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峰,吴和成,徐露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制造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与制造行业的结合使得当前制造行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生产设备也越来越先进。这也就导致了现阶段行业内对掌握了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技术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1]。但当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在学习时通常对可编程控制器的理论知识掌握较为完全,但实际的操作能力较弱,在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很难满足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为了尽快改善解决这一问题,应对当前高校的《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并不符合当前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往往只注重对单个科目考试重点的学习,学生在考试完成后通常很快将所学知识遗忘,无法与后续的专业课程融会贯通,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2]。
为了更快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采取的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原封不动传授给学生,并将考试重点为学生标明,学生只需要对教师标注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就可顺利通过课程考核,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只顾死记硬背,很少会对知识进行深刻地理解[3]。
一些高校在对课程进行安排时,通常会将课程分为理论与实验课两个部分,首先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在理论课的教学结束后才开始对实验课进行安排,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课的学习时,对理论课知识的记忆已经出现了部分的遗忘,从而很难将理论知识准确运用到实践中,无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对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安排时,会安排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实践课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够了解,运用的教学方法也与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也较差。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并行的教学模式,使教室的教学与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产生紧密的联系,形成理论知识、应用技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室的实践中,并在记忆、观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5]。理实一体化教学想要顺利实施,往往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类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并愿意自觉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往往存在着较为紧密的互补关系,能够使教学的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想要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专业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专业的教学环境指的是将专业的实验室与实训项目以及考证的相关项目进行融合,创造出与学生未来就业环境相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与未来实际工作相似的环境中进行专业知识与操作的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进行知识的讲解,一边为学生进行实际的演示,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并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理论加强实际操作的熟练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教学主题,并根据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教学的设计[6]。
1)教学规划一体化
在制定相应的课程规划时,教师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中,应以实践教学的规划为主导内容,增强教学规划的实践性。
2)教学目标一体化
学院方面也要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定期邀请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与本校教师就学生的课程进行分析,找出学生课程中存在的缺点及问题,并制定出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教学目标,将课堂与企业的工厂形成统一,将学生的实践项目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形成统一,将课程目标与行业的准则形成统一[7]。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不应继续采取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教学评价模式,学校方面应制定新的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教学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中,一些学生的考试成绩即便很高,但实际的操作能力较差,在毕业后很难满足岗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情况,例如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同时应根据行业内的发展情况对教学评价模式不断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的能力需求。
想要准确落实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要引导者,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能够使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更加高质高效,因此,学校方面应当注意对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培养,鼓励教师多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追求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指导[8]。
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正确的引导,并发现学生专业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同时,还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这样才能为学生进行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良好的展示能力也是教师表必备的素养之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展示能力,才能将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以简单易懂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现阶段的《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视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应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技术的创新而做出改变,充分结合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对可编程控制器进行实际操作中理解其运行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讲解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现阶段高校《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多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互相独立,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应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对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整合重新进行分配,将课程的所有知识点与实践操作项目进行有机融合。
例如在进行控制电路构成的课程教学时,传统的教材中大多是对电路中的基本低压电器以及低压元件进行介绍。对此,教师可将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逻辑控制与之进行结合,通过对传统的继电器中的电气元件的与案例进行分析,延伸到对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原理以及电路构成的分析,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扩展与融合。通过在项目中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并与实践项目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作用以及不同的典型控制形式的控制原理[9]。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教学相融合,对教学资源进行扩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推进产教融合的发展,从而使《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努力实施将教具、教材、教师与教室进行紧密结合的四教融合教学模式,在教学融适当融入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项目案例,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从而将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方面应为《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提供充足的资金已购买教学所需的教具等,例如电器元器件、剖视教具模型等,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以此进行演示,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操作演示,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对于一些较难展示原理的精密元器件,教师可采取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制作相应的教学图片、视频等,尽可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在特殊时期不得不运用线上教学时,教师也可运用线上教学的丰富教学资源,对线下的教学内容的缺点进行补充。例如教师可运用网课平台的相应功能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效果,方便教师及时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践项目,教师也可运用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搭建虚拟的实验情景进行实践,待学生对实践项目的流程熟练掌握后再进行实际的实践教学。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通常采取的是平时分与卷面成绩两部分相结合,平时分的给分依据很多时候仅仅是学生的考勤次数,而卷面的考核内容也通常以理论知识为主,很难体现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在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后,课程的考核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学校应允许教师将教学考核的内容以及分数比例进行调整[10]。教师可在课程的考核中加入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并使学生技能水平考核的分数在课程的总分中占据重要的比例,使学生重视对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在进行技术水平的考核时,可以使学生随机抽取课程内的实践项目,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独立操作完成实践项目,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自身实践技术水平的重视,从而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总的来说,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时,尽管要重视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但也不能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先打好理论知识基础,随后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及技术水平的目的,使其更符合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要求。