或者对员工的工资通过对私方式进行结算,没有合法保障员工权益,极容易引发劳务纠纷。
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库存积压、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源在于没有做好以下两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商品(SKU)过多过杂。具有小规模经营特点的电商企业由于受到人力限制,难以对所有SKU进行精细化运营,在泛SKU模式中企业常用“测试”方法来确定爆款而非是依据商品特性和企业自身运营优势或市场评估进行“打造”SKU,导致企业资源难以集中、企业库存管理效率低下;二是没有注重源头端供应链与库存动销之间管理和协调。泛SKU的特性其实与出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把控程度息息相关,当前多数跨境电商出口企业没有建立支持从采购、仓储、销售、发运到结算全流程的预测和优化管理系统,鲜少应用库存自动匹配引擎和智选物流计算引擎准确及时生成供需计划、对接UPS、Fedex等国内外众多物流渠道从而选择最优物流方式,难以做到对库存管理进行全局优化。
很多小规模电商卖家主观认为财税合规的要求很严、需要投入的成本很高,其实并不然,电商出口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诸多的涉税风险问题,更多是源于企业主或企业财务人员对我国和国际的跨境电商财税新政准备和了解不足。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系列跨境电商财政新政策,代表性的有:2018年“金税三期系统”正式上线、2019年《电商法》以及海关总署194号公告《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正式施行、2020年和2021年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部门发布的财税政策(如表1所示)。我国税务部门对出口企业财税合规性管理通常从企业收入、企业成本费用、企业库存、企业银行账户和企业应纳税额等维度进行对比判断,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要能够长远又更好地发展,必须积极解读国内外财税管理新政,做到企业出口经营合规化。
表1 2021、2020年国家部门发布的跨境电商出口系列财税政策
资料来源: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官方微博www.shcepp.com
依据我国财税管理的相关规定,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必须满足以下三项条件:企业已办理税务登记;取得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购进出口货物取得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即进项凭证),三项条件缺一不可。由于交易对手不具有税务机关授权的发票开票资格,出口企业在对交易对手的业务资格和规模没有作充分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达成交易,就难以取得相应退税凭证。此外,多数跨境出口企业具有小规模经营的特点,忽视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付款凭证、购销单据、货物物流凭证、仓储凭证等交易凭证的保管,难以保证交易情况与开票情况一致。更有甚者,为了符合出口退税条件,部分企业铤而走险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即便是善意取得的虚开增值税发票,这些违规操作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税务风险。
依据我国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扣除社保金额后的数目为标准最低纳税为3500元。比较个人所得税,企业更愿意为员工缴纳社保金,法律规定企业必须缴纳代扣个人交纳部分社保金,而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而企业缺乏综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金税三期社保费征管信息系统,以及我国劳社险中心相继发的相关文件内容,对员工社保和个税作合规缴纳。在当前大数据平台应用条件下,国家税务、工商、社保部门均可合并接口进行信息互联,对企业社保、个税申报数据实现全面比对,一旦存在异常情况则会将违规企业列为重点稽查对象,面临补税、罚款、滞纳金,甚至被列入社保严重失信惩戒名单,企业在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优惠政策支持、政府采购、政府项目合作、融资授信、保险购买、企业认证、评选表彰、土地供应、招标投标,乃至重组上市等方方面面受到限制或禁止。
鉴于跨境出口企业经营条件的局限性,处于不同成长阶段可以作不同的财税工作布局。对刚起步不久的卖家而言,各公司发展前期可以实行零申报,等业务发展后再考虑作税务申报,然后把社保分到对应的公司,保证国内的正常运作;对谋求发展及有融资需求的卖家,应侧重于财务方面的完善统计,包括采购、发票采购、出口退税、清晰订单流、回款到对公账号等财税链的合规化,也可以考虑通过采取“挂靠”有资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解决相关问题;对准备上市的超级卖家而言,关键在于做好企业的资产清点,调整负债结构和股权架构、做好业务所在国的VAT申报。总而言之,企业为了控制成本采取多种节税方式务必将财税风险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合规经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