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兵器“镗”的功能与文化内涵研究

2022-09-23 09:42欧阳林君胡超然
武术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飞燕冷兵器兵器

欧阳林君 胡超然

1.徐州市欧林搏击俱乐部,徐州 江苏 221009 2.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徐州 江苏 221006

关于“镗”的描述,《说文解字》注镗:钟鼓之声,从金堂声。镗同嘡,是个拟声,形容打钟、敲锣、放枪一类的嘡嘡声;也形容金属器物等磕碰的声音。镗同时可作为动词,主要是切削的意思。从名称可以感悟到镗的威力之大,其发出的声音能够让人震撼,从而达到威慑,最终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由此可见,“镗”是华夏先民对待战争的智慧结晶。为深入了解“镗”的来源,笔者查阅大量的古兵器资料,走访冷兵器博物馆,拜访老武术家等,去寻求华夏先民制“镗”的蛛丝马迹。以更好地挖掘、整理和传承古兵器,对古兵器“镗”进行探究也就成为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冷兵器发展概述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人们不得不与自然界的各种动物进行斗争,久而久之,先民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狩猎。为了狩猎和防身,原始的人类在实践中懂得用树枝、树干、木棍当作防身器具利用石片制作石刀、石斧,这既是生产工具,也是原始兵器的雏形。在江苏、浙江及附近周边我国新石器的文化遗址中,就发现很多用兽骨、蚌壳、石块等磨成的各种武器。史料记载,原始社会晚期的部族首领——黄帝已经能造出刀、枪、弓、箭等兵器;到了商代,我们的先祖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枪等兵器。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先祖们已经开始用冶炼生铁来铸造兵器,十八般兵器也已初步出现,“镗”便位列其中。到了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冶铁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开始普遍使用铁制品铸造制作刀、枪、剑、戟等兵器,因作战等需要,其它各式各样的兵器也越来越丰富;到了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社会更加进步,十八般兵器兵器种类繁多,其种类远远多于十八中。也就是说,所谓的“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子、流星的说法只是一种虚数的描述,“十八”的寓意应该是指很多的意思。

2 “镗”的结构造型

镗其造型、种类繁多,主要是因为,依据其战场功用、需求不同,以及为应对特殊兵器、特殊环境而特意制作。镗分为镗头、镗杆、镗后把三个部分。镗头在过去是在铁匠铺的红炉制作,用生铁和钢千锤百炼锻制而成,用于战场杀敌,既有强度,又有韧性,经久耐用。现在的镗主要是用来练功、比赛、表演,其战场的实用性已基本忽略,用红炉制作甚少。更为方便的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如用线切割在不锈钢板切割出造型,然后再用不锈钢焊接起来,练功、表演时既光鲜靓丽,又随身协调。镗的后把也有叫后钻的,也是同样制作。

一般情况下,镗头尺寸为长三尺、宽二尺,换算成现代长度单位约为长60公分、宽40公分;镗杆9尺,约1.8米;镗后把(后钻)1尺4寸,约30公分。在冷兵器团队作战时期,“镗”的制式和尺寸是完全统一的。目前,“镗”作为武术演练的器材,镗的制作主要依据使用者的身高、力量以及其他身体素质等条件量身定制,不会再有统一的尺寸和重量的要求。镗头和镗杆处有红缨围在四周,最初是用牦牛毛编制成。在冷兵器时代,红樱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功用:一是在刺杀敌人时,特别是枪的红樱可让被刺的伤口吃风,迅速让敌流血死亡;二是牦牛毛非常沥水,它可把敌人留出的鲜血阻挡在镗(枪)头出,当拦、拿、抖镗(枪)时,迅速抖下甩出敌血,不至于流至镗杆上而影响继续作战。现在镗及枪的红缨多为一种装饰。

3 “镗”的技法、功能和习练要求

镗的基本技法有:拦、拿、扎、刺、砸、拍、砍、滑、压、横、挑、挡、切、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等。拦、拿、扎也是枪的基本用法,可以想象拦和拿时,镗头运行的轨迹却是一个大扇面,镗头或带尖、带刃,或带钩、带刺,威力无比。三刺斜月钩镰镗扎出时,由于是三刃,敌方无法阻挡,遇敌阻挡则非死即伤。斜月可销铁如泥,钩头钩人、钩马亦非死即伤。镗后把(后钻)可挑、捅、扎、砸等,其威力也比枪把的威力大的多。“镗”具有刀、枪、剑、棍、斧、狼牙棒等兵器的功能,因此,“镗”外形显示出巨大威力,“镗”既可马上用,也适宜地面作战,更适宜探路夜战。由于“镗”是长兵器,且“镗”具有一定的重量,其使用者必定是那些体格健硕的武士。在冷兵器时期,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士兵的身体和使用的兵器,如果两者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必将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威慑效应。正所谓:“横镗立马,所向披靡”。“镗”作为传统器械类武术项目,在挑选运动员时,着重挑选有一定武术功底的、身材强壮、个头稍高的健壮型的运动员。运动员平时训练时要和其他运动员一起对基本功和其它套路的训练,训练结束后,还要追加身体素质及力量的训练,特别是上肢力量的训练。挑选后的远动员有了一定的力量和身体素质,再练传统器械镗时,其动作不论是大是小,都会既表现其动作、身体的灵活性,其功架也平稳扎实。各种动作的连接,镗的进攻、后撤、防守,都能一气呵成。镗不宜有太多的舞花动作,因为镗沉重,转身、舞花时相对不如枪灵活迅速。因此镗的动作,体现在稳、准、狠的力道上。对于整个套路主要体现在其攻防的层次的编排上,这样在比赛、表演时就可把传统器械的功力的精美体现出来。

