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伟,马晓晶,余 赟,张洪江,许 婷,李琪琪,吴 静
(龙蟒大地农业有限公司,四川 德阳 618200)
锌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50%的农作物种植区土壤都存在缺锌或潜在缺锌。目前我国土壤缺锌现状日趋严重,缺锌土壤面积达4 866.7 hm2,大约占耕地面积的40%。施用锌肥是改善农作物缺锌、提高产量和籽粒锌含量的重要措施,但是其增产效果受锌肥施用方式、施用量的影响。锌肥施用方式对各种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为土施>种子处理>喷施;不同的供锌水平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不同,适当的供锌水平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1]。本试验将验证在西南区域土壤上配合复合肥料施入硫酸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试验地点安排在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保水村。试验田为旱地,供试土壤为紫色土壤,肥力一般。试验前,弱碱性黄壤,pH 7.19、w(有机质)26.90 g/kg、w(碱解氮)86.90 mg/kg、w(有效磷)95.24 mg/kg、w(速效钾)62.05 mg/kg、w(有效锌)2.68 mg/kg、w(有效硼)0.32 mg/kg。
试验共设4个处理:处理T0,0硫酸锌+其他元素配方施肥;处理T1,0.1%硫酸锌+其他元素配方施肥;处理T2,0.2%硫酸锌+其他元素配方施肥;处理T3,0.4%硫酸锌+其他元素配方施肥。各处理设3 次重复,共12 个小区,每小区面积93 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间设走道,四周设保护区。除施肥措施外,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同当地大田一致。
播种前667 m2施基肥(自配18-20-7 复合肥)30 kg。T0,不施锌肥;T1,自配复合肥中加入硫酸锌30 g;T2,自配复合肥中加入硫酸锌60 g;T3,自配复合肥中加入硫酸锌120 g。氮、磷、钾肥料分别为尿素(w(N)46%)、磷酸一铵(w(P2O5)45%)、氯化钾(w(K2O)60%)。
供试品种为小麦(川农32),采取免耕撒播栽培技术。2018年10月31日撒施基肥;2018年11月2 日完成小麦撒种(667 m215 kg,采取锌硫磷拌种)和覆盖谷草;2018年12月12日至15日人工除大棵野油菜并打除草剂;2019 年1 月29 日收集小麦拔节期(越冬前)试验数据;2019 年4 月11 日打药(吡虫啉+多菌灵+三唑酮)防治小麦蚜虫和赤霉病;2019 年4 月25 日收集灌浆期试验数据;2019年5月22日收获,并测量产量相关试验数据。
田间调查记载按有关标准进行,拔节期每小区随机取样10 株进行调查,包括株高、分蘖数、单株鲜质量生长指标;灌浆期对每小区进行倒伏面积测算;完熟期每小区随机取5 m2的麦穗,脱粒后晒干进行产量计算。采用Excel 2016 进行数据整理,DPS数据处理软件统计和分析数据。
小麦拔节期生长性状见表1。由表1 可见,施用锌肥能够提高小麦单株鲜质量、分蘖数和株高,但分蘖数及株高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仅T1 处理单株鲜质量指标与T0 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基肥中添加锌肥,对小麦苗期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施入适量锌肥能促进干物质积累。
表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拔节期生长性状的影响
小麦灌浆后期,添加锌肥的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倒伏面积随着锌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锌肥施入量为120 g 时,倒伏率达40.9%(见表2)。添加锌肥促进麦穗生长发育,增加倒伏风险。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灌浆期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完熟期小麦产量指标见表3。由表3 可见,施用锌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穗长、单穗质量,相对T0处理,施锌肥后小麦单穗长增加1.91~2.22 cm,单穗质量增加0.12~0.54 g,千粒质量下降,增产率为11%~21%。
表3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对当年试验过程各项投入与产出价值进行计算(见表4),影响产投比的主要是产量因素。由表4可知,T1 处理产投比最高,达到1.97,T2 为1.92,相较T0处理,最高增收2 812元/hm2。
表4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经济效益的影响
小麦施用锌肥除满足其正常生长外,还可以改善产量构成。与对照相比,施锌肥处理小麦的穗长、单穗质量均有显著增加,千粒质量小于未施锌肥的处理,这与汤雯等[2]研究结果相同;拔节期单株鲜质量、株高、分蘖数略高于对照,总体差异不显著,仅单株鲜质量指标T1 与T0 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锌肥施入量增加,在灌浆期倒伏率也同步增加,推测可能是与穗头质量有较大关系。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锌肥能够通过增加穗长与穗质量实现增产。
锌肥对小麦的增产作用受供试土壤肥力水平、种植地域、小麦品种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3]。在有效锌含量中等的西南区域土壤中配合复合肥少量施用锌肥,可以实现小麦显著增产,硫酸锌占复合肥质量分数0.1%时效果较优,增产率可达21%,添加量过高反引起千粒质量下降,倒伏风险增加,且增产率出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