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框架的全国高考二卷作文命题解读与备考策略

2022-09-23 01:43
语文天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题干高考作文命题

许 静

每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内容都有所变化,这促使备考方式也随之改变。但是,作为国家级的教育考试,高考作文命题绝不是随性而为,势必要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意志。教师要探究其中的命题原则,寻找其中的命题规律,揣摩高考作文命题变与不变的规则,让学生高考备考能够顺势而为。

一、依核心素养框架,明作文主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层级,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我们发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路与框架:“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新课标所指的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等。而纵观近五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大多数试题的题干材料充分契合时政热点,考查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的家国情怀,具体见表格。这正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在情境中的具体体现。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提出:“为发挥高考的正向引导作用,避免考试内容与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脱节,在命题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所学内容中蕴含的应用价值。”亦揭示了命题的导向,必须和时代、生活紧密相关。 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立足中国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框架理念,反思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重新审视高中作文教学的育人目标,探索利于学生发展备考的教学策略。

二、据教学一线现状,思训练实效

在作文教学课堂中,“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一定是热门写作专题,教师也在努力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纲,进行多次训练。 笔者通过学生问卷及教师访谈,发现一些问题:专项训练的主题是否涵盖了所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厚此薄彼,只关注一个层面,如“社会参与”。学生由于固化思维,审题草率,只要一看到“青年”二字出现,就只写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从而出现大量套作文章,忽略了命题者构造的真实情境,命题者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以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应试之法,使得文章写作论点单薄,论证无力,作文由大量相似素材堆砌而成,却忽视了议论文中“论”的重要性。

综合以上种种,我们可以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展示出作文训练低效的现状。在学生方面:①学生审题不认真、不规范,断章取义,只顾冰山一角,不顾实际情境套作、不顾题干逻辑写作; ②学生选材构思同质化严重,观点和素材相似性极高,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写出真情实感; ③学生谋篇布局没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个人到社会进行层层递进深入论证,暴露出学生思维太浅; ④学生文体意识不清,大量引用事例,却只引不论,不能算作优秀的议论文。

在教师方面:①教师阅卷过松,偏离实际情景的论点,只要和青年人担当挂钩,都不会判为跑题,从而使得学生放松警惕,任意写作,惰于思考; ②教师针对核心素养能力点训练不全面,作文练习只偏重“社会参与”一个能力点,构建的真实情境过少,训练没有做到面面俱到。

三、据训练实效反思,明备考策略

源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针对作文的专项训练必须做到:覆盖要全,审题要细,写作要论,视野要广。覆盖要全: 专项训练必须涵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层级,尤其是“科学精神”中的“批判质疑”“理性思维”,因其契合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需要重点练习。“双减政策”深度契合“健康生活”中的“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讨论学生的“负重”“减重”问题,也要作为重点专题开展序列化训练。审题要细:警惕一叶障目,提倡“全景式写作”,充分利用题干信息,标点符号都不可放过(句号提示分层信息)。根据题干并列、递进、转折等逻辑,读懂材料,构思核心论点。且如今的题干也充分提示了谋篇布局的逻辑,提示学生由浅入深写作(个人-社会、国家;物质-文化、精神)再结合核心素养的能力点写作,体现思维的广阔性。 写作要论:首先,论点要深刻,如考到“谈谈你认为‘青年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你就不能写“奋斗”“努力”等词,这些词很万能但很中庸,没有特色。其次,不再大量堆砌材料,要就事论事进行详细论证,采用对比、类比、归谬等多样化论证方法。视野要广:具备家国情怀的“程开甲”“黄旭华”已经成为学生作文的座上宾,素材重复,不够新颖与小众,形成阅卷者视觉疲劳。笔者推行“每周跟着《人民日报》学写作”,布置学生摘抄精彩深入的论证段落,要求学生勾画高级词语、句式,学生收获匪浅。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高考作文承载着“立德树人”的要求,紧密结合时政,教师有必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山群峰上积跬步,积极备考,切实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题干高考作文命题
数字算式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