4 “镗”的文化内涵解析

4.1 战争需求催生了“镗”形制的多样性

“镗”的形制多样,这是因为是在冷兵器作战时代,作战用兵要知己知彼,敌方如何排兵布阵,手持何种兵器,我方会根据实际情况去排兵布阵,因此各式各类的镗就是依据敌方排兵布阵等情况应运而生,其实战功用就体现出各有千秋。如牛头钩镰镗在大兵团作战时,士兵们手持镗排兵布阵在持短兵器士兵的前面,当敌兵的马队冲来时,可用牛头钩镰镗铲、扎、钩、拌马队,从而很好的抵挡敌兵的马队的进攻,又保护身后手持短兵器的兵团,免受马队的进攻,有利于近战时,手持短兵器的士卒迅速参战杀敌。

手绘图复原实物图,如下所示:

三刺斜月钩镰镗

飞燕青龙镗

牛头钩镰镗

弯月冀刺镗

4.2 体现出原始的图腾崇拜

原始社会,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低下,人类在大自然力量面前显示的非常渺小,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向上天祈求,渴望得到上天的护佑。战争也自然地成为国家的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国家要发动战争也必须要得到神灵的许可,如果神灵许可,则出师有名,是正义之师,会得到神灵的护佑而获得胜利;相反,则为非义之师,必遭败绩。而对于战争所使用的兵器来说,先民的意识当中早就认为,如果能把自然的力量转移到兵器中,一定会使兵器具备某种神秘的力量,以此达到最优化的攻击效果,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基于这样的意识,先民把一些显示自然力量的外形炮制到兵器中,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即便是在当今世界里,依然会有原始图腾崇拜的迹象。在某些仍然处于原始文化部落中,至今都有利用自然装饰自己的浓郁习俗,他们在身上涂抹很多东西,脖子上挂满各种自然饰品,面部和四肢还纹有各式的图案,以此来显示自己具备某种自然的能力。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对这样的现象早有评述,黑格尔指出:“他们的身体要用一些外在的附加物来讨人喜欢”。也就说,原始的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是通过把自然装饰在自己的身上,从而获得与自然等同的某种神秘的能量。例如,从复原的四种镗的造型来看,其中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一些自然物的形态,体现出华夏先民的智慧,他们不仅要创造工具,还要琢磨自然,并把对自然认识的成果表现在他们创造的工具中,用自然装饰工具,从而使人类创造的工具也具有自然的力量。

4.3 体现出先民对待战争的态度

在《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老子对兵器有过重要的论述:“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然而,实际的战争又无法避免,《孙子兵法》第一句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难看出,华夏先民即讨厌战争,但也不害怕战争,他们对待武力的态度表现为“不崇武,亦不惧武”。对于农耕民族来说,丰收的季节也是最容易受到游牧民族掠夺的时刻,掠夺势必会诱发战争,这一点可以在兵器的形制中寻找到一些信息。例如:飞燕青龙镗上面有两只造型逼真的燕子;而牛头钩镰镗则是两对形似牛角的造型。先民认为,飞燕代表着吉祥,预示着丰收;牛则代表着勤劳和力量。把飞燕和牛角的造型融合在兵器中,有着明显寓意,首先是告诉大家除了勤劳于农耕生产以外,还必须具备强大的武力,才能保证农耕环境的持续发展。其次,可以时刻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丰收的季节也是最危险的时刻,正如《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4 道家“以柔克刚”思想的表现

无论是三刺斜月钩镰镗和飞燕青龙镗,还是牛头钩镰镗和弯月冀刺镗。其中的明月、飞燕、耕牛都代表着某种的宁静和温柔,但是,在宁静和温柔中又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月亮可以引发潮汐潮落,飞燕能够快速灵巧捕捉猎物,耕牛则通过力量来展示强壮。先民们把一些看似温柔的自然之物锻造在兵器上,使得原本寒气十足的兵器具有了生命特征,体现出农耕民族对于自然的细致观察,先民通过对兵器的独特认识,从而达到人、兵器、自然“三者合一”之效果。与此同时,在看似温柔的兵器形制,却具备了更多的杀伐功能,进一步体现了道家“以柔克刚”和“刚柔并济”思想。这种形制的镗就如同太极拳一样,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镗可以达到无死角的攻击效果,实现兵器实用功能的最大化。

5 结论

镗是中华古代冷兵器中的一员,其种类繁多。镗在其演变的过程中除了中有刃利,两侧分股的基本结构不变外,其形制随着战争和人们认识自然的深度而发生变化。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使镗兵器融合一些自然形态,成为表达敬畏自然的图腾载体,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文明基因的见证,通过镗能够看出华夏先民对待战争的态度,彰显中华民族勤劳的品质。其形制中的飞燕、耕牛、明月等形状使得原本寒气十足的兵器具有了生命特征,一些自然物融于镗兵器本身,寓意着勤劳和丰收,恬静温柔,表达着不崇武,亦不惧武民族精神。其次,蕴含着以柔克刚和刚柔相济的道家文化,从而达到人、兵器、自然的和谐统一。镗的文化内涵亦丰富多彩,能够折射出华夏先民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猜你喜欢
飞燕冷兵器兵器
冷兵器战车
冷兵器战争
冷兵器大乱斗
14级台风袭日致11死600伤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ing Language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封面人物 单板滑雪凌空飞燕蔡雪桐
拜见丈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